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的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态势出发,通过对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创业型经济的内在演化规律进行探索,同时对其管理模式与相应的创业政策的框架与工具的选择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政策;管理;问题;框架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兴起一门新的研究领域——创业型经济,由于创业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已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一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路径,通过政策与管理模式的调整,提高国内各地区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积极探讨的话题。就目前我国的研究状况来看,针对这一问题,在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仍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我国创业型经济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体制障碍对我国当前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制约
众所周知,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设计与制度安排。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市场环境来支持其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这一先天优势导致许多微观制度也是在这样优渥的大环境下逐步内生的。相对而言,由于我国还是正处在体制转轨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缺陷就导致了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经济模式的痕迹,旧的市场需求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等无法适应创业型经济下的新的体系与制度,从而导致新经济体下的整套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这一体制障碍在制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发展。
2.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无法对创业型经济形成良性的生存约束
作为一个开放性强且内部构成复杂的庞大系统,创业环境由宏观经济、创业政策、资源以及技术变革等多种要素构成,是一个拥有多个层面的有机整体。在GEM国家中,我国创业环境的综合水平尚处于中下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则在于我国的创业金融支持力薄弱、政府项目相对较少,而这些仅有的资源又多集中在政策支持的项目上,从而导致了创业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或非金融中介服务大量减少,对创业教育的培训、研发力度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创业型经济市场发展的平等性与公正性。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就必须改善当前的创业型经济环境。
3.由于系统缺失,导致创业循环体系的灵活度不足
由于我国当前尚未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型经济系统,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共生进化机制,相应的科技成果也无法得到流畅的转化,导致科技项目与风险投资无法形成有效对接,从而导致资源配置错位,进而产生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创业企业与政府部门、研发机构、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源共享与协调能力差,这些都导致了创业企业实力单薄,无法形成高效、高收益的创业网络,新生企业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机制。
4.创新能力差,创业资源少,导致创业型经济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资源配置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导致渠道单一,对创业型企业的投入太少。同时,由于创业初期的企业的信息获得渠道较差,很难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等原因,导致在创业中的企业十分欠缺相应的创业管理、市场开拓以及金融资本等方面的资源。
我国的创业企业大多资本薄弱,其经营风险较高,且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较差,因此,就需要通过政府给予相应的引导与帮助,为创业企业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应通过拟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等手段,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中小型创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还应设计合理的投资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帮助并带动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政府尤其要注意为创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创业环境,实现创业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发展;并引导优势资源向创业企业汇集,为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创业型经济下我国宏观经济模式的选择
在新的创业型经济下,我国政府应对自身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划分,由最初的“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进行转变。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不能取代市场正常运营的竞争力、资源整合力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政府应制定要素本位的政策,为丰富与集中创业型经济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适当的调整政策,引导企业创业需求,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政府应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创业融资、法律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支持及人才引进等公共服务与设施。在进行创业型经济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效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各项基础设施,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并确保企业融资、投资渠道的畅通,从而形成汇聚大量人力、物理、资金及信息的经济发展中心。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本身制度竞争的优势,在平台建设、制度机制构建等方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立完善的创业激励政策、金融财税政策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配套政策。
除上述几点以外,在政府管理方面,应根据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下面以创业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为例,阐述政府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为确保“创业生态”系统的完整,在不同阶段政府应提供不同的公共设施来帮助、完善整个创业网络的运作,因此,在创业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政府的职能也各有不同。
1.形成阶段
在创业网络的形成阶段,已经有一个或多个网络单元开始成形,而各个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也逐渐围绕这个网络单元开始聚集。在这一阶段,为促进这些企业的聚集速度,确保企业增加并形成一定的创业规模,政府应提供包括公共交通、道路规划、生活配套设施等全方位的、充足的公共设施,为创业网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政府投入将极为庞大,且应当将对大型的基础建设的投资作为投资重点。
2.成长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创业网络内将会有大量的初创企业衍生。面对这阶段创业网络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相关的衍生企业聚集的现象,政府必须提供充足的非物质类公共产品,通过引入风险投资、运用政策手段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办法,帮助这些聚集来的衍生企业、以及外来企业在这一网络下生存与发展。
3.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创业网络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各项功能均已得到完善,各企业间的协作关系也在不断的积极构建中。在这一阶段下,就需要政府能够进一步地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并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及公共制度,促进创业网络内各企业间的交流,并根据核心企业的能力实现资源互补,实现企业网络价值群体。
三、创业型经济下政策体系的框架设计
针对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政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创业政策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在某种角度上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而另一方面,则能够为创业企业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新企业创造并提供更为优渥的成长环境与机会。创业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确立政策的目标及手段是否能够被目标群体所理解并接受。总而言之,创业政策就是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创立与成长而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因此创业政策必须以支持创业过程为核心思想,通过对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善,运用政策工具激励新兴产业的政策。
