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中期功能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内括约肌部分切除(TRM-PIAS)、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并累及末端回肠小于50 cm的全结肠型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的中期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中心行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0例TCA患儿(TRM-PIAS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5例;根治手术年龄(7.7±5.4)个月,范围3~31个月。其中一次性根治3例;外院根治术后,因残留病变肠管行再次根治1例;回肠造瘘后行二期根治36例。同时,将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例因TCA行开腹根治术(Soave术)的男患儿设为对照组,一同评估其中期并发症、营养发育和功能。

结果

TRM-PIAS组40例TCA患儿中术后随访满一年患儿34例,随访时间(25.0±8.5)个月,时间范围12~45个月,总体小肠结肠炎发病率为73.5%(25/34),但其中92.0%(23/25)为偶发,术后第2年发病率降至25.0%(7/28);与对照组术后总小肠结肠炎发病率10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与TRM-PIAS组术后第2年小肠结肠炎发病率85.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M-PIAS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1~10次,(3.7±2.3)次/天;无便失禁患儿,无污粪22例(64.7%),无复发肛周糜烂25例(73.5%)。出现肠梗阻3例(8.8%),2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手术松解。2例腹腔感染积液,1例慢性骨髓炎,均经保守抗感染治愈。统计患儿身高体重情况,按2006年WHO标准评估有30例(88.2%)生长发育正常。本研究对年满3周岁的15例TRM-PIAS组患儿进行功能评分,15例患儿全部评分为优(14.47±1.30)分,优于对照组(11.14±2.2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内括约肌部分切除(TRM-PIAS)、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治疗TCA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较满意,但术后早期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较高,需重点防治。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探讨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及转归。方法收集2006—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化脑患儿,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情况、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病原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早产儿化脑44例,足月儿化脑118例。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脑组发病日龄分别为11.2(3.2,19.8)d、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Soave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Soave根治术632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6例,女256例,男女比为47∶32;年龄76~118 d,平均97 d;体重4 200~5 900 g,平均4 500 g;常见型巨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