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餐桌礼仪看日常教养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餐厅里,我们都有过这样默默崩溃的时刻——邻桌孩子不停打闹、上蹿下跳、互相追逐;小孩把盘子、碗敲得丁当乱响,挑拣食物或把食物当作玩具;席间一同就餐的孩子不断打断大人谈话,大声尖叫、娇纵顽劣……
  每当此时,作为旁观者总是恨恨地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一定臭揍一顿!但孩子在餐桌上没样儿,并非抽他两个嘴巴、告诉他一堆条条框框就可以解决。多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可以安安静静、举止得体的小孩,都是平日里受过良好的言传身教、有愉悦的生活环境,并时刻被成人礼貌对待的孩子。反之,没有被好好尊重过的小孩是不会理解这些抽象词汇中的含义。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并非是粗鲁的命令和强加式的过程,而是在尊重他们、为他们着想的基础上,让他们从懵懂的模仿,到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真谛。
  教养首先要讲道理
  一次吃饭时,一个孩子不断大声地打断我们的对话,对她的妈妈以及其他人大叫——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
  场面尴尬。作为父母,是粗鲁地呵斥,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搭茬儿,还是含糊地说,大人可以说话小孩不可以?这似乎都不合理。难道不是他的老师或父母曾经这样要求他吗?是否有必要先给他解释清楚,吃饭时为何不能说话?
  是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能说话呢?
  难道吃饭的时候不正是交谈最好的时机吗?这条规矩的形成也许起因于希望孩子尽快专心吃完食物,并且不要被饭粒呛到,但这并不合乎生活常理。日本小说家、评论家宫本百合子在她的著作《新教养》中提到,教养要合乎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烦琐而不得要领的教养,是最差的。因而,吃饭不能说话这条规矩应该稍作修改——嘴里含着食物的时候,请不要说话。
  另外,我们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先品尝清淡的前菜,味重的荤菜要在海鲜之后,而甜品压轴?因为这样才能享受到味觉丰富的层次。又为什么拿酒杯的时候只能捏住杯脚?专喝勃艮第酒的酒杯杯口窄,而喝波尔多酒的酒杯杯口宽?这里面关于化学和生理学的道理可以等他们长大点后慢慢讲解。
  但你要做的是,教给孩子之前,自己要深谙其中的道理,即使像不能抖腿斜眼、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不能敲盘子敲碗这些要求,虽然尽可以大喝一声,少废话,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但其实,这一切也是和社会文化与心理学之间有着扯不完的关联和典故。
  不被打扰的小孩才懂得安静
  在餐厅里,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像有多动症一般,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对父母说话高声而无理,甚至尖叫,乱丢食物,还撒泼哭闹。
  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一直专注地吃着面前的食物,小手的动作甚至还笨笨的、萌萌的,却很努力地吃完食物。想要什么的时候会向父母提出请求,会和父母交流,但不会过大声量或一直打断大人的谈话。
  这两种孩子从生下来都是一无所知,并没有谁对餐桌礼仪或用餐规则天生就懂,但发展到如此极端的两个方向,必然有其中的原因。
  


  我们把镜头再推过去仔细观察,会看到第一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絮絮叨叨,问孩子吃这个还是吃那个,要擦手要喝水要撒尿,不要摔筷子不要敲碗要坐直。那个孩子刚吃一口米饭,妈妈便塞过来一口青菜,刚要喝水,妈妈又叫着擦擦嘴,而孩子的父亲一直在玩手机,与这对母子的交流几乎为零。
  而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则穿戴精致得体,一边用餐,一边彼此轻声愉快地交谈,他们的目光时常会落在孩子的身上,但很少去打扰他。如果孩子要说什么,他们总会转過目光,注视着他认真倾听,并耐心地和他交流。
