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量的增加,沥青混凝土路易出现一些损坏,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盐城市城南新区市政道路出现的部分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分析了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防治路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日益发挥着主通道的作用,但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使很多道路的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损坏,沥青路面裂缝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质量问题使得道路的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对正常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
盐城市城南新区的市政道路,绝大部分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2008年底竣工的几条道路在投入使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路面开裂。部分路段路面完全损坏。我们公司承接了这几条道路路面返修工程的项目管理。通过对这几条道路的现场解剖分析,参考原始施工、监理记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路面的二灰碎石基层在抢工期的情况下,加之当时施工正值冬季,养生期未满就开始摊铺沥青面层,二灰碎石基层受到结构破坏。在路面重载荷的作用下,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直致沥青路面开裂,形成反射裂缝。
2.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唧浆、台阶、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路面破坏。由于我国沥青路面主要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面的裂缝主要是由半刚性基层引起的由下到上的反射裂缝与由面层温度应力和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由上到下的裂缝。裂缝的出现往往是沥青路面损坏的开始,导致雨水沿裂缝下渗,软化半刚性基层,造成基层强度不足而形成唧浆、沉陷、啃边等病害。当外界温度下降时,面层的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开始收缩,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沥青路面就从路表面往下开裂。
反射型裂缝主要分布在行車道或路中部位。从裂缝形态又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大多为纵向开裂网状展开。此种裂缝一旦产生,在环境因素(温度和水)的负效应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迅速向四周扩散,形成裂缝带直至贯穿整个路面宽度,造成难以修复的结构破坏。所以,在施工阶段应采取较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消除施工中遗留下的潜在隐患。
反射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开裂或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的。半刚性基层的施工作业面长且备料数量大,施工单位很容易造成养生不到位或用料质量差(多指级配不良),使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型裂缝。由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的路床裂缝,主要出现在半填半挖路段和土质较差的路堑地段,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挖结合部位应所修台阶未挖至坚硬土层或碾压不到边,路基完工后往往形成斜状的沉降滑移带,而新填土部分的沉降量比原状土要大,经历自然沉降期后就造成了路床裂缝的产生,并向上逐渐扩展。
3.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路面返修工程和接下来的道路施工监理过程中,我们特别针对反射裂缝实施了如下的一些防治对策。
3.1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路段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构筑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厘米,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厘米(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水分,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3.2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挖结合部位施工时,分层设台阶,台阶宽度的控制以挖至原状坚硬土层为宜,且不小于1米,全宽压实,边角部位使用小型夯实机具有效夯实,压实顶面预留2%~4%单面排水横坡。
3.3地质较差的路堑地段应会同设计、业主、监理单位共同现场查看,视具体情况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并在路基验收时重点加强对路堑地段的弯沉检测,地质不良地段的弯沉测试反应较灵敏。
3.4半刚性基层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基层用料的抽检频率,确保基层用料的质量,优化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剂量,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基层施工后7天内的养生要及时到位,避免暴晒或受冻,并加强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对已产生裂缝的路段,通过裂缝检测,视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返工处理。
3.5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适当增加沥青用量,减少混合料的空隙率,可延缓裂缝的扩展,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摊铺前应先做好下承层的准备。对下承层应彻底清扫,采用人工与空压机相结合为宜。对下承层的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进行复测,平整度代表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凸出基层用铣削机械铣刨处理,对凹陷基层挖坑回填。摊铺机要连续、均匀、规定速度一般不超过每分钟3米。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压实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及碾压步骤,使其达到最佳碾压效果。碾压时压路机起步速度要慢,折反时自行停止,严禁制动、急停、避免对混合料产生推移。对碾压温度的控制是碾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合料温度越高,越容易压实,也利于提高路面质量。在确保混合料不粘轮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碾压,要做到随铺随压。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较高的密实度,也有利于减少反射裂缝。
总之,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成因比较复杂,一旦出现损坏,维修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道路的完整和车辆的通行,所以对于沥青道路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进行试验和检测,积极预防损坏的发生,若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维修,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黄晓明 张晓冰编著,公路建设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8