在创业政策的制定方面,我国应着重于创业政策的系统性,借鉴其理论框架,对政策的着力点与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实现刺激创业活动的展开,减少创业障碍,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创业政策是一个大的政策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政策,因此在推行创业政策时就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笔者调查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创业政策仍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系统性的缺乏
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其创业政策大多是以完善的政策体系而存在的,其中包括金融支持系统、管理资讯服务、市场开拓以及政府采购等政府支撑体系。相较之下,我国的创业政策则大多零散出台,政策之间缺乏关联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2.对我国国情特色的考察不足
我国当前仍处于经济转型期,还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考虑到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创业政策的设立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目前,我国的创业企业大多数还仅仅是最低端的生存型创业,因此,创业政策应充分考虑到对知识性高端创业的激励与鼓励。
3.没有对创业型经济进行细致的考量
由于创业型经济模式需要依靠知识进行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这一经济模式就更需强调灵活性、多元化以及风险投资等元素。而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则在于促进知识的产出与商业化,经济政策的制定则应以提供高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源,加强知识及人员的流动,以及新企业新技术的创新为目标。
4.阶段细分不够明确
由于创业过程具备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发达国家大多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制度,从而针对不同的创业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而我国的创业政策仍然过于笼统,没有准确的阶段划分,其针对性也相对较差。
因此,我国的创业政策必须要结合发展知识型产业,以产业发展为目的。通过知识创新与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它更为强调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网络、灵活的经济以及风险投资等。这就需要创业政策以知识商业化以及知识产出为核心,以提供更为优秀的人力与技能,更为便捷的知识交流与人员流动,并创建新的企业为最终目标。
四、结论
创业型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无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新兴的创业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将创新活动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业网络,并从市场管理模式、政府政策改革、制度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的战略与政策取向正逐渐向鼓励创业、发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的政策方向进行转变。要发展创业型经济,其关键在于对创业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首先确定其科学的职能定位,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优势创业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企业创业环境,使创业主体得到应有的壮大。
参考文献:
[1]岑 杰 吴忠贵 韩 郁:《创业型经济与区域自生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区域要素整合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2]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8).
[3]靳双玉 刘甜甜:《浅析美国创业型社会促进政策》[J].管理与财富 2009(10).
[4]熊 伟:《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框架与实施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5]陈忠卫 曹 薇:《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及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
[6]王玉帅 黄 娟 尹继东:《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其完善措施——创业过程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9).
[7]唐红娟:《中国创业型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2).
[8]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3).
[9]杨巧红 郑晨阳:《宁夏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09(4).
[10]杨邦勇:《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0(2).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政策;管理;问题;框架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兴起一门新的研究领域——创业型经济,由于创业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已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一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路径,通过政策与管理模式的调整,提高国内各地区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积极探讨的话题。就目前我国的研究状况来看,针对这一问题,在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仍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我国创业型经济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体制障碍对我国当前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制约
众所周知,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设计与制度安排。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市场环境来支持其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这一先天优势导致许多微观制度也是在这样优渥的大环境下逐步内生的。相对而言,由于我国还是正处在体制转轨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缺陷就导致了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经济模式的痕迹,旧的市场需求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等无法适应创业型经济下的新的体系与制度,从而导致新经济体下的整套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这一体制障碍在制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发展。
2.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无法对创业型经济形成良性的生存约束
作为一个开放性强且内部构成复杂的庞大系统,创业环境由宏观经济、创业政策、资源以及技术变革等多种要素构成,是一个拥有多个层面的有机整体。在GEM国家中,我国创业环境的综合水平尚处于中下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则在于我国的创业金融支持力薄弱、政府项目相对较少,而这些仅有的资源又多集中在政策支持的项目上,从而导致了创业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或非金融中介服务大量减少,对创业教育的培训、研发力度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创业型经济市场发展的平等性与公正性。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就必须改善当前的创业型经济环境。
3.由于系统缺失,导致创业循环体系的灵活度不足
由于我国当前尚未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型经济系统,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共生进化机制,相应的科技成果也无法得到流畅的转化,导致科技项目与风险投资无法形成有效对接,从而导致资源配置错位,进而产生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创业企业与政府部门、研发机构、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源共享与协调能力差,这些都导致了创业企业实力单薄,无法形成高效、高收益的创业网络,新生企业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机制。
4.创新能力差,创业资源少,导致创业型经济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资源配置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导致渠道单一,对创业型企业的投入太少。同时,由于创业初期的企业的信息获得渠道较差,很难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等原因,导致在创业中的企业十分欠缺相应的创业管理、市场开拓以及金融资本等方面的资源。
我国的创业企业大多资本薄弱,其经营风险较高,且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较差,因此,就需要通过政府给予相应的引导与帮助,为创业企业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应通过拟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等手段,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中小型创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还应设计合理的投资制度与管理机制,从而帮助并带动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政府尤其要注意为创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创业环境,实现创业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发展;并引导优势资源向创业企业汇集,为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创业型经济下我国宏观经济模式的选择