  被好好尊重和礼貌对待的小孩,才会以同样的礼貌待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不被随意打扰的孩子,才能懂得安静和专心。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专注力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成人过多的指令和频繁的干扰会阻碍专注力的发展;不能懂得他们内心的需求,错误的教育手法和无效的沟通方式,都会让孩子因为无路可走而变得焦躁——他们除了以发脾气和搞破坏为手段地发泄和引起关注外,别无他法。
  做一个简单的置换游戏,假设你是那个被一万只苍蝇嗡嗡嗡包围住的可怜虫,三分钟被人摆弄一下头发抹一下嘴角,两分钟纠正一次坐姿,并不断地让你吃这个吃那个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还不能掀桌子也不能起身就走,不可以以成人的方式表示抗议,怎么办?估计也只能嚎啕着满地打滚儿了……
  餐桌礼仪就是日常的教养
  在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中提到,人的生活品位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和训练似乎也收效甚微。这也是你很难看到通过一两个疗程的“贵族礼仪培训课”就能培养出贵族一样。
  尤其是在经历过天灾人祸,传统文化曾经严重断裂的中国,重拾礼仪更是一个急迫却也漫长的过程。如今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父母会格外看重下一代的教养养成,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举止优雅,在社交场合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成长为社会中的“新贵族”。但这一切又真的急不得,比如我们讨论的餐桌礼仪,说白了,实际上都是日常的教养,它们并不独立存在,也不会像餐巾布一样,只短暂地展示于餐桌之上,而是整个家庭生活水平、成员教育程度和教养综合熏陶的呈现。
  因而餐桌礼仪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于在餐桌之上。一言一行具体的身教,胜于空洞乏味的言传。就像简单的请、谢谢、对不起,每个成年人都会教给孩子,但小孩更直观地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词汇的应用,而是父母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降低了嗓门、打喷嚏知道遮住嘴巴后,在餐桌上是否会倾听配合别人的谈话则是潜移默化中教养的体现。筷子刀叉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严格的管教来传授,但吃相中的贪相和贫相则是更细微之处的流露。
  在遇到孩子失礼于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想到,你丢了我的脸。但要知道,他并不会为了你的面子而活。教养并不是只针对孩子,要时刻透过孩子的行为反思自己的举止。也不要喋喋不休地去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而是去做。一个温和谦恭的父亲,不会教出对人颐指气使的女儿;一个举止优雅的母亲,也不会有粗俗莽撞的儿子。在一个顽劣的孩子身上,反射出的实际上是父母的粗鲁和不自知。
  因而我们也会说,养孩子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与其说,孩子,你要为我争气!不如说,孩子,我会为你争气!
其他文献
尽管李跃春与王长梅在创业的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但遇到薇妮后,一切却像是刚刚开始。只是,这个“开始”的势头不仅后劲十足,還有点猛。  自2011年8月开办薇妮Vinistyle第一家加盟店,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这对毫无化妆品销售经验的夫妻,就从0开始做到了24家店面。不仅如此,从2013年10月开始,还几乎一口气拿下薇妮品牌在扬州、镇江、泰州的代理权,抛出2000万元的年销售目标。  可大将风范不
期刊
