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学生“职业化”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应用写作态度的生成、写作过程的主体行为方式、写作实践中技能的获取,都包含着“职业化”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因素。应用文教学是一个职场模拟平台,教师应围绕培养职业人的目标,凭借文种训练、任务分配、角色转换、团队协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使学生早日成为“职业化”员工。
[关键词]应用写作 态度 行为 技能 职业化
[作者简介]刘必千(1961-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与教育管理。(江苏盐城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生应用写作能力与职业发展关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740001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74-01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应用文写作课程能体现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职业化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它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等内容。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写“得体”的应用文,也就是能用合适的语言、规范的格式,表达合乎在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所做的真实的事。因此,应用文写作训练与“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有着关联,笔者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教学训练的形式中渗透融合“职业化”的内容。
一、在“行动导向”的组织教学中渗透职业态度的培养
应用文教学为培养“职业化”人才服务,首先在组织教学中要体现这种思想。为了体现“能力为本,职业为用”的理念,教师应采取“行动导向法”教学,从职场选定与应用文训练有关联的活动项目,交代任务、要求及关注点,引导学生自主、互动地开展“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与监控的主要内容,就是看学生的写作态度、完成任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从而渗透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强调团队协作、自我约束、充当好团队中的角色,以既定目标与他人合拍为一体。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来说,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
在学习应用文时,学生首先暴露的问题可能就是对课程的态度,他们认为应用文写得好不好与职业没多大关系,从而对学习敷衍了事,甚至逃课。事实表明,用人单位录用员工,首先看重的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融入团队的速度。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不懈努力,以及能与他人融为一体,都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磨炼。比如在“一次招聘会”的模拟教学中,按照一次活动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学会转换角色,学会应用不同的文种。活动前,学生以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的身份起草“招聘启事”;活动中,学生以面试者与面试老师的身份参与,每人提交一份“求职信”或“应聘书”;活动后,被录用的同学要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围绕“职业人”的培养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并在活动的导向中了解自己知识匮乏、写作技巧凝涩、生活认识肤浅和完成任务低效等不足,致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改变。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比较欠缺,“就业教育”形同虚设,“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依然浓厚,以致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阻碍职业的适应能力。应用文教学是一个职场模拟平台,可以凭借文种训练、任务分配、角色转换、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种乐观心态、共赢心态和感恩心态。所以,我们不忘“教书育人”的内涵,不忘“态度决定一切”,只要选择适合的内容、适合的时机和适合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工作过程”的写作指导中渗透职业行为的培养
应用文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应用文写作源于生活,教学就应回归生活,为社会服务,为职业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取材立意、运笔行文,学会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相对于从文本角度出发“带着知识走进教室”的静态教学,我们提倡的是动态教学,从实践角度出发“带着学生走向社会”。
“职业化”人才必须要有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职业化技能更多体现在职业资格上。应用文写作活动实践性很强,不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就无法获得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学习应用文写作,教师就应在写作的行为规范上指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和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与行为,要有规范的工作过程。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角度来说,学生应有“学习计划—学习措施与方法—学习中的检查与调整—学习结果—学习评价”这样的过程。从应用文写作的角度说,学生应学会“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这种教学指导符合“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强调每一个典型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作业过程,不仅仅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独立的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还关注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强化工作任务意识,接受工作过程的训练,必然促进今后职业化发展。如在“一次企业联谊会”的模拟教学中,要求学生以总策划人的身份,完成这次任务中涉及的相关应用文的写作,如方案、须知、欢迎词等。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实践,强调在训练中重视“过程”,在过程中重视“环节”,在“环节”中重视“内容”,逐渐提高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技能。
三、在“思维模式”的训练中渗透职业技能的培养
应用文是写作主体思维物化的结果,但主体思维既要遵循群体性的要求,代言集体意识、领导意图和团队意向,又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按程式化运笔行文,让读者明白写作目的。这就决定应用文写作要有“思维模式”。老师遵从思维模式教,学生循着思维模式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作者只有凭借思维这一心理机制,正确把握思维的规律和应用写作自身的思维特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和锻炼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技能。
应用文写作思维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约定俗成”,是人们采用一定的方式、规则、程序进行写作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思维活动。掌握模式化思维是提高应用文写作效率的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整篇应用文来说,基本思维模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三段思维法”,这符合写作生成过程,反映写作主体心灵的沉思。在写作准备阶段,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扩散开去的;在写作构思阶段,思维模式又围绕主题收敛回来;在写作行文时,更是将前面所有工作程式化、具体化、逻辑化。如写作公文中的请示,不仅有习惯的结构模式,即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开头、主体、结语)—落款(请示人、日期),还有正文的思维模式,即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心愿等。
由于应用文思维建构模式具有相当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经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有利于撰写者迅速成文和阅读者快速把握。如人们在写作决定、通报等文种时,头脑就会有从陈述缘由到提出事项的归纳式思维建构模式。但应用文写作也不可能都是单一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人类在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了求异、创新的思维特征。如演讲稿、广告策划、新闻写作,想引人入胜,就需要有创新思维。因此,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又能加深认知职业岗位的角色,产生正确的工作观,学会处理问题的技能。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化教育,讲究工作过程教育,课程设置上要围绕培养“职业人”的目标,在教学中渗透“职业化”的教育,对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应用文写作对人的素质要求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必须不断地实践,以至于写作技巧日臻成熟,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必须从课程做起,从课堂的教学环节做起,全面点燃高职学生“职业化”引擎。
[参考文献]
