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的来历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时,北京有一个唱单弦的曲艺家,名叫黄甫臣,他唱的单弦曲艺小段,不仅声音宏亮,韵味十足,而且动作精湛得体,风趣幽默,深受慈禧太后喜爱。于是,慈禧太后经常召他进宫去表演。
  一次,慈禧太后又想听黄甫臣的单弦演唱,于是传下懿旨,召他进宫表演。不巧的是,黄甫臣感冒咳嗽,嗓音沙哑,几乎发不出声来。他想临时打退堂鼓,但又怕太后怪罪;去唱吧,声音沙哑,一定会被太后责罚。黄甫臣的儿子也会唱单弦,而且唱功不错,于是他对父亲说:“我藏在您后面唱,您在前面做动作表演,这样行不?”黄甫臣想了想觉得只好用此法应付了。没想到演出十分成功,慈禧太后十分开心!
  不过,演到最后,还是被人发现了,父子俩跪地请罪,慈禧太后却因看得分外高兴免了他们的罪,还赏了银子说:“别看你们演的是双簧,反而更精彩呢!”从此,“双簧”这种曲艺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小手提示:
  [双簧]1.一种曲艺,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个人在前面做无声的动作,另一个人藏在后面配合前面的人的动作说唱,造成动作和说唱均出自前面的人的效果。2.比喻一人出面,一人在背后操纵,互相串通一气的手法。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介绍重卡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及制动管束的设计、装配的了解,就管束设计的方案要点、影响因素及其在装配中的优势做了详细的介绍.
文章针对线束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胶带使用的消耗量,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胶带用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胶带缠绕验证,为理论公式添加实际加工修正系数,为工艺人员做胶带定额提供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