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不仅加强了双方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水平,人民币也正在成为东盟国家锚货币。本文首先对人民币在东盟内的区域化进程进行总结,随后运用实证方法探索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进出口的促进作用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在当今逆全球化形式下,大多欠发达国家都选择寻找锚货币以稳固自身货币汇率与国际贸易。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政府正与周边国家展开密切的经济合作,如中国-东盟的战略合作。在此合作过程中,人民币区域化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内涵及进程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的行使兑换、流通、交易、储备等职能。本文认为,人民币区域化还应具备稳定职能,一是要具有坚挺稳固的汇率机制,二是要配备政策性的波动(危机)稳健机制。
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中,人民币区域化正在逐步实现。在兑换方面2003年,我国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自由贸易提供了制度基础。交易方面:自2009起,国务院逐步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储备方面: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进一步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汇率锚方面:经过多次汇改,人民币明确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经过国内学者实证研究,811汇改后人民币抗风险程度有所增强。稳定方面:在东盟范围内,人民币的稳定实践具体表现在货币互换,亚洲银行的建立等方面。
二、人民币区域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
模型与数据选取:本文将06年至17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和2015年为节点,分为三个短面板数据。模型首先选用linnemann在1996年进行扩展的引力模型,其中加入了人口因素,公式确定为: 其中T表示两国贸易总额;Y表示两国经济规模,一般用GDP来进行解释;D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P代表两国之间人口。本文模型根据我国与东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去除距离因素和人口因素;引入人民币的直接汇率zsl;此外还需引入相应国家的CPI指数,将物价作为控制变量。另外研究人民币区域化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区域化程度难以通过制度来进行反映。但幸运的是,人民币的直接汇率与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是同向的:根据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货物结构分析,人民币直接汇率的增加正向作用于进出口贸易。而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两国双边汇率的稳定,促進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综上,模型设定为:
本文将06年至17年的面板数据以08年和15年为节点分为三个短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之前,一般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但是本文数据t<15,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意义不大,因此省略。根据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结果,我们选择模型形式为随机效应模型。以下为随机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三个阶段的回归结果均显示人民币直接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路径可概括为:人民币直接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东盟国货币贬值,中国对东盟国商品净出口额增加。此外,直接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从0.116增加到0.178,后又下降至0.137。我们考虑用人民币区域化水平来解释系数的变化。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元在全球各国的信心遭受打击。此阶段中,中国通过迅速有力的四万亿计划刺激经济、缓冲危机,这时人民币相对稳定的表现吸引了周边经济市场的关注,此时人民币区域化因素对中国和东盟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增大。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缓慢阶段,国内资本有流出迹象。人民币贬值压力促使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减弱,但相对第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仍然是增大的。
三、结论与启示
上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影响程度持续扩大,人民币正在成为东盟的锚货币。下面,本文立足于周边,为人民币进一步区域化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推进人民币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于汇率形成的市场化,透明化的工作应当受到重视,双管齐下将人民币优化成为合格的市场化货币。
2.有序推进人民币开放工作,扩大人民币市场接受程度。目前可以实现的就是进一步放宽QFII的准入门槛,扩大监管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向市场释放宽松讯息。
3.依托亚洲投资银行,完善亚洲区域风险稳定机制。为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稳定发展,可在亚投行内开设国家间货币互换工作部门,负责促进成员国之间货币互换工作,促进周边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当今逆全球化形式下,大多欠发达国家都选择寻找锚货币以稳固自身货币汇率与国际贸易。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政府正与周边国家展开密切的经济合作,如中国-东盟的战略合作。在此合作过程中,人民币区域化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内涵及进程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的行使兑换、流通、交易、储备等职能。本文认为,人民币区域化还应具备稳定职能,一是要具有坚挺稳固的汇率机制,二是要配备政策性的波动(危机)稳健机制。
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中,人民币区域化正在逐步实现。在兑换方面2003年,我国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自由贸易提供了制度基础。交易方面:自2009起,国务院逐步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储备方面: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进一步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汇率锚方面:经过多次汇改,人民币明确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经过国内学者实证研究,811汇改后人民币抗风险程度有所增强。稳定方面:在东盟范围内,人民币的稳定实践具体表现在货币互换,亚洲银行的建立等方面。
二、人民币区域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
模型与数据选取:本文将06年至17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和2015年为节点,分为三个短面板数据。模型首先选用linnemann在1996年进行扩展的引力模型,其中加入了人口因素,公式确定为: 其中T表示两国贸易总额;Y表示两国经济规模,一般用GDP来进行解释;D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P代表两国之间人口。本文模型根据我国与东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去除距离因素和人口因素;引入人民币的直接汇率zsl;此外还需引入相应国家的CPI指数,将物价作为控制变量。另外研究人民币区域化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区域化程度难以通过制度来进行反映。但幸运的是,人民币的直接汇率与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是同向的:根据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货物结构分析,人民币直接汇率的增加正向作用于进出口贸易。而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两国双边汇率的稳定,促進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综上,模型设定为:
本文将06年至17年的面板数据以08年和15年为节点分为三个短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之前,一般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但是本文数据t<15,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意义不大,因此省略。根据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结果,我们选择模型形式为随机效应模型。以下为随机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三个阶段的回归结果均显示人民币直接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路径可概括为:人民币直接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东盟国货币贬值,中国对东盟国商品净出口额增加。此外,直接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系数从0.116增加到0.178,后又下降至0.137。我们考虑用人民币区域化水平来解释系数的变化。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元在全球各国的信心遭受打击。此阶段中,中国通过迅速有力的四万亿计划刺激经济、缓冲危机,这时人民币相对稳定的表现吸引了周边经济市场的关注,此时人民币区域化因素对中国和东盟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增大。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缓慢阶段,国内资本有流出迹象。人民币贬值压力促使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减弱,但相对第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仍然是增大的。
三、结论与启示
上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影响程度持续扩大,人民币正在成为东盟的锚货币。下面,本文立足于周边,为人民币进一步区域化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推进人民币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于汇率形成的市场化,透明化的工作应当受到重视,双管齐下将人民币优化成为合格的市场化货币。
2.有序推进人民币开放工作,扩大人民币市场接受程度。目前可以实现的就是进一步放宽QFII的准入门槛,扩大监管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向市场释放宽松讯息。
3.依托亚洲投资银行,完善亚洲区域风险稳定机制。为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稳定发展,可在亚投行内开设国家间货币互换工作部门,负责促进成员国之间货币互换工作,促进周边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