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困扰之局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8000元的依据何在?
  
  教育产业化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费。对此,有位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说,目前将高校学费提高到5000元,人們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学费5000元,加上杂费、书籍费、住宿费、日常生活开支,最保守计算一年至少需要8000元左右。专家没讲人们能接受子女读大学一年开支8000元的经济根据是什么。从1999年底约1.4万亿元的农村居民储蓄余额来看,9亿农民,平均每个农民存款仅1500元,3口之家也就不过4500元左右的存款。凭这点存款,仅够一个大学生半年多一点的开支。所以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中学教师说,“幸亏自己在80年代读大学时未扩招,不然的话,我家境贫寒,肯定读它不起”。
  1999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储蓄余额约4.5万亿元。但据有关方面估计,居民储蓄中有1万亿元以上是公款私存。另考虑到巨大的贫富悬殊(据有关资料,占我国人口总数3%的最富有人士,拥有全国居民存款余额的40%),一般城镇居民3口之家存款只有2万元左右,假如他们以后每年的存款增长仍是1999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增长率——11.6%,4年总共增加存款约1万元,加上原有存款2万元,共3万元。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城镇家庭,有一个现在进校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的4年生活将耗尽他们家以前存款和未来4年的新增存款(前提是这4年学费不增长,否则还要出现赤字)。
  以上的分析还是建立在城镇居民(我们先不说经济能力更差的农民)储蓄只是用于子女教育这样的假设上。而实际上,城市居民的储蓄目的,除用于子女教育外,还包括用于自己及家人的意外急用、养老、买房、应付失业等等。所以,城镇居民承担高学费的能力远比以上分析低。据1999年9月23日《金融时报》报道,“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至少约需1万元左右。而据对上海市民的抽样调查,将近50%的家庭的承受力在每年3000元以下;1/4的家庭的承受力在4000~5000元之间”,即75%的家庭承受力在5000元以下。而据另一调查,广东的情况也与上海相类似。我国经济最发达、市民最富裕的上海和广东的大多数市民尚且如此,那么其它省份的市民对高学费承受能力肯定更差。另外,我国城镇还有数量巨大的贫困群体,他们的困难就更大了。据悉,1998年,我国处于停产半停产企业涉及职工780万,而在亏损企业工作的职工2000万。对他们来讲,工资收入维持自己和子女(或父母)的生活最基本需求外所剩有限,甚至入不敷出。他们和比他们状况更差的1100万下岗职工(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8年第一季度,全国下岗职工月平均生活费收入仅84元。这甚至不够维持他们本人的生活),根本不能承担子女读书一年所需的8000元开支。所以,有些专家对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估计,可能是以他们那一个阶层的情况作出的,总给人以一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感觉。
  
  高学费带来的社会问题
  
  近两三年,城乡居民平均收入一直以1位数增长(农民和国有企业工人等的收入增长应低于平均数),而高校学费却一直以两位数增长(如1999年增长20%)。一方面是经济底子薄而收入增长缓慢,一方面是学费猛涨,这使许多家长想供孩子上大学但因为经济困难而无能为力,从而使这一群体的许多子女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97年高校学费提高,当年即有约11%的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即使因为现在的学校收费还没达到“真正的市场价格”,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还能进入高校,但他们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1999年一家报纸曾报道,成都一个农村大学生,因为自己上学而使家里不堪重负,弟、妹只好中途辍学。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也为了弟、妹前途,他拒绝接受家里经济支持。但自己又无任何收入,为读完这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他铤而走险,去盗窃自行车,被人发现遭到殴打,又羞愧,又无钱而未求医,结果内忧外伤,不治身亡。这个惨剧产生的原因,既因为他一念之差,更主要是家贫无以续学。而这种贫困生并非个别,据重庆市教委1999年调查资料显示,在重庆市高校学生中,月经济来源在200元以下的贫困生约1.7万人,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6%~18%;月经济来源不足100元的特困生约7000人,占学生总数6%~7%。
  事实说明,现在的高校学费,对许多家庭来说,远不像一些专家说的那么轻松。这学费建立的高门槛将很多贫困阶层子女挡在高校之外,即使有的费尽气力翻越过这道门槛,家庭经济实力也元气大伤,使子女读下去感到很大压力。正如反映大学贫困学生的报告文学《落泪是金》所表现的贫困生在大学的心理:自卑,并且自卑到孤僻。而猛涨的学费将再次夺去他们的部分生活费,加剧贫困生的贫困,从而加重他们在学校里的自卑。这极不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他们与周围社会相处,不利毕业后的寻找工作,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仇视。
  
  助学贷款能解决问题吗?
  
