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大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小组训练为主,综合几种技术在内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案,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塑造自我形象,确立自我认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反馈他们从训练中获益许多。在思考小组训练形式、内容和目标的同时,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小组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108-01
心理健康训练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对象的心理状态,使其获得心理健康的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1)讲授,可以展示大量信息;
(2)小组讨论,让参与者在团体中互相影响,提高角色真实性和相互关系中的敏感性,又名T组训练、敏感性训练;
(3)角色扮演,按角色期望设立模拟情景进行训练的过程,它让参与者更为接近地看待某种情景,并使参与者更加了解自己、他人;
(4)配对交流,顾名思义是让参与者面对面坐着交流,看着对方的双眼,相互倾听;
(5)指导性想象,类似“内心学习”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想象或期望心理形象进行内心的重复模拟。
根据实际的需求,心理训练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多样。根据我院学生在生活和咨询中反映的集中情况,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加自信,改进人际互动为主题,初步设计了学生心理健康小组训练的方案。该方案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加入了配对交流、角色扮演、指导性想象及必要的小部分讲授,以有计划兼灵活性的系列团体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内开放、自由的讨论和分享,充分发挥成员的参与性,促使每位成员提高对他人及自己的情感、行为、个性特征的敏感性和反馈能力。
从招募成员到结束团体历经两月,小组活动按每周一次进行了“见面相识,建立关系—认识自我能力训练—探析自我,直面困惑—设计和发展自我—互道珍重”。成员在团体中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述说心情故事,分享生活的所思。每次相聚后,大家都有新的体验;整个活动结束后,成员们都有成长的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感,它们不仅可以用作评估这个团体和其中的个体,对指导老师而言,它们更是成长的见证,是我们实施心理健康小组训练的最大动力。通过综合式的小组训练,我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青春期的认同
针对青少年团体,无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的目标定在哪个层面,都必然会涉及个体的认同感。认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内:知道我是谁,我的人生可以如何度过。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心理状态受到了生理成熟的重大影响,同时,它集中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变迁。在这个时期,个体自恋的内驱力增加,父母的影响逐渐脱离,转换为对新客体的投注,其中同伴小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转换的过程包括了人格的解构和重构,旧的超我认同被新的自我认同所替代。自我认同的形成也有社会因素起很需要作用。但在今天我们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世界,很多人面临自己的身份认同都会产生困惑。所以在我们的团体中,虽然是以自信、人际为主线,在操作上是对“自我”“认同”的讨论和分享,引导团体成员对成长中最本源的思考,以此影响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危机。通过活动回馈,小组训练的效果与团体的初始目标相谋和,达到了参与者认识自我和他人,理解人际互动,提高自信,促进了自我的统合。促使自我探索和自我统合,是活动的主导,它再一次说明在教育活动和引导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理解它并量体裁衣。
(2)亲密关系,重要的成长动力
在小组中,能强烈感受到青年人对亲密关系的寻求。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家庭背景和个人特性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事先也不认识,但是在小组中,在一个安全的人际环境中,无论成员差异性和交往程度,大家都能说心里话,谈真实感受,对交往给出直接的反馈并接受直接的反馈,了解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卸除了假面具让彼此更加亲近。在日益亲密关系获得情感满足,在亲密关系中快速成长。
青少年的成长,对情感方面有特殊的需要,他们需要与他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相互的亲密感”,特别是同伴的情谊,包括同性和异性伙伴。同伴关系能够变成一种新的内化的理想形式。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寻找身份认同,有助于形成了凝固的、稳定的、有持续性的自我。
亲密关系在人一生的成长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童年,我们寻求与养育者(父母或能替代父母的人)的亲密关系;青春期,我们把友情放在了重要位置。所以在小组中,成员们有了支持的力量,心理能量自然能够增加,成长必定会加速向前。
(3)健康的环境蕴育健康的人
作为引航人,小组领导者所做的就是给成员们一个可以相互信任,畅所欲言的场所,并且让这个人为营造出来的环境能平常化、无异化、最大程度接近生活。除了必要的引导语,小组领导者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存在必须要传达出一种氛围——安全的、放松的……这种安全开放的关系就转化成了内在自发,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分享都显得很自然自发;在成长团体中,认识平常不会停留关注的自我。真诚的态度将所有的情感推向友好谐和,所以每一次相聚后,成员间更了解,关系更融洽。
一个安全团体的存在,让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有了许多的感触和感悟,从分享、观察和反馈情况看,个体和团体都显示出了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总体上积极而和谐。
(4)体会当下,促进心灵成长
小组时,要求成员们就当前的感受讨论和分享,习得怎样体会当下。让学生重视个人体验,正视自己的经历,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经历,正视困难,面对挫折,感受这些都是生活的一种,都是我们生活所给,所有的感受都是正常的。能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体会目前发生的一切,无论结果的好坏都接受自己的感受,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但对人生而言却具有直接的终极的意义。在这种對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能量。当讨论进行之时,对每个问题保持警觉和反思,观察和分析成员交互的过程,留下足够的时间以探讨重要论点、评价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最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
从1946年勒温倡导的“非指示性、敏感性”的观察训练小组开先河,及罗杰斯用于培养集体精神,促成小组内坦诚、相互支持的会心小组,到今天的各大中小学都在开展的团体训练,小组训练走过了多年春秋仍有强大的活力,正如当今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亚隆所言:敏感训练小组被激活了,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在关注中有了不同。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卡尔·R·罗杰斯著《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张宝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Irvin D.Yalon《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樊富珉等《心理健康——快乐人生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当代青年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 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小组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108-01