每当被问及“把自己比喻成一种植物或动物”,高圆圆总会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冰川附近的悬崖上有很多海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翔,发出很好听的声音,极富美感。  她说自己来世,也想做那样一只鸟。会飞,自由,但绝不懒惰,非常有归属感。  她的比喻,颠覆了所有人对她的印象。人们觉得她应该是:清纯乖巧,柔弱,需要被保护,生活像公主一样简单美好……  但事实上,“女神”于她只是符号,现实生活中的她,“普通”得超
期刊
為了赚足够多的钱供养女儿和外孙,埃及65岁寡妇西撒·阿布·达乌赫如同中国的花木兰,女扮男装43年,外出工作。现在,为了奖励达乌赫40多年来的自我牺牲,她被当地政府评为“最有爱心的母亲”。  在达乌赫生活的当地,很多人都知道这位伟大的单亲妈妈,并经常光顾她的擦鞋摊。  1971年,年轻的达乌赫与丈夫生活在埃及卢克索市,此时的她已有身孕,两人满心期待着爱情结晶的降生。谁知怀孕6个月时,丈夫意外去世。2
期刊
独生子女时代的今天,孕育出了比以往更多的“熊孩子”。对这类充满攻击性和破坏性、难以被掌控的孩子,父母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家长的困惑是,孩子不听话、不守规矩,该骂骂了,该打也打了,为何不见效果?  答案是:家庭礼仪教育的缺乏。  所谓“熊孩子”必定有“熊父母”。父母对家庭礼仪观念的淡薄,对自身礼仪行为的忽视,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反射到公眾场合,便成了“熊孩子”。父母没有做好榜样,在看到孩子缺
期刊
有些人天生就是来拉仇恨的,比如埃琳娜·佩米诺娃,花着老公的钱在网上各种炫耀阔太生活:在山好水也好的别墅院子里晒太阳、提着名牌包出入各大时装周、穿得像个超模在世界各地旅行……炫成这样却没人对其炮轰,反而收获大批粉丝。“不是所有阔太都像她这么有品位!”“她是最会穿衣的俄罗斯名媛!”  照片精彩,人生就更精彩了!这位战斗民族的名媛,虽然没有嫁入王室,却被媒体誉为“现实版灰姑娘”。因为她的故事,的确够传奇
期刊
今年3月29日,余秀华在西安签售新书《月光落在左手上》,这距离她获得“冯道信乡土文学奖”特等奖不足三天。还是那件红衣,红框眼镜,不同的是,她额前蓬乱弯曲的刘海直顺了很多。  去年年底,沉寂了近40年的余秀华带着她的诗歌,如一阵龙卷风席卷了媒体界、诗歌界、出版社、学术界、网络等多个领域。但当我们讨论她的诗歌时,却始终绕不开她的本身:农村妇女、脑瘫。  如今,余秀华被众多荣誉包围,不知在宁静、清苦的日
期刊
我们经常在韩剧中看到,一家三代或四代同堂,老人的礼仪地位非常高。所有人在进门的时候,首先要跟老人打招呼,其次是长辈、平辈,都要一一鞠躬问候。家庭里的琐事,尽管是长媳说了算,可基本上也要请示公婆,哪怕他们给不了任何意见,但礼数不能少。  在公众场合,大家对陌生的老人都很有礼貌,停下来让其先行,很小的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地说一句“奶奶慢走”之类尊敬的话。尤其是他们那句“斯密达”,时常挂在嘴边,敬语处处说,
期刊
如果不是潮水般的道德苛责让她五天彻夜难眠,卢小利本打算用一个粗劣的谎言掩过所有担忧。2015年2月26日,河南大学生孟瑞鹏因救两位女童不幸溺水身亡,被救者母亲卢小利却在事后否认,让英雄无法得到正名。  直到3月14日,备受良心折磨的卢小利,才第一次来到孟瑞鹏家中忏悔。一进门,她就扑倒在孟母面前:“你原谅我吧,原谅我吧……”瘦弱的孟母头发胡乱扎起,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她喃喃自语:“原谅你……”眼睛呆望
期刊
情感专家小莉在《婚内见人品》中写道:一位企业家朋友,每次招聘高管,都要请对方的太太或老公吃饭,然后通过观察其对伴侣的态度,判断人品。  如果一个人对待伴侣傲慢无理,基本可以判断他的修养不够,公共场合都这样,他们私下相处的情况更不可想象。这样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可以走到今天的位置,但他的格局气量决定了他不会有特别大的发展,这样的人未必是坏人,也可以用,但不会重用;但如果这个人对待饭局里的其他
期刊
心灵猫汤:  有次在餐厅遇到老公朋友一家人,那“熊小孩”到处乱窜,我担心他撞倒端热汤的服务员,于是就留了点心盯着。结果发现熊孩子必有熊家长啊,那孩子穿着鞋子跳上沙发乱叫乱跳,一个不小心摔下来了,头先到地,当时吓我一跳。结果,人家父母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胡蝶蝶:  一次坐电梯,电梯门刚打开,里面的人还没出来,一对父母带着小孩就率先挤了进去。在电梯里,那小孩兴奋地跳来跳去,我们另外三个人脸都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