  有种观点认为助学贷款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问题,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如果说一般的消费贷款对刺激工薪阶层的消费上没起多少作用,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我国开办的助学贷款分三类,即由中央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地方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和经营性助学贷款。对贫困生来说,如要贷款,肯定愿意申请少支付利息的国家助学贷款。人民银行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由工商银行独家承办,经营性助学贷款各商业银行均可开办。
  现在全国高校在校生约360万人。据有关方面分析,按20%比例的贫困生计算,约72万人需要贷款。如果按每人每年贷款5000元计,每年助学贷款约36亿元。但据工商银行资料,截至1999年12月中旬,总共发放各类贷款仅112笔,贷款金额76.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近1万人,贷款意向4亿,但实际发放国家助学贷款仅65.4万元。
  造成助学贷款“叫好不叫座”原因较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担保、抵押比消费贷款困难得多。按有关规定,助学贷款必须有抵押或担保。由于农村住宅不能抵押,这就基本断绝了农村学生获得助学贷款的这一条途径。而担保一般要求是学校所在地的担保,由于贫困学生在学校附近一般都是人地生疏,要找担保人很困难,学校也不愿为学生担保。按现行规定,还款期限不超过毕业后4年。如一个学生4年中每年贷款7000元,毕业后不计利息每年至少也应还7000元。所以即使能顺利找到工作,他除去生活开支后,每年能否还结余7000元来还呢?如果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困难,学校担保风险更大。要是再考虑到贷款学生毕业后流向很广,就业流动性强,学校对学生去向的追踪和贷款的追索回收等困难,学校根本不愿意为学生担保。高校认准一点:凭什么你银行获利,我来担风险呢?这应该从由学校担保的特困生助学贷款就可看出。从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获悉,由于学校不愿为特困生担保,所以到1999年12月中旬,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尚没有一笔申请办理特困生贷款。
  鉴于贫困生寻找担保困难,学校又不愿提供担保,从而使助学贷款发放严重受阻。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于1999年12月23日联合颁发《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据此意见,“确实无法提供担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均可申请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字面上,用“信用方式”代替担保,似乎克服了担保难的问题,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发放。但是,没有担保,意味着学校等担保人的风险就直接转移到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身上。而一些学生毕业几年不还贷款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对没有担保的学生的信用很不放心。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为了贷款的安全,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向高校贫困生提供贷款。“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受阻。
  
