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121—01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这种开放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学生思想的充分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跟文本之间的交流,有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有自己跟自己的交流。其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显性的,这种交流绝大多数情况都借助于思想的载体——语言,尤其是口语。
而我们发现,作为语文素养之一的口语表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并不好,要么辞不达意,要么似是而非,要么缺少连贯性,要么前矛后盾……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我们语文教师急需要规范学生的课堂口语表达习惯。
那么,如何规范学生语文课堂的口语表达呢?
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也就是说,思想的交流必须要有让学生大胆开口表达的环境。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三缄其口,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多次发言中,教师总是挑学生的不足,甚至有些教师面对与自己心目中既定答案相去甚远的意见大加斥责。久而久之,学生总是担心和害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总是怀疑自己发言的准确性而不得不作壁上观。这就是教师不懂得去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小心呵护学生的信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以此来给学生创设想交流、敢交流、能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了这个前提,然后再想着怎样从语法和逻辑上去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其次,教师应该发挥好示范作用。有没有好的口才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能否较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我们不否认在当今的语文教师队伍中不乏口才出众者,但也会在不同场合听到“他的讲话怎么跟一个语文老师一点也不像呢”的质疑。这表明,我们还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负面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规范学生口语表达之前应该先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不论是课堂导入语、过渡语、点拨语、总结语,还是学生的评价语都应该规范入辙。唯此,教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才能锦心绣口,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老师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
第三,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加以纠正与点拨。不论在小组内还是全班范围交流时,面对学生的表达,教师要做的应该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表达中的语法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对学生表达虽语法正确但表达欠表现力或美感的地方加以点拨,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合适的句式和必需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不要像有些教师,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对学生表达中稍有不足的地方尽是冷嘲热讽。出发点也可能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做法却好像不是真心真意地帮助学生,恰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批判欲,这种做法实不可取,为师者,应理性地、科学地、真诚地对待学生的学习。
第四,把口语交际训练题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题。现在,大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时不时地设计一些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但这类设计大多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能会答题。在训练过程中,不是直接让学生在思维之后开口表达,而是先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表述、修改,然后再“照本宣科”,这个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书面表达训练。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口语表达训练就该省去“书写”的这一过程,将思维过程与口语表达直接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最后,口语训练还应该跟规范普通话接轨。使用好普通话,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必然要求。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往往声情并茂,悦耳动人,极易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带动听众。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都讲普通话,利于营造一种极具“语文”氛围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心情定是愉悦的,效果定是良好的。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一方面要鼓励、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来美化自己的口语表达。
总之,规范学生口语表达,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真正实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121—01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这种开放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学生思想的充分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跟文本之间的交流,有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有自己跟自己的交流。其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显性的,这种交流绝大多数情况都借助于思想的载体——语言,尤其是口语。
而我们发现,作为语文素养之一的口语表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并不好,要么辞不达意,要么似是而非,要么缺少连贯性,要么前矛后盾……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我们语文教师急需要规范学生的课堂口语表达习惯。
那么,如何规范学生语文课堂的口语表达呢?
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也就是说,思想的交流必须要有让学生大胆开口表达的环境。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三缄其口,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多次发言中,教师总是挑学生的不足,甚至有些教师面对与自己心目中既定答案相去甚远的意见大加斥责。久而久之,学生总是担心和害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总是怀疑自己发言的准确性而不得不作壁上观。这就是教师不懂得去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小心呵护学生的信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以此来给学生创设想交流、敢交流、能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了这个前提,然后再想着怎样从语法和逻辑上去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其次,教师应该发挥好示范作用。有没有好的口才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能否较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我们不否认在当今的语文教师队伍中不乏口才出众者,但也会在不同场合听到“他的讲话怎么跟一个语文老师一点也不像呢”的质疑。这表明,我们还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负面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规范学生口语表达之前应该先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不论是课堂导入语、过渡语、点拨语、总结语,还是学生的评价语都应该规范入辙。唯此,教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才能锦心绣口,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老师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
第三,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加以纠正与点拨。不论在小组内还是全班范围交流时,面对学生的表达,教师要做的应该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表达中的语法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对学生表达虽语法正确但表达欠表现力或美感的地方加以点拨,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合适的句式和必需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不要像有些教师,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对学生表达中稍有不足的地方尽是冷嘲热讽。出发点也可能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做法却好像不是真心真意地帮助学生,恰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批判欲,这种做法实不可取,为师者,应理性地、科学地、真诚地对待学生的学习。
第四,把口语交际训练题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表达题。现在,大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时不时地设计一些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但这类设计大多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能会答题。在训练过程中,不是直接让学生在思维之后开口表达,而是先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表述、修改,然后再“照本宣科”,这个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书面表达训练。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口语表达训练就该省去“书写”的这一过程,将思维过程与口语表达直接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最后,口语训练还应该跟规范普通话接轨。使用好普通话,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必然要求。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往往声情并茂,悦耳动人,极易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带动听众。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都讲普通话,利于营造一种极具“语文”氛围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心情定是愉悦的,效果定是良好的。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一方面要鼓励、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来美化自己的口语表达。
总之,规范学生口语表达,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真正实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