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心衰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1. 3%,较2000年增加了44%[2].因此,理解心衰的发病机制对治疗心衰有重要意义.心肌高度依赖能量,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心脏的主要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
【机 构】
: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高血压研究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南昌3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心衰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1. 3%,较2000年增加了44%[2].因此,理解心衰的发病机制对治疗心衰有重要意义.心肌高度依赖能量,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心脏的主要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因此被成为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站”[3].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mitophagy)与心衰有密切联系,而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作为主要的通路之一对维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挥重要作用[4].心衰时,心肌内细胞线粒体发生损伤,作为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哨兵”的PINK1在线粒体外膜累积,募集并磷酸化parkin.激活的parkin泛素化受损的线粒体,随后受损线粒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降解.Shires等[5]发现,增强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心肌细胞线粒体稳态和减缓心衰的进程.因此深入研究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靶向线粒体治疗心衰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广泛应用于肺癌筛查,越来越多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被发现,尽早干预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替代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RFA治疗肺GGN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24例肺GGN患者,共计28枚结节,接受RFA治疗,其中男性13例,女性1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细胞不可逆性丧失复制能力,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但细胞仍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衰老细胞的累积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与多种衰老相关性疾病(aging-related disease,AR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特发性肺纤维化[1]、动脉粥样硬化[2]、阿尔茨海默病[3]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认识细胞衰老的发生原因和分子机制对于早期干预及治疗ARD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功能障碍亦是引起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传统的
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获得性耐药.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重塑等,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已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可以有效逆转耐药性,靶向治疗联合表观调控可能成为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后表观遗传机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筛选优势人群、克服靶向耐药提供参考和思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1].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第2代测序技术证实,在93个编码蛋白质的乳腺癌基因中携带可能的驱动突变[2].因此,现行的基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