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江浙一带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海派”画家群,而在海派形成初期,“沪上三熊”出力甚巨,影响广大。但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除了任熊的画作价位与其艺术成就基本上还成正比,保持在较正常的水平之外,张熊和朱熊的市场行情都长期表现“冷淡”,跟其应有的艺术价值相距甚远。
同乡同知 亦师亦友
浙江东北的杭嘉湖平原,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处,苏、杭、湖、嘉等地相距均不过百里,自古就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清代乾嘉年间,上海已然是商贾云集的东南都会。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使得上海成为资本云集,租界林立的通商口岸与经济中心。
上海的经济繁荣、商业兴盛与人文荟萃,吸引了众多的书画家迁居于此,靠艺谋生。据记载,近代以来清代旅沪书画篆刻家有669人之多,其中仅画家就有300余人,而这其中又以江浙画家居多。清代嘉兴人张鸣珂曾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写道:“道光、咸丰间,吾乡尚有书画家橐笔来游,与诸老苍揽环结佩,照耀一时。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其时浙江嘉兴人张熊、朱熊,萧山人任熊为画坛翘楚,人称“沪上三熊”,他们共同开创了海派繁荣昌盛的局面。
三熊之中,朱熊(1801年至1864年)最长,张熊(1803年至1886)次之,而任熊(1823年至1857年)最幼。朱熊与张熊有同乡之谊,都是嘉兴秀水人,而任熊则生长于百里之外的绍兴萧山。据清代史料《海上墨林》和《墨林今话》记载,朱熊性耽书画。少年时常与同乡文鼎、张廷济、殷树柏等前辈名家交游,师法白阳山人陈淳,于花卉之法颇有领悟,用笔爽健,尤有简逸之致。道光年间,朱熊至上海友人幕府作文吏十余年。咸丰十年,嘉兴兵乱,朱熊偕弟朱移居上海避难,遂以绘画消忧抒志,与众多文人墨客悠游唱和,名扬一时,被称为“江南老画师”。
而其同乡张熊张子祥,早年从吴门画派的石渠、夏之鼎学画,后多所交游,画风渐成一格,“工花卉,古媚如王忘庵,山水力追四王、吴、恽,笔笔老到。书宗黄涪翁,间写隶书,朴茂人古。”张熊早年在湖州经营古玩字画,过目名品巨迹无数,赏鉴能力极高,且收藏巨富。后转居上海,以书画为生,弟子众多,名贯艺林,加之享寿八十,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
相较于朱、张二熊的恬淡顺畅而言,任熊命途多舛,他早年失怙,少小困顿,后流寓各地卖画为生,然天资聪颖、勤奋过人,于山水、花卉、翎毛、人物无一不擅,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深得宋人笔法,又勇于突破陈规,终成一代大家,开创了海派人物绘画的新领域。
三熊之中,张熊与朱熊年龄相仿,相识最早,张熊与钱晓庭等人对朱熊“推服其能”,认为其书画可与奚冈相抗衡。然朱熊虽年长两岁,但到上海寓居之后,他极为推崇倾慕张熊画艺,与弟弟朱一起对张熊执弟子礼,以师礼敬之。特别是其弟朱,人称“张熊第一高足”。而任熊生平短暂,虽然名扬海上,但实际上并未长期居沪,主要活动于苏州一带。直到咸丰元年(1851年),29岁的任熊才初识张熊,两人相谈甚欢,任熊为此而作《梅花灯烛图》。
开宗立派 各有特色
当年上海开埠通商,无比繁华,沪上三熊各领风骚,任熊以人物画享誉海上,可惜天妒英才,34岁便即仙逝。朱熊和张熊以花鸟花卉著称于世,雅俗共赏,各成一家。三熊之中,张熊以长者身份,久居海上,对后来“海派”的发展影响深远。
张熊以书画古董为业,交友广泛,逐渐在他周围形成了“鸳湖派”(鸳湖即嘉兴南湖),此派的花鸟画取法周之冕、恽寿平、陈淳,形成了新颖的小写意没骨花鸟画风,他们根据上海市场的实际需求,融和多种画法,而衍生出清新妍丽、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张熊注重写生,所画花鸟 、草虫、蔬果,很见功力。
张熊学画虽始于肖像,但终以花卉为主,他的作品特别吸收了周之冕的钩花点叶画法,兼工代写,又融合了常州派的没骨画法、清中期新罗山人清新雅洁的画风,因此所画花鸟皆生动尽态,设色艳丽雅致,独具神韵。作为职业画家,张熊也主动迎合世俗化与多元化的市场。初到沪上时其画风轻快可喜,生动有致,但后期其作品则清新艳丽,少了高雅之气。此外,他的绘画题材也有所变化,花鸟画多富象征寓意的题材,如桃花、牡丹、石榴、仙鹤、鸳鸯、鱼等,晚年山水画也大量出现到。这些作品大都色彩艳丽,用笔老道,自如多变。
朱熊的画作与张熊同宗一路,但又吸收了张熊笔致柔婉、色彩淡洁的长处,自成秀雅清丽的风貌,其花木竹石,脱尽前人窠臼,能自出机杼,别开生面。曾有人惊异于朱熊师从张熊但画风又绝不相像,结果在朱熊那里得到的答案是:“鄙人只学张熊画意,从不拘泥于画风!”我们由此也可知这两人的艺术特点与区别。此外,朱熊还兼能篆刻,喜爱瓷器紫砂,常在自制的竹石瓷铜上奏刀,效果苍秀得古法,为世人所钟爱。
