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主要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对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改变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单项传递的方式,更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时机和策略。合作学习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合理分组
1.分组前充分调查学生情况
合作学习有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且充分了解学生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前提,所以分组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外在差异,即学生家中是否有电脑,平时利用电脑的频率,电脑的用途;二是了解内在差异,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地培养组长,有效引领组员
在选用信息技术水平较高和知识经验较丰富的学生当组长后,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二是对辅导方法的培训。
3.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根据机房的特点,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二、教学任务设计
为了便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两种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竞争。项目任务不仅要体现教学大纲,而且要符合学生生活。
项目任务应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任務数量或难度。在教学设计上,笔者增加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学生熟练掌握了设计技巧后,笔者再根据部分小组完成的情况,适当增加任务数量或难度,让各小组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站点。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师提前设计项目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任务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商讨决定,任务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地增加或减少数量或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小组选择任务
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不同的任务,但对教学环节中规定必须要完成的共性任务,每个小组都必须要选择完成,如掌握基础技能的前置任务
3.组内分工,共同搜集、加工、处理资料,完成结论或设计作品
小组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有的任务需要组员独立完成,如基础操作技能任务;有的任务需要组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项目网站任务。
4.师生评价,形成观点、意见,学生进一步完善结论或作品
通过评价,完善,再评价,再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综合评价设计
1.制定适宜的具体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目标,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增加学生间交往,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由此先设计对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五条等级具体目标:①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学习兴趣;②具有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思维具有创造性;⑤有强烈的合作分享意识。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优秀等级中又制定了相应的良好等级。
2.评价可分层次进行
(1)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精神最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之间的合理竞争。
(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基础分”和“提高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予以一些奖励。
(4)可让学生参与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教师--学生的单项评价,评价的主导在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因而只有接受评价的结果,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抑制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持久。在评价中,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采用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小组间的小组评价则注重每个组展示作品的效果,得出结论的质量,小组的团队精神以及小组的进步情况等。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进也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组内合作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变的更高效,动机变的更持久。
总之,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时机和策略,在运用合作学习前,一定要合理设计和组织。
合作学习对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改变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单项传递的方式,更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时机和策略。合作学习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合理分组
1.分组前充分调查学生情况
合作学习有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且充分了解学生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前提,所以分组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外在差异,即学生家中是否有电脑,平时利用电脑的频率,电脑的用途;二是了解内在差异,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地培养组长,有效引领组员
在选用信息技术水平较高和知识经验较丰富的学生当组长后,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二是对辅导方法的培训。
3.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根据机房的特点,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二、教学任务设计
为了便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两种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竞争。项目任务不仅要体现教学大纲,而且要符合学生生活。
项目任务应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任務数量或难度。在教学设计上,笔者增加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学生熟练掌握了设计技巧后,笔者再根据部分小组完成的情况,适当增加任务数量或难度,让各小组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站点。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师提前设计项目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任务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商讨决定,任务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地增加或减少数量或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小组选择任务
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不同的任务,但对教学环节中规定必须要完成的共性任务,每个小组都必须要选择完成,如掌握基础技能的前置任务
3.组内分工,共同搜集、加工、处理资料,完成结论或设计作品
小组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有的任务需要组员独立完成,如基础操作技能任务;有的任务需要组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项目网站任务。
4.师生评价,形成观点、意见,学生进一步完善结论或作品
通过评价,完善,再评价,再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综合评价设计
1.制定适宜的具体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目标,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增加学生间交往,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由此先设计对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五条等级具体目标:①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学习兴趣;②具有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思维具有创造性;⑤有强烈的合作分享意识。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优秀等级中又制定了相应的良好等级。
2.评价可分层次进行
(1)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精神最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之间的合理竞争。
(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基础分”和“提高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予以一些奖励。
(4)可让学生参与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教师--学生的单项评价,评价的主导在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因而只有接受评价的结果,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抑制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持久。在评价中,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采用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小组间的小组评价则注重每个组展示作品的效果,得出结论的质量,小组的团队精神以及小组的进步情况等。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进也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组内合作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变的更高效,动机变的更持久。
总之,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时机和策略,在运用合作学习前,一定要合理设计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