  低收费的背后
  
  从历史环境看,低学费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低学费是与我国低工资相适应,是低工资的补充,是一种社会福利,是国家财政以教育补贴形式给居民的经济帮助。它的直接依据是许多居民收入水平低,支付教育费用有困难。
  而以提高学费为内容之一的教育产业化,要求教育作为一个盈利为目的的产业,其“回报所得不仅要能够抵扣生产成本,还要取得不得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为此有专家提出“向市场机制过渡,实现学生学费由本人及家庭承担,使之成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他们还认为以前的低学费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费,是接受了教育服务而不付出代价的表现。事实上,教育补贴等社会补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广大纳税人交付的。也就是说,通过国家的低工资政策,用税收等措施将一部分工资收上去,再由国家将这部分资金转化为教育补贴等等,又重新用于全体国民。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是低学费,但普通群众已为其子女交了“真正意义的学费”?□
  (编辑:张良摄影:史利)
其他文献
双边,还是双边;区域,还是全球;这似乎总是一个悖论。    今年5月初,韩国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新政府提交了两份极有分量的外交照会,一份是已是路人皆知的“韩国政府要求日本重新审议新编教科书的条目清单”,另一份则是目前尚在政府和产业界高层流转的“韩日自由贸易协定清单”。这两份照会不仅事关两国政府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2002年的双边关系进展,而且对整个东亚局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是中国公众的注意力大都集
期刊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拿着刚刚出来的年报向记者展示了两个非常具体的数字,1999年公司的税后利润是5.7亿,2000年税后利润是12.8亿,增幅达100%以上。优质业绩的达成有诸多的因素,但麦肯锡的咨询服务在其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使得平安在接受其内部流程改革的两三年后效益慢慢凸现出来。  孙建一认为单从管理的价值观念上,麦肯锡就给平安带来了三大原则。    一切围绕利润  
期刊
国泰君安卖儿卖女    尽管已经十分低调,但是国泰君安要出售营业部的做法还是使所有券商都吓了一跳。  5月下旬,当有消息说这家业界数得着的实力公司要出售旗下十余家营业部时,南方数家媒体立即赶到它的总部求证。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国泰君安不仅有出售这些营业部的意向,而且已经就其中的6家与其它券商达成了协议。虽然国泰君安十分谨慎地把出售营业部一事与营业部的赢利情况断然分开,也完全否认公司出现任何业务
期刊
1986年三北工程进入第二期,由于一期工程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及舆论效应,使得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相应地呼唤理性规划。由此,当时的林业部成立了以一位副部长为首的规划小组(应该称为规划“兵团”才是),目标就是制定一个长达73年(从1978~2050年,包括已经过去的9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规划。  当时的场面极为壮观,一是因为参与人数之众,级别之高,规划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单是直接参与专业规划的科技人
期刊
在别的社会问题上,我们似乎都有回旋的余地,唯独环境。广袤的土地现在被各种各样的方式破坏蚕食,在保护环境的战斗中,我们节节败退。面对无情而强大的自然,我们如果还是抱着对付一般问题的偏见或麻木,那么,留给我们的不知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人类历史就曾无数次上演这样的悲剧。  “三北防护林”曾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现在看到它时,的确会让我们想到长城——它们都在“坍塌”。更为相同的是:它们都不是毁于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一些人,只是可以不假思索地流利背诵的两个判断句,对于他,却意味着一切认识的核心和血管里的力量。这种近乎单纯的态度,却往往能撕破种种复杂的假象,把握所有问题的重心。    前言:  姚立法的名字,很容易被人听成“要立法”。这是个有趣的巧合:和他作为人大代表的身份挺般配。  在湖北潜江土生土长的姚
期刊
可持续发展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些口号的背后,都需要直面这样的一个话题:它不仅涉及到植树种草,更多是一种政府职能的定位和合理化管理的话题。  管理问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思考。一是中央各个部门之间在职能以及管理范围上如何协调的问题。二是行业如何实现有效管理的问题。三是行业管理部门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部门较劲    在今年的沙尘暴之后,通过不同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结论,以
期刊
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保命钱却得不到保障。  1、养老保险覆盖不到位。除国有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大部分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险之外。还有不少地方的政府公务员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养老保障范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待解决。  2、征缴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拖欠。对养老保险金的
期刊
在宁夏平原以及周边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天牛是什么,以及带给他们梦魇般的回忆。从最早在80年代初发现天牛开始,一场噩梦就开始笼罩在整个三北林区。天牛的繁衍速度很快,加上在宁夏平原种的绝大部分都是杨树,天牛天生喜欢吃杨树的树心——场面从此难以收拾。由于天牛是藏在树干的中央,消灭的工程变得极为庞大而繁琐。通行的消灭方法是钻孔放药,试想一颗树上如果有30个天牛,分别位于树的不同位置,消灭几乎变得不可
期刊
“绿帽子”不再时髦    “钱!钱!”和任何一个部门一样,特别是三北工程这个带有明显公益性的生态事业,工程一启动,钱就成了上下各部门、各级政府的重中之重,成了最为头痛也最为伤神的事情。  无可否认,在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尤其是林业建设没有摆到正常的位置上予以战略性的重视。这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历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介绍,在三北一期工程期间,虽然国家投入的经费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