[1]孟建伟,赵娟,秦安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职业化教学探讨[J].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2]雷琰.应用文写作的模式化思维与创新思维[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王坤.职业化引擎[M].北京:东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4]余世雄.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M].北京:东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关键词]应用写作 态度 行为 技能 职业化
[作者简介]刘必千(1961-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与教育管理。(江苏盐城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生应用写作能力与职业发展关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740001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74-01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应用文写作课程能体现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职业化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它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等内容。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写“得体”的应用文,也就是能用合适的语言、规范的格式,表达合乎在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所做的真实的事。因此,应用文写作训练与“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有着关联,笔者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教学训练的形式中渗透融合“职业化”的内容。
一、在“行动导向”的组织教学中渗透职业态度的培养
应用文教学为培养“职业化”人才服务,首先在组织教学中要体现这种思想。为了体现“能力为本,职业为用”的理念,教师应采取“行动导向法”教学,从职场选定与应用文训练有关联的活动项目,交代任务、要求及关注点,引导学生自主、互动地开展“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与监控的主要内容,就是看学生的写作态度、完成任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从而渗透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强调团队协作、自我约束、充当好团队中的角色,以既定目标与他人合拍为一体。从职业素养的角度来说,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
在学习应用文时,学生首先暴露的问题可能就是对课程的态度,他们认为应用文写得好不好与职业没多大关系,从而对学习敷衍了事,甚至逃课。事实表明,用人单位录用员工,首先看重的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融入团队的速度。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不懈努力,以及能与他人融为一体,都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磨炼。比如在“一次招聘会”的模拟教学中,按照一次活动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学会转换角色,学会应用不同的文种。活动前,学生以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的身份起草“招聘启事”;活动中,学生以面试者与面试老师的身份参与,每人提交一份“求职信”或“应聘书”;活动后,被录用的同学要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围绕“职业人”的培养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并在活动的导向中了解自己知识匮乏、写作技巧凝涩、生活认识肤浅和完成任务低效等不足,致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改变。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比较欠缺,“就业教育”形同虚设,“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依然浓厚,以致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阻碍职业的适应能力。应用文教学是一个职场模拟平台,可以凭借文种训练、任务分配、角色转换、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种乐观心态、共赢心态和感恩心态。所以,我们不忘“教书育人”的内涵,不忘“态度决定一切”,只要选择适合的内容、适合的时机和适合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工作过程”的写作指导中渗透职业行为的培养
应用文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应用文写作源于生活,教学就应回归生活,为社会服务,为职业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取材立意、运笔行文,学会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相对于从文本角度出发“带着知识走进教室”的静态教学,我们提倡的是动态教学,从实践角度出发“带着学生走向社会”。
“职业化”人才必须要有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职业化技能更多体现在职业资格上。应用文写作活动实践性很强,不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就无法获得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学习应用文写作,教师就应在写作的行为规范上指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和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与行为,要有规范的工作过程。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角度来说,学生应有“学习计划—学习措施与方法—学习中的检查与调整—学习结果—学习评价”这样的过程。从应用文写作的角度说,学生应学会“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这种教学指导符合“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强调每一个典型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作业过程,不仅仅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独立的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还关注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强化工作任务意识,接受工作过程的训练,必然促进今后职业化发展。如在“一次企业联谊会”的模拟教学中,要求学生以总策划人的身份,完成这次任务中涉及的相关应用文的写作,如方案、须知、欢迎词等。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实践,强调在训练中重视“过程”,在过程中重视“环节”,在“环节”中重视“内容”,逐渐提高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技能。
三、在“思维模式”的训练中渗透职业技能的培养
应用文是写作主体思维物化的结果,但主体思维既要遵循群体性的要求,代言集体意识、领导意图和团队意向,又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按程式化运笔行文,让读者明白写作目的。这就决定应用文写作要有“思维模式”。老师遵从思维模式教,学生循着思维模式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作者只有凭借思维这一心理机制,正确把握思维的规律和应用写作自身的思维特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和锻炼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技能。
应用文写作思维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约定俗成”,是人们采用一定的方式、规则、程序进行写作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思维活动。掌握模式化思维是提高应用文写作效率的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整篇应用文来说,基本思维模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三段思维法”,这符合写作生成过程,反映写作主体心灵的沉思。在写作准备阶段,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扩散开去的;在写作构思阶段,思维模式又围绕主题收敛回来;在写作行文时,更是将前面所有工作程式化、具体化、逻辑化。如写作公文中的请示,不仅有习惯的结构模式,即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开头、主体、结语)—落款(请示人、日期),还有正文的思维模式,即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心愿等。
由于应用文思维建构模式具有相当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经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有利于撰写者迅速成文和阅读者快速把握。如人们在写作决定、通报等文种时,头脑就会有从陈述缘由到提出事项的归纳式思维建构模式。但应用文写作也不可能都是单一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人类在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了求异、创新的思维特征。如演讲稿、广告策划、新闻写作,想引人入胜,就需要有创新思维。因此,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又能加深认知职业岗位的角色,产生正确的工作观,学会处理问题的技能。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化教育,讲究工作过程教育,课程设置上要围绕培养“职业人”的目标,在教学中渗透“职业化”的教育,对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应用文写作对人的素质要求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必须不断地实践,以至于写作技巧日臻成熟,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必须从课程做起,从课堂的教学环节做起,全面点燃高职学生“职业化”引擎。
[参考文献]
[1]孟建伟,赵娟,秦安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职业化教学探讨[J].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2]雷琰.应用文写作的模式化思维与创新思维[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王坤.职业化引擎[M].北京:东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4]余世雄.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M].北京:东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