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大解放”看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六大解放”是重要的创造教育思想,指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分析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深有启示。
  关键词:六大解放;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31-1
  陶行知先生在谈及创造教育的时候,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先思考后教学
  教师要有意设置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点、疑点、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味、揣摩、比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对教材的操作方法、教师的阐述大胆疑问,提出自己的新感悟、新发现,创导探索性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为突出,很多操作都不是只有唯一的方法,凡是达到效果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不能一味否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更应该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穿越迷宫》一课,我先让学生玩一个简单的迷宫游戏,通过玩游戏,让学生思考交流玩这个迷宫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在思考游戏规则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经意间把scratch脚本整理出来了。当我告诉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做的時候,学生还觉得不可思议,有一个男孩子问:“老师,怎么会这么简单呢?”我顺势带学生分析脚本控件,例如,“如果小猫碰到黑色的迷宫壁时,就死了”这个规则,把它翻译成脚本,显然存在一个“如果判断”语句,怎么判断碰壁了呢?就要用到形象的“侦测”语句,“就死了”肯定是没有这样就控件的,用“坐标”来表示小猫失败回到起点坐标重新开始游戏。最后按照逻辑思维把这几条控件搭建好,调试程序。学生惊呼简单,而且很容易理解。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主动操作探究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多动手操作,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如果仅有理论的学习,而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失去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更别谈创新创造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放孩子的双手,就是多给学生动手做的机会。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的“解放双手”并不是教师多出练习题,学生多操作练习,而是多给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摸索、协作的机会。
  在进行画图教学画曲线时,我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微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了解“曲线”的三种画法,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简单练习,巩固刚才自学到的知识。最后,我出示了一根“杨柳条”,是集合曲线的几种画法,我并没有给学生演示画柳条的方法,而是让他们先观察,考虑应该如何去画,最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把柳条画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充当一个领路者,给予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与机会,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我只给微视频,学生看一看都觉得很简单,不让他们操作试一试根本不会发现在调整弧度的时候有什么讲究,也不会发现在画水滴曲线弧度的时候控制鼠标的单击是有难度的。那么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能力激发了,一定会有创新出现。
  三、解放学生的嘴巴,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敢说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设计一大堆问题,然后让学生连续不断地解决。学生跟着老师走,为什么会出现老师的练习做完了,换一种方式解决新的练习时学生还是不会的情况呢?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但学生总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框死了学生的思维,逼着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样就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经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才可能是主动和积极的。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妨尝试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梳理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再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究、归纳和反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自定义动画》这节课时,课一开始,我把一个完整的幻灯片动画播放了一遍,然后问学生,看了这个演示文稿,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这些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一个个解决这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解决他们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更有效。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六大解放”中的“要解放学生的嘴”这一教学思想。
  四、解放学生的眼睛,培养观察力
  “让学生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思想,正确地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现在的孩子不应该只会读书、只会考试,变成“书呆子”,而是要掌握各方面的技能,了解各领域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脑袋,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因此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通过网络让孩子们接触外面的世界。
  我让他们遨游信息的网络,做电子小报的时候,不循规蹈矩做一些枯燥的书上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保存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学生有做“今日头条新闻”的,有做“世界有趣的节日”,有做“吉尼斯世界纪录”……各种各样有用的、有趣的信息被学生浏览、加工,同时又应用到信息技术做成电子小报,为了在交流评比中亮出自己,每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解放了学生的研究,一举多得。
  网络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交流、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互联网上,只要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你就可以发现许多对你有用的东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用心地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学生从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和时间中解放出来,相信在“六大解放”理论的指引下,信息技术教学定会更加有效,学生必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他文献
即便是以创业著称的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创业者也少之又少。即便是创业,也应该像郑旭上一级的师兄苟金平一样,专业是土木工程,创业方向是与专业相关的商业地产,这才符合常理。  郑旭去斯坦福之前是个十足的乖孩子,最大的梦想也是毕业之后去大建筑公司或者设计研究院工作,从未想过要创业。  毕业之后,他的确按照最初的设想,在纽约做了不到一年的结构工程师。回国之后,即便是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他还曾去咨询公司
“限时讲授”是课堂改革的新举措,旨在改变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课堂,去亲身体会,去累积必要的经验。这样的改革,目标是鲜明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改革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又该做些什么,对教师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一、何为“限时授课”  限时授课从本义上理解应该是限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操作、探究
2015年1月,一场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办、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燃气灶具产品能效高峰论坛在北京悄然召开。与会者除行业优秀企业代表华帝股份、中山百得厨卫等相关行业资深人士外,也不乏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以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向大众普及能效知识,有效推动灶具能效标准的执行。  一场看似简单的会议,其中却可以看出华帝深沉的营销之心。     顺应时代才是企业的金牌营销术  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