任熊的人物画以奇古变异见长,他大胆地舍弃唐寅、仇英人物画风,师法陈洪绶、费丹旭等大家,面向民间社会底层,一洗清末以来人物仕女画的萎靡纤弱之风。他的人物画大俗大雅,“一时走币相乞,得其寸缣尺幅,无不珍如球璧”。同时,任熊的山水花鸟也极富特色。其山水画主要以精微绚丽著称,虽是继承唐宋青绿山水的传统,但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力,使画面充满生机和人间情趣。代表作品有《十万图》册和《范湖草堂图》卷。任熊的花鸟画既继承了陈老莲古艳瘦硬的画风,又汲取了石涛、八大与“扬州八怪”泼辣多变的大写意画法,开创了新鲜活泼的花鸟画新风。其画作结构灵巧,笔力刚劲,勾勒方硬,色彩鲜丽,富有装饰味。
认知不一 市场有别
由于张熊的作品属于雅俗共赏一路,在当年沪上极为畅销。因此,目前市场上张熊的作品总量也比较大。据统计,迄今为止张熊作品总上拍数为2790件,总成交额为3953万元,成交比率64.51%。张熊的书画作品市场发掘较早,从1994年到2000年,其作品共上拍30次,并且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嘉德、朵云轩、北京翰海、北京荣宝等大型拍卖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熊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影响力。不过,这一时期他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在3万元以内,1995年秋在朵云轩以13万元成交的《菊花册页》,创下当时张熊作品的拍卖记录。而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嘉德1994年秋拍的张熊款《六色牡丹立轴》,最终成交价3.41万元;而他的其他作品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下。2000年后,张熊的作品开始广泛受到藏家关注,行情稳步增长。
2002年张熊款“花卉扇面”在中国嘉德以8.58万元成交,2004年后,张熊的作品超过10万元的大幅增加。不过总的来说,作为海派的早期领军人物,张熊的作品整体还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并没有走强的迹象。从2005年到2011年,张熊的作品的成交价没有30万元以上的,且大多数作品的价格在20万元以内。
同样是海派早期领袖,朱熊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位与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相差甚远,不尽人意。据统计,朱熊的作品2000年左右才正式出现在拍卖场中。时至今日,朱熊作品上拍116件,共成交了64件,总成交额才140万元,成交比率为64.65%,成交价格低得离谱。事实上,朱熊的作品早期在拍卖场上和张熊的成交价位大致相同,2002年朱熊的《拟各家花卉12开册》在天津文物以1.32万元成交,《秋风桂香》在上海敬华以2.53万元成交,2004年《霜英绽放图》在上海嘉泰以4.4万元成交,但此后其作品成交价放缓,表现平平,在市场上已经渐入冷门人物行列;而究其原因,应当和其作品市场投放量不够以及拍卖公司的社会影响力有关。
作为颇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海上画派人物画的开派之祖,任熊的画名享誉大江南北,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1994年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上就价格不菲,一幅《红衣罗汉轴》的成交价达到了3.3万元。在同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上,一件任熊款人物扇面成交价为2.75万元。与张熊一样,任熊的作品在2000年前也几乎全集中在嘉德、朵云轩、翰海、荣宝等大拍卖公司,并且随着中国书画拍卖行情的大幅攀升,任熊的作品价格一直在上扬。值得一说的是,任熊山水、花鸟作品的价位也紧随其人物画,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幅任熊花鸟四屏以110万元成交,而在2012年北京盈时的秋拍上,任熊《仿古山水十开册页》以224.25万元成交,这两幅作品均成为历年来其花鸟、山水画的最高价。所以从总体来看,任熊作品近年来十分走俏。
总的来说,“三熊”作品的市场表现可以用“任熊独步、张熊平缓、朱熊惨淡”来形容。但是,若与海上其他大家相比,任熊作品的价格也还没有到位,市场潜力巨大。而张熊和朱熊,作为“三熊”中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关键人物,绝不是享有虚名,是他们开创了近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变革的先声。因此,从长远来看,张熊与朱熊的作品价位还有极大的上涨空间,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同乡同知 亦师亦友
