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艳羡魏晋时期,文风清丽而不失雕琢,那个时期的文人,生逢乱世又要适应改朝换代,可文人们总有自己的乐子,他们发明了一种走出去的态度,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于是乎,文人们看到了远离嚣闹的都市和政治风波的自然山水之美,并有了“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审美新发现,他们苦闷的精神和悲愤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青山绿水间觅得了可以寄托和安放的处所,为世人开启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田园式生活态度,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与山水画者,描摹出了文人墨客期冀的陶潜式达观而恬静的田园之乐。
曾经那些妙笔生花
文人大多是旅行家,他们喜好游山玩水同时又把山水之乐寄予 在自己的文字里,于是就有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同时,山和水也兼具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实,山和水有了文人,才有了灵与性,文人得游山水之乐才有泉涌文思,诚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文人更是画家,在那个没有相机的时代,他们手中的笔就是最好的相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饱蘸深情的浓墨中,在掺和了自己情感的色彩里诞生。旅途见闻,异域风情,山川风貌,无不在这一幅幅的画卷里展示出来,游历的过程,更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这题诗作画的雅趣中,文人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的思想任意驰骋。这又岂是今天的“某某到此一游”所能比拟的?
苏轼有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于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作为诗佛,他的文字里除了渗透出玄学哲理的探究,更多的是画,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副隽秀的画卷,读的是诗,品的却是画。
幽静空旷的山谷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此时,明亮的月光映照在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淌着。竹林里不时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那山间的春色却是永远留驻的理由。
这是一曲动人的诗歌,更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入的是虚实相生诗画结合的圣境,是钢筋混凝土喧嚣之外的幽谷竹林,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追寻的那片净土。
文人好斗亦相惜
文人是“好斗”的,他们乐于对诗比画,一较高下。三五知已,几方书桌,笔墨纸砚伺候,凭大家喜好,选一题便各自大显身手起来,诗画都讲求意境,而诗更追求用字对仗工整,画作更重色彩,除此之外,如果手法巧妙、引人发思,那就更胜一筹。这种文斗的趣味在于自由和交流,没有麻辣评委,没有获奖感言,只是志同道合者的对话与相互提升。想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一行四十一人,聚于会稽山之兰亭,于曲水流觞、吟咏之间,享尽了游山玩水、舞文弄墨的乐趣儿。
与其说文人好斗,不如说他们惺惺相惜。这种情感无论得意失意时都是一种关怀,也往往是令他们的闲适生活更加尽兴的情愫。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放逐出宫,途遇杜甫,一见如故,又识高适,三人同时天涯沦落人,皆品怀才不遇之苦,于是,三人相约同游梁宋,他们登上单父(今菏泽单县),在古琴台怀古,孟渚泽狩猎,把酒论诗,苦闷之气烟消云散,又倍觉豪情万丈、逍遥自在。那情那景,可不就是杜甫的“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在诗画世界里,记录的是与山水万物对话的情绪,获得的是一份豁达自在;勾勒的是不同色彩相互碰撞的思想,体味的是敞开心扉、彼此成全的释然宁静。这种闲情调调是流淌在中国文化里的柔韧力量,诗画是用另外一种形式记录的中国历史,却也是文人墨客中国风闲情生长的基地。诗画的魅力不单单是诗画者所创造的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沾染了不同时代的色彩。
曾经那些妙笔生花
文人大多是旅行家,他们喜好游山玩水同时又把山水之乐寄予 在自己的文字里,于是就有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同时,山和水也兼具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实,山和水有了文人,才有了灵与性,文人得游山水之乐才有泉涌文思,诚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文人更是画家,在那个没有相机的时代,他们手中的笔就是最好的相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饱蘸深情的浓墨中,在掺和了自己情感的色彩里诞生。旅途见闻,异域风情,山川风貌,无不在这一幅幅的画卷里展示出来,游历的过程,更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这题诗作画的雅趣中,文人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的思想任意驰骋。这又岂是今天的“某某到此一游”所能比拟的?
苏轼有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于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作为诗佛,他的文字里除了渗透出玄学哲理的探究,更多的是画,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副隽秀的画卷,读的是诗,品的却是画。
幽静空旷的山谷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此时,明亮的月光映照在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淌着。竹林里不时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那山间的春色却是永远留驻的理由。
这是一曲动人的诗歌,更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入的是虚实相生诗画结合的圣境,是钢筋混凝土喧嚣之外的幽谷竹林,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追寻的那片净土。
文人好斗亦相惜
文人是“好斗”的,他们乐于对诗比画,一较高下。三五知已,几方书桌,笔墨纸砚伺候,凭大家喜好,选一题便各自大显身手起来,诗画都讲求意境,而诗更追求用字对仗工整,画作更重色彩,除此之外,如果手法巧妙、引人发思,那就更胜一筹。这种文斗的趣味在于自由和交流,没有麻辣评委,没有获奖感言,只是志同道合者的对话与相互提升。想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一行四十一人,聚于会稽山之兰亭,于曲水流觞、吟咏之间,享尽了游山玩水、舞文弄墨的乐趣儿。
与其说文人好斗,不如说他们惺惺相惜。这种情感无论得意失意时都是一种关怀,也往往是令他们的闲适生活更加尽兴的情愫。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放逐出宫,途遇杜甫,一见如故,又识高适,三人同时天涯沦落人,皆品怀才不遇之苦,于是,三人相约同游梁宋,他们登上单父(今菏泽单县),在古琴台怀古,孟渚泽狩猎,把酒论诗,苦闷之气烟消云散,又倍觉豪情万丈、逍遥自在。那情那景,可不就是杜甫的“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在诗画世界里,记录的是与山水万物对话的情绪,获得的是一份豁达自在;勾勒的是不同色彩相互碰撞的思想,体味的是敞开心扉、彼此成全的释然宁静。这种闲情调调是流淌在中国文化里的柔韧力量,诗画是用另外一种形式记录的中国历史,却也是文人墨客中国风闲情生长的基地。诗画的魅力不单单是诗画者所创造的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沾染了不同时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