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从教学策略层面采取了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强化实践教学、改变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策略;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12-02
  世界林木遗传育种约有200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育种体系[1]。我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50多年来,世界范围的林木遗传育种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而有了较大发展,林木遗传育种也成为林学学科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2]。林木遗传育种学在分子生物学支撑下,发展突飞猛进,全方位拓展了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林木遗传育种学是农林高等院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学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生物技术类课程前必修的课程[3]。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林木新品种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综合运用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技能来解决林木遗传改良的问题,达到培养高质量的林科综合性人才目的。但是,林木遗传育种学与其他专业课一样,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对学习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习兴趣不浓厚,实践教学大多数为验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本文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以形成一种较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希望对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起到参考或借鉴作用。
  一、理论教学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林木遗传育种的教学要转变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根据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内容优化。林木遗传育种学是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现象与规律,探索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也是林学与现代生物科学的交叉学科。不同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促进,新知识不断涌现。因此,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恰当地确定教学内容,将相关的新知识、新进展及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让相对枯燥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和魅力。
  3.将科研案例融入教学。科研项目包括选题定题、建立假说、科研设计、实验观察、调查研究、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和成果转化等内容。科研成果不仅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先进性特征。因此,将科研案例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生动地展示科研工作过程及成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科研将各种理论知识有机地衔接并贯穿起来,学生对这些知识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生动、活跃,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其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吸纳学习兴趣强的学生参与教研室相关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从实际中提取科学问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声像俱全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多媒体课件能够动态地、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二、实践教学探索
  1.侧重开设综合性实验。传统的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如有丝分裂、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照搬实验方法、步骤,没有主动性学习氛围和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育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根据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学研究课题特点和研究过程,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这些综合性实验都围绕解决一个科学问题而设置,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参与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员或老师把实验所用仪器和材料事先准备好,把要用的药品配制好。实验时教师先讲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结果等,学生在实验中很被动,积极性不高。对实验反应原理不明确,材料从何而来、药品如何配制不清楚。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不仅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做好预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预实验对实验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做了预备实验后,才能及时发现所准备的工作是否有问题,以便及时弥补。也可以发现仪器设备的一些故障,及时维修,确保实验正常进行。另外,根据预备实验情况对实验的某些步骤和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评价方式。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期末评价中,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及纪律、实验报告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各环节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改变过去以实验、实习报告为主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方式着重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其实践成绩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对培养学生严谨实验、实习的态度和熟练操作技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以便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金臣等[4]认为21世纪的课程改革必须体现时代性,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由此可见,生动、直观的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林业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性尝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也水涨船高。当然,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培养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悦,瞿超,续九如,等.中国大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1949-2003年的研究历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1):79-87.
  [2]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3,(1):55-64.
  [3]张丽杰,孙晓梅,周永斌.《林木遗传育种》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0,(7):238-239.
  [4]金臣,路兆增.试论课程改革的新趋势[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3-5.
  基金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211015)
  作者简介:许玉兰(1979-),女,汉族,贵州习水人,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木遗传育种。
  通讯作者:段安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研学旅行逐渐兴起,其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隆中景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研学旅游的巨
利用植物油为基础油合成了一种含硼润滑添加剂,按GB3142-90测试了该润滑剂的极压抗磨性能,探讨了该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制,同时测定了其防锈性、生物降解性等。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TiO2和Ag/TiO2纳米结构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及UMT-2摩擦试验机,考察了Ag掺杂量对薄膜组成
包膜挛缩是假体隆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再次手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包膜挛缩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认为假体表面材料类型、切口选择、血肿发生
建立了番茄酱中吡虫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霜霉威、灭多威和烯酰吗啉等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含0.1%(体积分数)乙酸的甲醇-水(1
该文研究了一种先低盐发酵,后补加精盐进行高盐发酵的酱油酿造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缩短,产能提升,并且利用该方法酿造的酱油酯香味突出,口感鲜美,且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高盐稀态
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对于化解农村集体债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村办集体企业的村,开办之初都是由村集一体向银行或信用社借款来投资兴办企业。随着农
单相三电平变流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铁路电力牵引和其他工业领域,并在铁路领域中作为电力牵引系统的网侧变流器,其网侧电流谐波会给牵引供电网带来谐波污染,恶化供电质量,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