浙江东北的杭嘉湖平原,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处,苏、杭、湖、嘉等地相距均不过百里,自古就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清代乾嘉年间,上海已然是商贾云集的东南都会。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使得上海成为资本云集,租界林立的通商口岸与经济中心。
上海的经济繁荣、商业兴盛与人文荟萃,吸引了众多的书画家迁居于此,靠艺谋生。据记载,近代以来清代旅沪书画篆刻家有669人之多,其中仅画家就有300余人,而这其中又以江浙画家居多。清代嘉兴人张鸣珂曾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写道:“道光、咸丰间,吾乡尚有书画家橐笔来游,与诸老苍揽环结佩,照耀一时。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其时浙江嘉兴人张熊、朱熊,萧山人任熊为画坛翘楚,人称“沪上三熊”,他们共同开创了海派繁荣昌盛的局面。
三熊之中,朱熊(1801年至1864年)最长,张熊(1803年至1886)次之,而任熊(1823年至1857年)最幼。朱熊与张熊有同乡之谊,都是嘉兴秀水人,而任熊则生长于百里之外的绍兴萧山。据清代史料《海上墨林》和《墨林今话》记载,朱熊性耽书画。少年时常与同乡文鼎、张廷济、殷树柏等前辈名家交游,师法白阳山人陈淳,于花卉之法颇有领悟,用笔爽健,尤有简逸之致。道光年间,朱熊至上海友人幕府作文吏十余年。咸丰十年,嘉兴兵乱,朱熊偕弟朱移居上海避难,遂以绘画消忧抒志,与众多文人墨客悠游唱和,名扬一时,被称为“江南老画师”。
而其同乡张熊张子祥,早年从吴门画派的石渠、夏之鼎学画,后多所交游,画风渐成一格,“工花卉,古媚如王忘庵,山水力追四王、吴、恽,笔笔老到。书宗黄涪翁,间写隶书,朴茂人古。”张熊早年在湖州经营古玩字画,过目名品巨迹无数,赏鉴能力极高,且收藏巨富。后转居上海,以书画为生,弟子众多,名贯艺林,加之享寿八十,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
相较于朱、张二熊的恬淡顺畅而言,任熊命途多舛,他早年失怙,少小困顿,后流寓各地卖画为生,然天资聪颖、勤奋过人,于山水、花卉、翎毛、人物无一不擅,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深得宋人笔法,又勇于突破陈规,终成一代大家,开创了海派人物绘画的新领域。
三熊之中,张熊与朱熊年龄相仿,相识最早,张熊与钱晓庭等人对朱熊“推服其能”,认为其书画可与奚冈相抗衡。然朱熊虽年长两岁,但到上海寓居之后,他极为推崇倾慕张熊画艺,与弟弟朱一起对张熊执弟子礼,以师礼敬之。特别是其弟朱,人称“张熊第一高足”。而任熊生平短暂,虽然名扬海上,但实际上并未长期居沪,主要活动于苏州一带。直到咸丰元年(1851年),29岁的任熊才初识张熊,两人相谈甚欢,任熊为此而作《梅花灯烛图》。
开宗立派 各有特色
当年上海开埠通商,无比繁华,沪上三熊各领风骚,任熊以人物画享誉海上,可惜天妒英才,34岁便即仙逝。朱熊和张熊以花鸟花卉著称于世,雅俗共赏,各成一家。三熊之中,张熊以长者身份,久居海上,对后来“海派”的发展影响深远。
张熊以书画古董为业,交友广泛,逐渐在他周围形成了“鸳湖派”(鸳湖即嘉兴南湖),此派的花鸟画取法周之冕、恽寿平、陈淳,形成了新颖的小写意没骨花鸟画风,他们根据上海市场的实际需求,融和多种画法,而衍生出清新妍丽、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张熊注重写生,所画花鸟 、草虫、蔬果,很见功力。
张熊学画虽始于肖像,但终以花卉为主,他的作品特别吸收了周之冕的钩花点叶画法,兼工代写,又融合了常州派的没骨画法、清中期新罗山人清新雅洁的画风,因此所画花鸟皆生动尽态,设色艳丽雅致,独具神韵。作为职业画家,张熊也主动迎合世俗化与多元化的市场。初到沪上时其画风轻快可喜,生动有致,但后期其作品则清新艳丽,少了高雅之气。此外,他的绘画题材也有所变化,花鸟画多富象征寓意的题材,如桃花、牡丹、石榴、仙鹤、鸳鸯、鱼等,晚年山水画也大量出现到。这些作品大都色彩艳丽,用笔老道,自如多变。
朱熊的画作与张熊同宗一路,但又吸收了张熊笔致柔婉、色彩淡洁的长处,自成秀雅清丽的风貌,其花木竹石,脱尽前人窠臼,能自出机杼,别开生面。曾有人惊异于朱熊师从张熊但画风又绝不相像,结果在朱熊那里得到的答案是:“鄙人只学张熊画意,从不拘泥于画风!”我们由此也可知这两人的艺术特点与区别。此外,朱熊还兼能篆刻,喜爱瓷器紫砂,常在自制的竹石瓷铜上奏刀,效果苍秀得古法,为世人所钟爱。
