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开发中的“不微”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主题选定、设计思路、课件制作、脚本撰写和视频录制等方面,以“地球的自转”微课开发为例,探讨地理微课开发中的“不微”。
  关键词:地球自转;地理微课;开发
  “互联网 ”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新事物层出不穷。很多一线教师还没明白什么是“微课”,大量的微课评比活动、微课产品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扑面而来。什么是“微课”?只要一节课的时间和内容“微”了,就是微课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有效对策的研究”课题组查阅大量资料,澄清了认识。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及反馈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资源包”。确切地说,微课是“微课程教学资源”的简称。课题组尝试开发一节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微课“地球的自转”,认识到“微课不微”,每一个环节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不微之一:选题
  微课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限定其教学内容必须落实到一个点,选题就是踩“点”。不是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制作微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重复观看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重点,需要重复观看的一定是难点或疑点。二是适合用多媒体呈现。微课是一种媒体,主要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内容选择要适合用多媒体呈现,最好有动态过程演示,以弥补教材中静态图片的不足。如果有的知识点用黑板教学效果更佳,就不适合制作成微课。根据这两个条件,选定课题“地球的自转”。本课是“衔接初、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初中学段侧重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及现象,高中学段侧重分析成因及影响,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开发成微课,让高中学生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前观看,适时回忆初中旧知,适度引入高中新知,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有重要观看价值。“地球的自转”是一种运动,教学内容涉及动态过程分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独特优势。
  不微之二:设计
  微课不只是一个教学片断,而是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有人形象地说“微课虽小,五脏俱全”。微课的设计应该具备三个基本内容:目标、策略、评价。目标规划“去哪里”,策略解决“怎么去”,评价检验“到了吗”。“地球的自转”设计包含这三个基本内容。
  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学内容,可确定“地球的自转”一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动画,描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解释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然后,从导入、正文讲解、课堂小结三方面设计实施策略的教学过程(表1)。
  最后,设计小练习,用于评价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因为微课中的练习主要用于学生自我检测,所以内容要精,突出对重点、易错点的练习与检测。量不能大,控制在5分钟之内完成为最佳。(微练习略)
  不微之三:课件
  微课的课件要精美。“精”是指只呈现核心内容,不能获取有效信息的素材不显示,教师启发性的语言不显示,过程分析或方法指导类的语言不显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如地球自转第二个特点“围绕的中心”,课件上呈现两幅图和一个概念,地轴的特点:倾斜、与赤道平面垂直则由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得出,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上,利于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美”是指PPT制作给人美的视觉享受。背景以素雅风格为美,不能“浓妆艳抹”,一张PPT上的文字颜色不要超过2种。素材以类型多样为美,在尊重学科特点基础上,兼顾文字、图形、动画或视频的比例。概念用文字表达,过程用图形(图像),如图1,原理用动画或视频等。切忌满屏文字或有效信息不多的图片出现。动画或视频时间不宜太长,最好不超过2分钟。
  不微之四:脚本
  撰写脚本是录制微课视频的关键环节。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技术含量。开发这节微课的过程中,修改次数最多的就是脚本。第一次录制视频时,没有写脚本,直接对着PPT讲解。试验了3次,无法控制时间长度,每次都严重超时。第4次开始写脚本,试录一次,修改一次,最后有了基本满意的结果。并在以下三方面做了改进。
  一是理念。撰写脚本要有基本理念。虽然录制视频时学生不在现场,仍然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自顾自地陈述结论。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结论出现之前都要留出思考空间,并用启发式的语言讲授思考过程。学生最需要的是真实而生动的思考过程,而不是书本上能查到的结论。如“地球的自转”一课第8张PPT对应的脚本是“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你想起来了吗?(停顿)我们看第一个现象:昼夜交替。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地球表面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停顿)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次停顿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场上缺席,心中有位”。
  二是文本。语句多采用口语化形式,行为主体多用“我”、“你”、“我们”等词。如“地球的自转”一课第3张PPT对应的脚本是“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观察动画,总结地球自转的特点。请你观看动画,思考表格中要填写的内容,你有答案了吗?核对一下。”相比较“大家首先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观察动画,总结地球自转的特点。请同学们观看动画,思考表格中要填写的内容,同学们有答案吗?核对一下。”更加亲切,有临场感。
  三是字数。微课时间短、节奏快,根据正常语速,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讲120字左右,那么准备7至8分钟讲稿的文字就应控制在840至960字左右,以不超过1 000字为宜,超出或不足都会影响讲课的节奏。
