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奔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但目前我国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奔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2004年,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方面的补贴,由此开启了1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黄金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文明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我地区为大部分为丘陵地带,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
2、农业机械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滞后实际发展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更好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通过土地整理,改以往大小不均,高低起伏、弯弯扭扭的田块为标准田块,便于耕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改良耕地环境,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改善路网的建设,提高了农田机械化耕作
水平。
2.2 加快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时下,我国农村改革整体进入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新时期,农业经济运行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的大事。实践表明,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大户承包经营,承包者根据所需购置各种农机具,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3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主产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使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2.4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
献率。
2.5 农机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
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奔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2004年,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方面的补贴,由此开启了1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黄金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文明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我地区为大部分为丘陵地带,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
2、农业机械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滞后实际发展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更好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通过土地整理,改以往大小不均,高低起伏、弯弯扭扭的田块为标准田块,便于耕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改良耕地环境,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改善路网的建设,提高了农田机械化耕作
水平。
2.2 加快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时下,我国农村改革整体进入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新时期,农业经济运行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的大事。实践表明,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大户承包经营,承包者根据所需购置各种农机具,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3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主产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使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2.4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
献率。
2.5 农机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
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