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面罩供氧和鼻导管给氧对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行无痛人流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术中呼吸抑制的供氧方式。方法:收治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180例,随机分为M1组(面罩+布托0.5mg)、M2组(面罩+布托1.0mg)、B1组(鼻导管+布托0.5mg)、B2组(鼻导管+布托1.0mg),每组45例。观察术前、扩宫、诱导后2分钟、吸宫、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MAP)的变化。结果:M1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4%,M2组发生率为6.7%,与B1组(24.4%)、B2组(24.4%)比较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T0比较,四组患者T3时间点心率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B1组与B2组,与T0比较,T2时间点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常规面罩吸氧能有效减少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提高人流患者的安全性。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不同供氧方式 血氧饱和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23
本研究通过观察面罩供氧和鼻导管给氧对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行无痛人流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术中呼吸抑制的供氧方式。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180例,身高150~170cm,体重40~70kg。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近日无上呼吸道感染史。随机分为M1组(面罩+布托0.5mg)、M2组(面罩+布托1.0mg)、B1组(鼻导管+布托0.5mg)、B2组(鼻导管+布托1.0mg)四组,每组45例。
麻醉方法:术前均严格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以上,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常规抽好麻黄碱30mg,阿托品0.5mg。术前3分钟面罩组(M1组、M2组)给予面罩吸氧法,置氧气面罩于患者鼻部,用四头带固定,连接麻醉机螺纹管,调节氧流量达5L/分;鼻导管组(B1组、B2组)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法,用单腔鼻塞管,调节氧流量3L/分,备好辅助呼吸设备。M1组与B1组先静注布托啡诺0.5mg;M2组与B2组则静注布托啡诺1.0mg,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1分钟后以ml/6秒的速度给予丙泊酚诱导剂量,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药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情况调节麻醉深度。凡体动影响手术操作均予追加丙泊酚20~50mg。对患者术中SpO2等进行观察。当SpO2<95%认为呼吸抑制,观察30秒SpO2无改善者予以抬下颏,无效则采用面罩辅助呼吸。
监测方法:采用荷兰生产的飞利浦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分别记录患者术前(T0)、扩宫(T1)、诱导后2分钟(T2)、吸宫(T3)、术后患者清醒(T4),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MAP)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情况: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均入睡,无体动或仅有轻微体动),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患者手术期间SpO2的变化:见表1。
各组患者各时点HR、SpO2的比较:见表2。
讨论
本研究在麻醉前3分钟分别给患者鼻导管与面罩两种方式供纯氧,提高患者的氧储备,由专人控制异丙酚注射的速度(ml/6秒)。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均有呼吸抑制发生,且在诱导后2分钟中多见。但面罩供氧组SpO2<90%的病例显著减少,呼吸抑制总发生率比鼻导管组明显减少。本研究还发现,麻醉诱导后四组患者心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但手术吸宫时心率下降最明显,可能与吸宫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有关。呼吸抑制发生后大多可通过上抬下颌得到缓解。
总之,面罩法给氧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提高人流患者的安全性,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邓小明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27.
2 许继云,邬子林,余守章.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生,2005,8(6):456-457.
3 唐国庆.异丙酚不同注射速度对呼吸、血压、脉搏和脉氧影响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4,15(4):89.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不同供氧方式 血氧饱和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23
本研究通过观察面罩供氧和鼻导管给氧对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行无痛人流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术中呼吸抑制的供氧方式。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180例,身高150~170cm,体重40~70kg。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近日无上呼吸道感染史。随机分为M1组(面罩+布托0.5mg)、M2组(面罩+布托1.0mg)、B1组(鼻导管+布托0.5mg)、B2组(鼻导管+布托1.0mg)四组,每组45例。
麻醉方法:术前均严格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以上,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常规抽好麻黄碱30mg,阿托品0.5mg。术前3分钟面罩组(M1组、M2组)给予面罩吸氧法,置氧气面罩于患者鼻部,用四头带固定,连接麻醉机螺纹管,调节氧流量达5L/分;鼻导管组(B1组、B2组)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法,用单腔鼻塞管,调节氧流量3L/分,备好辅助呼吸设备。M1组与B1组先静注布托啡诺0.5mg;M2组与B2组则静注布托啡诺1.0mg,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1分钟后以ml/6秒的速度给予丙泊酚诱导剂量,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药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情况调节麻醉深度。凡体动影响手术操作均予追加丙泊酚20~50mg。对患者术中SpO2等进行观察。当SpO2<95%认为呼吸抑制,观察30秒SpO2无改善者予以抬下颏,无效则采用面罩辅助呼吸。
监测方法:采用荷兰生产的飞利浦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分别记录患者术前(T0)、扩宫(T1)、诱导后2分钟(T2)、吸宫(T3)、术后患者清醒(T4),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MAP)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情况: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均入睡,无体动或仅有轻微体动),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患者手术期间SpO2的变化:见表1。
各组患者各时点HR、SpO2的比较:见表2。
讨论
本研究在麻醉前3分钟分别给患者鼻导管与面罩两种方式供纯氧,提高患者的氧储备,由专人控制异丙酚注射的速度(ml/6秒)。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均有呼吸抑制发生,且在诱导后2分钟中多见。但面罩供氧组SpO2<90%的病例显著减少,呼吸抑制总发生率比鼻导管组明显减少。本研究还发现,麻醉诱导后四组患者心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但手术吸宫时心率下降最明显,可能与吸宫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有关。呼吸抑制发生后大多可通过上抬下颌得到缓解。
总之,面罩法给氧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提高人流患者的安全性,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邓小明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27.
2 许继云,邬子林,余守章.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生,2005,8(6):456-457.
3 唐国庆.异丙酚不同注射速度对呼吸、血压、脉搏和脉氧影响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4,1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