任熊的人物画以奇古变异见长,他大胆地舍弃唐寅、仇英人物画风,师法陈洪绶、费丹旭等大家,面向民间社会底层,一洗清末以来人物仕女画的萎靡纤弱之风。他的人物画大俗大雅,“一时走币相乞,得其寸缣尺幅,无不珍如球璧”。同时,任熊的山水花鸟也极富特色。其山水画主要以精微绚丽著称,虽是继承唐宋青绿山水的传统,但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力,使画面充满生机和人间情趣。代表作品有《十万图》册和《范湖草堂图》卷。任熊的花鸟画既继承了陈老莲古艳瘦硬的画风,又汲取了石涛、八大与“扬州八怪”泼辣多变的大写意画法,开创了新鲜活泼的花鸟画新风。其画作结构灵巧,笔力刚劲,勾勒方硬,色彩鲜丽,富有装饰味。
认知不一 市场有别
由于张熊的作品属于雅俗共赏一路,在当年沪上极为畅销。因此,目前市场上张熊的作品总量也比较大。据统计,迄今为止张熊作品总上拍数为2790件,总成交额为3953万元,成交比率64.51%。张熊的书画作品市场发掘较早,从1994年到2000年,其作品共上拍30次,并且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嘉德、朵云轩、北京翰海、北京荣宝等大型拍卖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熊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影响力。不过,这一时期他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在3万元以内,1995年秋在朵云轩以13万元成交的《菊花册页》,创下当时张熊作品的拍卖记录。而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嘉德1994年秋拍的张熊款《六色牡丹立轴》,最终成交价3.41万元;而他的其他作品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下。2000年后,张熊的作品开始广泛受到藏家关注,行情稳步增长。
2002年张熊款“花卉扇面”在中国嘉德以8.58万元成交,2004年后,张熊的作品超过10万元的大幅增加。不过总的来说,作为海派的早期领军人物,张熊的作品整体还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并没有走强的迹象。从2005年到2011年,张熊的作品的成交价没有30万元以上的,且大多数作品的价格在20万元以内。
同样是海派早期领袖,朱熊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位与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相差甚远,不尽人意。据统计,朱熊的作品2000年左右才正式出现在拍卖场中。时至今日,朱熊作品上拍116件,共成交了64件,总成交额才140万元,成交比率为64.65%,成交价格低得离谱。事实上,朱熊的作品早期在拍卖场上和张熊的成交价位大致相同,2002年朱熊的《拟各家花卉12开册》在天津文物以1.32万元成交,《秋风桂香》在上海敬华以2.53万元成交,2004年《霜英绽放图》在上海嘉泰以4.4万元成交,但此后其作品成交价放缓,表现平平,在市场上已经渐入冷门人物行列;而究其原因,应当和其作品市场投放量不够以及拍卖公司的社会影响力有关。
作为颇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海上画派人物画的开派之祖,任熊的画名享誉大江南北,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1994年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上就价格不菲,一幅《红衣罗汉轴》的成交价达到了3.3万元。在同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上,一件任熊款人物扇面成交价为2.75万元。与张熊一样,任熊的作品在2000年前也几乎全集中在嘉德、朵云轩、翰海、荣宝等大拍卖公司,并且随着中国书画拍卖行情的大幅攀升,任熊的作品价格一直在上扬。值得一说的是,任熊山水、花鸟作品的价位也紧随其人物画,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幅任熊花鸟四屏以110万元成交,而在2012年北京盈时的秋拍上,任熊《仿古山水十开册页》以224.25万元成交,这两幅作品均成为历年来其花鸟、山水画的最高价。所以从总体来看,任熊作品近年来十分走俏。
总的来说,“三熊”作品的市场表现可以用“任熊独步、张熊平缓、朱熊惨淡”来形容。但是,若与海上其他大家相比,任熊作品的价格也还没有到位,市场潜力巨大。而张熊和朱熊,作为“三熊”中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关键人物,绝不是享有虚名,是他们开创了近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变革的先声。因此,从长远来看,张熊与朱熊的作品价位还有极大的上涨空间,市场潜力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