关键词防治路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日益发挥着主通道的作用,但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使很多道路的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损坏,沥青路面裂缝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质量问题使得道路的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对正常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
盐城市城南新区的市政道路,绝大部分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2008年底竣工的几条道路在投入使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路面开裂。部分路段路面完全损坏。我们公司承接了这几条道路路面返修工程的项目管理。通过对这几条道路的现场解剖分析,参考原始施工、监理记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路面的二灰碎石基层在抢工期的情况下,加之当时施工正值冬季,养生期未满就开始摊铺沥青面层,二灰碎石基层受到结构破坏。在路面重载荷的作用下,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直致沥青路面开裂,形成反射裂缝。
2.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唧浆、台阶、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路面破坏。由于我国沥青路面主要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面的裂缝主要是由半刚性基层引起的由下到上的反射裂缝与由面层温度应力和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由上到下的裂缝。裂缝的出现往往是沥青路面损坏的开始,导致雨水沿裂缝下渗,软化半刚性基层,造成基层强度不足而形成唧浆、沉陷、啃边等病害。当外界温度下降时,面层的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开始收缩,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沥青路面就从路表面往下开裂。
反射型裂缝主要分布在行車道或路中部位。从裂缝形态又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大多为纵向开裂网状展开。此种裂缝一旦产生,在环境因素(温度和水)的负效应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迅速向四周扩散,形成裂缝带直至贯穿整个路面宽度,造成难以修复的结构破坏。所以,在施工阶段应采取较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消除施工中遗留下的潜在隐患。
反射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开裂或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的。半刚性基层的施工作业面长且备料数量大,施工单位很容易造成养生不到位或用料质量差(多指级配不良),使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型裂缝。由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的路床裂缝,主要出现在半填半挖路段和土质较差的路堑地段,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挖结合部位应所修台阶未挖至坚硬土层或碾压不到边,路基完工后往往形成斜状的沉降滑移带,而新填土部分的沉降量比原状土要大,经历自然沉降期后就造成了路床裂缝的产生,并向上逐渐扩展。
3.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路面返修工程和接下来的道路施工监理过程中,我们特别针对反射裂缝实施了如下的一些防治对策。
3.1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路段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构筑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厘米,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厘米(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水分,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3.2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挖结合部位施工时,分层设台阶,台阶宽度的控制以挖至原状坚硬土层为宜,且不小于1米,全宽压实,边角部位使用小型夯实机具有效夯实,压实顶面预留2%~4%单面排水横坡。
3.3地质较差的路堑地段应会同设计、业主、监理单位共同现场查看,视具体情况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并在路基验收时重点加强对路堑地段的弯沉检测,地质不良地段的弯沉测试反应较灵敏。
3.4半刚性基层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基层用料的抽检频率,确保基层用料的质量,优化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剂量,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基层施工后7天内的养生要及时到位,避免暴晒或受冻,并加强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对已产生裂缝的路段,通过裂缝检测,视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返工处理。
3.5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适当增加沥青用量,减少混合料的空隙率,可延缓裂缝的扩展,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摊铺前应先做好下承层的准备。对下承层应彻底清扫,采用人工与空压机相结合为宜。对下承层的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进行复测,平整度代表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凸出基层用铣削机械铣刨处理,对凹陷基层挖坑回填。摊铺机要连续、均匀、规定速度一般不超过每分钟3米。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压实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及碾压步骤,使其达到最佳碾压效果。碾压时压路机起步速度要慢,折反时自行停止,严禁制动、急停、避免对混合料产生推移。对碾压温度的控制是碾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合料温度越高,越容易压实,也利于提高路面质量。在确保混合料不粘轮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碾压,要做到随铺随压。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较高的密实度,也有利于减少反射裂缝。
总之,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成因比较复杂,一旦出现损坏,维修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道路的完整和车辆的通行,所以对于沥青道路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进行试验和检测,积极预防损坏的发生,若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维修,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黄晓明 张晓冰编著,公路建设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