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教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它更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导入设计,就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地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导入方法呢?在此,笔者主要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集中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入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人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入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入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来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三、音响、影视导入方法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
四、史论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中抓线索、抓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翦伯赞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史料如果不被放在它的整体中,放在联系中,那它就是一些孤立的碎片,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在导入环节中,如果能够利用史料把旧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线索找出来,将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因而这几个要素要讲清楚,这是上历史课与其他课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找出它们的联系。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范围来讲授历史;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讲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止上述四种导入方法,还有其他种类的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诸如创设历史情景法、对联导入法等。但是笔者以为,这些导入方法完全可以融入进上述四种教学导入方法之中,完全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种导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历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新的教学导入方法还会被不断地发现。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教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它更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导入设计,就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地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导入方法呢?在此,笔者主要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集中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入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人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入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入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来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三、音响、影视导入方法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
四、史论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中抓线索、抓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翦伯赞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史料如果不被放在它的整体中,放在联系中,那它就是一些孤立的碎片,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在导入环节中,如果能够利用史料把旧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线索找出来,将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因而这几个要素要讲清楚,这是上历史课与其他课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找出它们的联系。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范围来讲授历史;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讲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止上述四种导入方法,还有其他种类的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诸如创设历史情景法、对联导入法等。但是笔者以为,这些导入方法完全可以融入进上述四种教学导入方法之中,完全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种导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历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新的教学导入方法还会被不断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