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将地图作为信息表达的重要载体,除地图外还有其他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遥感影像等,我们将其统称为地理图像。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不仅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目前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系列教学案例以及自身的实习经历,在了解中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地理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对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高中生提高地理读图能力提出的些许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9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图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
一、规范读图步骤加强课堂指导,提高图表观察力
读图的首要技能是全面的观察力。个体感知能力的核心就是观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观察力也在不断增强,具体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准确度不断提高。但中学生在观察力的全面度和客观性上有待提高。
在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地理图表(或地图),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路。在观察之前首先要明确读图的目的,明确读图目的为观察地理图像指明了方向;其次要有科学的读图态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图像中未反映出来的,与图像无关的信息不能主观强加,同时对于一些隐含条件需要尽量挖掘,一幅图中可能包含很多地理信息,观察应细心全面;最后要熟练掌握各类图像的基本判读方法,如等值线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的判读等,熟能生巧,积累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读图步骤”的策略来提高学生观察地理图表的能力。读图应遵循有序的原则,首先从读图名开始,图名直接反映了此图的核心内容,使读者对该图有整体的把握和判断。其次读图例,无论是地理图表还是地图,均附有图例。一般来说,图例中包含较多的隐性地理信息,教师应通过课堂读图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挖掘地理信息的能力。接着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对图表有整体的把握,关注图表中的特殊值(点),注意辨析易混淆概念等。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向学生展示各类地理图表,加强读图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
二、分层设疑引导课堂教学,提升图像分析力
在阅读地理图表时,需要及时分析所观察到的地理事物之间以及隐含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进行“问题化分析图表”的课堂设计,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激发学生的读图动力和兴趣,但是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难度应层层递进,难度过大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分析“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时,就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读图。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教材“活动”部分的题目:第一个问题,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月球表面白天和夜晚大气受热过程如何?第三个问题,地球表面白天和夜晚的大气受热状况如何?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像这样将问题分解,就可以降低学生读图回答问题的难度,也方便学生理清思路。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适度运用地理感性材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熟练掌握各类型图表的判读方法。另外,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或实验教具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灵活使用地理图表教学,增强知识迁移力
迁移力即运用所学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或熟知的其他地理图表,解释地理图表中的现象的能力,即用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学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解决一个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同时要注意思考图表所呈现的地理要素与隐含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牢靠的基礎知识,以及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以“图”为基础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例如以各个单元或课时的主要图表为核心整合教材内容,以纲要信号图或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整合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直接以区域地图为基础研究区域特征等等。以图为基础串联知识体系,能方便学生在掌握牢固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地理图表的熟悉度,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创新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采用“一图多用”和“多图一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进竖版地图。所谓“一图多用”,即用同一幅地理图表表达不同的地理概念。另外,在教学中也可引进竖版地图等。
从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的高考题经常会出现一些景观图,如2015年新课标文综(Ⅱ)卷中的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2014年新课标文综(Ⅰ)卷中的太阳能光热电站照片、2014年新课标文综(Ⅱ)卷中的握手楼照片等,这些均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地理教师应将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将生活现象向地理学习迁移的能力。
另外,试题中常常出现新的名词术语、概念、图表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理解给出的新术语的意义,如果有新类型的图表则可以联系已接触过的图表进行分析答题。
四、结语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规范学生的读图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以及灵活使用地图教学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图表的能力、分析地理图像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素养,健全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中学校031100)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9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图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
一、规范读图步骤加强课堂指导,提高图表观察力
读图的首要技能是全面的观察力。个体感知能力的核心就是观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观察力也在不断增强,具体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准确度不断提高。但中学生在观察力的全面度和客观性上有待提高。
在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地理图表(或地图),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路。在观察之前首先要明确读图的目的,明确读图目的为观察地理图像指明了方向;其次要有科学的读图态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图像中未反映出来的,与图像无关的信息不能主观强加,同时对于一些隐含条件需要尽量挖掘,一幅图中可能包含很多地理信息,观察应细心全面;最后要熟练掌握各类图像的基本判读方法,如等值线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的判读等,熟能生巧,积累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读图步骤”的策略来提高学生观察地理图表的能力。读图应遵循有序的原则,首先从读图名开始,图名直接反映了此图的核心内容,使读者对该图有整体的把握和判断。其次读图例,无论是地理图表还是地图,均附有图例。一般来说,图例中包含较多的隐性地理信息,教师应通过课堂读图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挖掘地理信息的能力。接着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对图表有整体的把握,关注图表中的特殊值(点),注意辨析易混淆概念等。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向学生展示各类地理图表,加强读图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
二、分层设疑引导课堂教学,提升图像分析力
在阅读地理图表时,需要及时分析所观察到的地理事物之间以及隐含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进行“问题化分析图表”的课堂设计,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激发学生的读图动力和兴趣,但是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难度应层层递进,难度过大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分析“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时,就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读图。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教材“活动”部分的题目:第一个问题,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月球表面白天和夜晚大气受热过程如何?第三个问题,地球表面白天和夜晚的大气受热状况如何?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像这样将问题分解,就可以降低学生读图回答问题的难度,也方便学生理清思路。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适度运用地理感性材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熟练掌握各类型图表的判读方法。另外,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或实验教具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灵活使用地理图表教学,增强知识迁移力
迁移力即运用所学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或熟知的其他地理图表,解释地理图表中的现象的能力,即用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学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解决一个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同时要注意思考图表所呈现的地理要素与隐含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牢靠的基礎知识,以及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以“图”为基础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例如以各个单元或课时的主要图表为核心整合教材内容,以纲要信号图或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整合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直接以区域地图为基础研究区域特征等等。以图为基础串联知识体系,能方便学生在掌握牢固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地理图表的熟悉度,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创新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采用“一图多用”和“多图一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进竖版地图。所谓“一图多用”,即用同一幅地理图表表达不同的地理概念。另外,在教学中也可引进竖版地图等。
从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的高考题经常会出现一些景观图,如2015年新课标文综(Ⅱ)卷中的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2014年新课标文综(Ⅰ)卷中的太阳能光热电站照片、2014年新课标文综(Ⅱ)卷中的握手楼照片等,这些均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地理教师应将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将生活现象向地理学习迁移的能力。
另外,试题中常常出现新的名词术语、概念、图表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理解给出的新术语的意义,如果有新类型的图表则可以联系已接触过的图表进行分析答题。
四、结语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规范学生的读图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以及灵活使用地图教学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图表的能力、分析地理图像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素养,健全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中学校0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