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越来越多,对会计电算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会计电算化跟传统手工会计在核算方式、流程及信息管理上都存在重大差异,给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内部控制
▲▲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内部人员的牵制,而在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很多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和程序自动完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表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其次,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了,比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等。
2、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会计人员,控制的重点在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上。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人员只是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所有会计数据的处理和报表的生成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人机系统控制,控制重点集中在作业流程的人机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
3、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便捷、高效,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将会减少,岗位更加精简,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加提高。比如: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原先由会计人员处理的业务事项,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上一次完成。
4、内部控制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财务部门的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组成,控制的主体是人,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结合来完成,所以控制的主体由原来的会计人员扩展为会计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等共同参与。
5、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范围增加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控制、信息系统权限的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不但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制约管理,更强调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管理人员之间的内部牵制,不仅要对纸质资料进行归档管理,更要加对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管理。
▲▲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企业会计人员中即懂财务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只是使财务人员摆脱了日常繁重的“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停留在帐务核算、报表编制上,会计软件的许多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2、不能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危害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有的企业为了通过财政部门的验收,制定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但在建立之后并未严格的执行,制度形同虚设,比如:在装有会计软件的计算机上上网聊天、打游戏;允许非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未定期备份;电子数据未异地保管等。
3、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目前我国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未对原有的会计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没有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离,一个人既当制单员又审核员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了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4、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突出。首先,在会计电算化中,信息的载体已经从纸介质转变为电磁介质,由于电磁介质受热、受潮、易折损等原因,容易受到损坏,造成存储的会计数据丢失或破坏。其次,网络环境使会计信息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下,存在着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篡改和伪造信息、会计数据的软破坏和会计数据泄密等安全隐患,从而容易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信息损失。再次,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如果网络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管,一旦系统瘫痪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业务,又能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尽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企业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实施,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奖优罚劣,督促各级部门和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知识教育,特别是会计部門领导必须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及其特点、风险与应有的控制。
3、明确岗位分工,促进职责分离。由于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和范围发生变化,首先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职能分工与岗位设置,确保会计电算化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比如:制单人员和审核人员相互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相互分离;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相互分离。其次,为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应建立起职务定期轮换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再次,企业应建立岗位授权审批制度,各岗位必须使用密码对自身授权进行控制,密码定期更换,凡授权范围内出现的错误或舞弊,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加强电子数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1)制定信息安全控制度,建立访问控制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输人与输出,防止非法用户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入侵和损害;(2)数据存储和处理,企业应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对电子数据实行双备份、异地存放,备份的数据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还应定期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电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数据丢失,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3)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一些安全技术如防火墙、认证技术等有效防范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恶意破坏;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应该引起注意,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上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4)配备精通网络技术的系统维护人员;(5)加强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6)制定上机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上机管理制度,包括上机记录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等。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软件也具有完备的“系统日志”。上机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会计电算化监督的制度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应加强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检测,比如:应用程序内置控制功能是否安全可靠;系统内部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完善;处理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方法是否准确。其次,还应审计企业计算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电子数据保存方式是否安全等。最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配备精通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审计人员,以便更有效的进行监督。
(责任编辑:段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内部控制
▲▲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内部人员的牵制,而在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很多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和程序自动完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表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其次,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了,比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等。
2、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会计人员,控制的重点在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上。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人员只是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所有会计数据的处理和报表的生成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人机系统控制,控制重点集中在作业流程的人机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
3、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便捷、高效,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将会减少,岗位更加精简,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加提高。比如: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原先由会计人员处理的业务事项,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上一次完成。
4、内部控制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财务部门的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组成,控制的主体是人,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结合来完成,所以控制的主体由原来的会计人员扩展为会计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等共同参与。
5、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范围增加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控制、信息系统权限的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不但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制约管理,更强调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管理人员之间的内部牵制,不仅要对纸质资料进行归档管理,更要加对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管理。
▲▲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企业会计人员中即懂财务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只是使财务人员摆脱了日常繁重的“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停留在帐务核算、报表编制上,会计软件的许多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2、不能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危害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有的企业为了通过财政部门的验收,制定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但在建立之后并未严格的执行,制度形同虚设,比如:在装有会计软件的计算机上上网聊天、打游戏;允许非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未定期备份;电子数据未异地保管等。
3、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目前我国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未对原有的会计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没有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离,一个人既当制单员又审核员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了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4、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突出。首先,在会计电算化中,信息的载体已经从纸介质转变为电磁介质,由于电磁介质受热、受潮、易折损等原因,容易受到损坏,造成存储的会计数据丢失或破坏。其次,网络环境使会计信息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下,存在着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篡改和伪造信息、会计数据的软破坏和会计数据泄密等安全隐患,从而容易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信息损失。再次,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如果网络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管,一旦系统瘫痪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业务,又能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尽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企业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实施,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奖优罚劣,督促各级部门和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知识教育,特别是会计部門领导必须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及其特点、风险与应有的控制。
3、明确岗位分工,促进职责分离。由于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和范围发生变化,首先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职能分工与岗位设置,确保会计电算化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比如:制单人员和审核人员相互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相互分离;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相互分离。其次,为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应建立起职务定期轮换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再次,企业应建立岗位授权审批制度,各岗位必须使用密码对自身授权进行控制,密码定期更换,凡授权范围内出现的错误或舞弊,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加强电子数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1)制定信息安全控制度,建立访问控制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输人与输出,防止非法用户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入侵和损害;(2)数据存储和处理,企业应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对电子数据实行双备份、异地存放,备份的数据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还应定期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电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数据丢失,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3)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一些安全技术如防火墙、认证技术等有效防范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恶意破坏;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应该引起注意,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上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4)配备精通网络技术的系统维护人员;(5)加强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6)制定上机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上机管理制度,包括上机记录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等。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软件也具有完备的“系统日志”。上机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会计电算化监督的制度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应加强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检测,比如:应用程序内置控制功能是否安全可靠;系统内部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完善;处理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方法是否准确。其次,还应审计企业计算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电子数据保存方式是否安全等。最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配备精通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审计人员,以便更有效的进行监督。
(责任编辑: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