  “地球的自转”微课脚本
  导入:(PPT1) 同学们好,欢迎走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微课系列课堂。我是户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的自转”。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国际教育改革前沿的澳大利亚,其地理新课改成为我国学习借鉴的对象。本文通过归纳澳大利亚高中地理学业评价特点,以期为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地理;学业评价;课程改革  作为地理课程内容与标准框架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学业评价标准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和成就标准(Achievement Standards)。学
自从加入风华地理社,成为地理社的一员,我的校园生活似乎就被分割成学习和地理社两大模块,这样说毫不夸张,因为地理社带给我的实在太多,收获甚多。回想近两年来地理社的每一次活动,都觉得充实而有趣,仿佛只要一推门走进那间熟悉的教室,就能看见社员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干净整洁的黑板上曾写满我们仰慕的大学,大家一起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畅谈心中那个神圣的象牙塔;讲台上似乎还回荡着大家表演话剧的声音——社
题目一: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  热点综述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于3月26~29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年会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应邀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本届年会共吸引中外16个国家的领导人、80多位部长出席,领导人规模超过以往历届年会。本次年会共设置73场正式讨论,涵盖“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颠覆式创新、食品安全、反腐败、雾霾等时下热点话题。
一、单选题  图1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甲处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气压梯度 D.降水  3.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向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在此24小时内的天气变化为:  ■  A B C D  图2为北半球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高度分布图。
摘要:本文侧重从地理学科核心育人价值认识、先进理念与经验需要传承与发展以及地理教学实践探索典型实践等方面探讨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化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学科;阶段性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是时下地理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话题。随着修订版课程标准颁布日期的日益临近,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不少教师都提出了自己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见解。同时,更多的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提出的是困惑和疑
摘要: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强,涉及多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技能。本文以“日本”为例,突出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从而进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区域地理;知识联系;知识结构图;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将基本原理和规律等联系起来,按知识内在逻辑联
2015年全国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与地理学科相关的14套试卷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研讨的热点。本文以江苏卷、上海卷、海南卷等3套地理单科试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试卷的命题思想与特点,思考地理高考对地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与测试内容的比较  1.地理单科卷试卷结构的统计  在全国3套地理单科卷中,上海卷卷面分值最高,满分为150分,选择题占40%,综合题占60%;海南卷卷面分值最低,满分为10
摘要:本文从快乐成长、努力学习、专业发展、展示自我、生命教育、感恩奉献等角度探讨了笔者自身经历的几个阶段,展望了生命之花在地理教育中的静静盛开。  关键词:地理教育;成长;人生  平凡的我在天府之国南部川南鱼米之乡泸县生长,伴随龙溪河水流淌,人生快到50个年头。在这几十年里,我的人生经历了几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灿烂。  第一个十年:快乐成长的人生  在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南部,母亲河长江的一条支
一、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课标要求,其行为动词是“说明”,行为条件是“举例”,主题内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认知水平的理解水平,即要求学生能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输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要求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深化学生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
地  我喜欢看BBC或其它一些有关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纪录片;我也喜欢旅游,四处走走,体会不一样的风情。这些,或许和学习地理没有太大关系,但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旅游,都培养了我对地理的兴趣,也拓展了视野。  地理绝不是书本就能摆下的盛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探索性的纪录片中,不仅可领略到世界上许多令人惊异的地理现象,还能学到严密的地理思维。如在关于落基山脉形成的研究中,地理地质学家通过不同地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