在新的创业型经济下,我国政府应对自身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划分,由最初的“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进行转变。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不能取代市场正常运营的竞争力、资源整合力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政府应制定要素本位的政策,为丰富与集中创业型经济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适当的调整政策,引导企业创业需求,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政府应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创业融资、法律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支持及人才引进等公共服务与设施。在进行创业型经济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效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各项基础设施,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并确保企业融资、投资渠道的畅通,从而形成汇聚大量人力、物理、资金及信息的经济发展中心。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本身制度竞争的优势,在平台建设、制度机制构建等方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立完善的创业激励政策、金融财税政策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配套政策。
除上述几点以外,在政府管理方面,应根据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下面以创业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为例,阐述政府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为确保“创业生态”系统的完整,在不同阶段政府应提供不同的公共设施来帮助、完善整个创业网络的运作,因此,在创业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政府的职能也各有不同。
1.形成阶段
在创业网络的形成阶段,已经有一个或多个网络单元开始成形,而各个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也逐渐围绕这个网络单元开始聚集。在这一阶段,为促进这些企业的聚集速度,确保企业增加并形成一定的创业规模,政府应提供包括公共交通、道路规划、生活配套设施等全方位的、充足的公共设施,为创业网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政府投入将极为庞大,且应当将对大型的基础建设的投资作为投资重点。
2.成长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创业网络内将会有大量的初创企业衍生。面对这阶段创业网络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相关的衍生企业聚集的现象,政府必须提供充足的非物质类公共产品,通过引入风险投资、运用政策手段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办法,帮助这些聚集来的衍生企业、以及外来企业在这一网络下生存与发展。
3.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创业网络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各项功能均已得到完善,各企业间的协作关系也在不断的积极构建中。在这一阶段下,就需要政府能够进一步地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并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及公共制度,促进创业网络内各企业间的交流,并根据核心企业的能力实现资源互补,实现企业网络价值群体。
三、创业型经济下政策体系的框架设计
针对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政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创业政策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在某种角度上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而另一方面,则能够为创业企业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新企业创造并提供更为优渥的成长环境与机会。创业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确立政策的目标及手段是否能够被目标群体所理解并接受。总而言之,创业政策就是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创立与成长而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因此创业政策必须以支持创业过程为核心思想,通过对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善,运用政策工具激励新兴产业的政策。
在创业政策的制定方面,我国应着重于创业政策的系统性,借鉴其理论框架,对政策的着力点与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实现刺激创业活动的展开,减少创业障碍,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创业政策是一个大的政策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政策,因此在推行创业政策时就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笔者调查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创业政策仍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系统性的缺乏
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其创业政策大多是以完善的政策体系而存在的,其中包括金融支持系统、管理资讯服务、市场开拓以及政府采购等政府支撑体系。相较之下,我国的创业政策则大多零散出台,政策之间缺乏关联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2.对我国国情特色的考察不足
我国当前仍处于经济转型期,还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考虑到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创业政策的设立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目前,我国的创业企业大多数还仅仅是最低端的生存型创业,因此,创业政策应充分考虑到对知识性高端创业的激励与鼓励。
3.没有对创业型经济进行细致的考量
由于创业型经济模式需要依靠知识进行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这一经济模式就更需强调灵活性、多元化以及风险投资等元素。而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则在于促进知识的产出与商业化,经济政策的制定则应以提供高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源,加强知识及人员的流动,以及新企业新技术的创新为目标。
4.阶段细分不够明确
由于创业过程具备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发达国家大多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制度,从而针对不同的创业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而我国的创业政策仍然过于笼统,没有准确的阶段划分,其针对性也相对较差。
因此,我国的创业政策必须要结合发展知识型产业,以产业发展为目的。通过知识创新与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它更为强调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网络、灵活的经济以及风险投资等。这就需要创业政策以知识商业化以及知识产出为核心,以提供更为优秀的人力与技能,更为便捷的知识交流与人员流动,并创建新的企业为最终目标。
四、结论
创业型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无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新兴的创业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将创新活动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业网络,并从市场管理模式、政府政策改革、制度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的战略与政策取向正逐渐向鼓励创业、发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的政策方向进行转变。要发展创业型经济,其关键在于对创业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首先确定其科学的职能定位,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优势创业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企业创业环境,使创业主体得到应有的壮大。
参考文献:
[1]岑 杰 吴忠贵 韩 郁:《创业型经济与区域自生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区域要素整合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2]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8).
[3]靳双玉 刘甜甜:《浅析美国创业型社会促进政策》[J].管理与财富 2009(10).
[4]熊 伟:《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框架与实施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5]陈忠卫 曹 薇:《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及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
[6]王玉帅 黄 娟 尹继东:《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其完善措施——创业过程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9).
[7]唐红娟:《中国创业型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2).
[8]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3).
[9]杨巧红 郑晨阳:《宁夏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09(4).
[10]杨邦勇:《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