心理健康训练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对象的心理状态,使其获得心理健康的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1)讲授,可以展示大量信息;
(2)小组讨论,让参与者在团体中互相影响,提高角色真实性和相互关系中的敏感性,又名T组训练、敏感性训练;
(3)角色扮演,按角色期望设立模拟情景进行训练的过程,它让参与者更为接近地看待某种情景,并使参与者更加了解自己、他人;
(4)配对交流,顾名思义是让参与者面对面坐着交流,看着对方的双眼,相互倾听;
(5)指导性想象,类似“内心学习”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想象或期望心理形象进行内心的重复模拟。
根据实际的需求,心理训练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多样。根据我院学生在生活和咨询中反映的集中情况,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加自信,改进人际互动为主题,初步设计了学生心理健康小组训练的方案。该方案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加入了配对交流、角色扮演、指导性想象及必要的小部分讲授,以有计划兼灵活性的系列团体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内开放、自由的讨论和分享,充分发挥成员的参与性,促使每位成员提高对他人及自己的情感、行为、个性特征的敏感性和反馈能力。
从招募成员到结束团体历经两月,小组活动按每周一次进行了“见面相识,建立关系—认识自我能力训练—探析自我,直面困惑—设计和发展自我—互道珍重”。成员在团体中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述说心情故事,分享生活的所思。每次相聚后,大家都有新的体验;整个活动结束后,成员们都有成长的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感,它们不仅可以用作评估这个团体和其中的个体,对指导老师而言,它们更是成长的见证,是我们实施心理健康小组训练的最大动力。通过综合式的小组训练,我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青春期的认同
针对青少年团体,无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的目标定在哪个层面,都必然会涉及个体的认同感。认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内:知道我是谁,我的人生可以如何度过。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心理状态受到了生理成熟的重大影响,同时,它集中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变迁。在这个时期,个体自恋的内驱力增加,父母的影响逐渐脱离,转换为对新客体的投注,其中同伴小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转换的过程包括了人格的解构和重构,旧的超我认同被新的自我认同所替代。自我认同的形成也有社会因素起很需要作用。但在今天我们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世界,很多人面临自己的身份认同都会产生困惑。所以在我们的团体中,虽然是以自信、人际为主线,在操作上是对“自我”“认同”的讨论和分享,引导团体成员对成长中最本源的思考,以此影响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危机。通过活动回馈,小组训练的效果与团体的初始目标相谋和,达到了参与者认识自我和他人,理解人际互动,提高自信,促进了自我的统合。促使自我探索和自我统合,是活动的主导,它再一次说明在教育活动和引导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理解它并量体裁衣。
(2)亲密关系,重要的成长动力
在小组中,能强烈感受到青年人对亲密关系的寻求。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家庭背景和个人特性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事先也不认识,但是在小组中,在一个安全的人际环境中,无论成员差异性和交往程度,大家都能说心里话,谈真实感受,对交往给出直接的反馈并接受直接的反馈,了解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卸除了假面具让彼此更加亲近。在日益亲密关系获得情感满足,在亲密关系中快速成长。
青少年的成长,对情感方面有特殊的需要,他们需要与他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相互的亲密感”,特别是同伴的情谊,包括同性和异性伙伴。同伴关系能够变成一种新的内化的理想形式。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寻找身份认同,有助于形成了凝固的、稳定的、有持续性的自我。
亲密关系在人一生的成长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童年,我们寻求与养育者(父母或能替代父母的人)的亲密关系;青春期,我们把友情放在了重要位置。所以在小组中,成员们有了支持的力量,心理能量自然能够增加,成长必定会加速向前。
(3)健康的环境蕴育健康的人
作为引航人,小组领导者所做的就是给成员们一个可以相互信任,畅所欲言的场所,并且让这个人为营造出来的环境能平常化、无异化、最大程度接近生活。除了必要的引导语,小组领导者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存在必须要传达出一种氛围——安全的、放松的……这种安全开放的关系就转化成了内在自发,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分享都显得很自然自发;在成长团体中,认识平常不会停留关注的自我。真诚的态度将所有的情感推向友好谐和,所以每一次相聚后,成员间更了解,关系更融洽。
一个安全团体的存在,让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有了许多的感触和感悟,从分享、观察和反馈情况看,个体和团体都显示出了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总体上积极而和谐。
(4)体会当下,促进心灵成长
小组时,要求成员们就当前的感受讨论和分享,习得怎样体会当下。让学生重视个人体验,正视自己的经历,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经历,正视困难,面对挫折,感受这些都是生活的一种,都是我们生活所给,所有的感受都是正常的。能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体会目前发生的一切,无论结果的好坏都接受自己的感受,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但对人生而言却具有直接的终极的意义。在这种對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能量。当讨论进行之时,对每个问题保持警觉和反思,观察和分析成员交互的过程,留下足够的时间以探讨重要论点、评价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最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
从1946年勒温倡导的“非指示性、敏感性”的观察训练小组开先河,及罗杰斯用于培养集体精神,促成小组内坦诚、相互支持的会心小组,到今天的各大中小学都在开展的团体训练,小组训练走过了多年春秋仍有强大的活力,正如当今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亚隆所言:敏感训练小组被激活了,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在关注中有了不同。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卡尔·R·罗杰斯著《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张宝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Irvin D.Yalon《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樊富珉等《心理健康——快乐人生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当代青年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 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