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瞻园友松题名与碑志诗刻全拓合痃》是敝斋收藏的众拓本中年代稍晚却十分精彩的一件。说它精彩是因为广东顺德黄建筅撰并书《瞻园碑志》,河北南皮张之洞题《咏瞻园》诗,黄建筅步张宫保(之洞)原韵和诗,又张炯题“友松”两字,广东顺德蔡守题签条(图1)。此碑拓立轴由“三高官名士”合作,故曰精彩。全长249厘米,宽70厘米。画心长128厘米,宽76厘米。全拓就墨色及石纹看,由四块拓片合成一幅。
先看碑额题书,白底黑字。瞻园两字均高26厘米;瞻字宽22厘米,园字宽20厘米。字风宽博雄强,豪迈浑厚,有皇家书风气息。据碑文首句“高宗纯皇帝南巡时,赐藩署以名斋也。”知此园名为乾隆皇帝南巡时题书(图2)。蔡守题签下有墨书“100”,可能是蔡守藏品的编号。
“友松”两字,隶书。落款“张炯题,时庚申(1920)二月。”行书(图3)。拓片21.5厘米×49.5厘米,镶嵌于碑文尊辞“高宗纯”左侧。
“友松”两字的书作者张炯(1879-1959),湖南常德人。一生多从事教育工作。“题时庚申”,1920年时任湖南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曾两次任师范学校校长,两次创办中学,在教育部门的最高职位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秘书。后多从事党务工作。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可谓高官。
冉看碑又,碑文曰:瞻园,为高宗纯皇帝南巡时,赐藩署以名斋也。考园本前明中山王故邸,相传以石胜,有友松、倚云、仙人诸峰,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玲珑峭拔,曲邃盘纤,惜毁于兵燹。同治四年乙丑(1865),南昌梅少岩制军承宣是邦,重修治焉。石势增嶙,回廊曲折,纵未能尽复旧观,而胜迹犹赖以存。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夏,余承乏斯篆,公退余闲,览园已就芜,盖距乙丑又越四十年矣。今年春,爰捐赀略加修葺,补栽修竹,复其亭日“绿墅”,于西隅山坡辟一草榭,曰:“迎翠”。深林峭石,四望宜人,观斯园之兴替,慨今昔之各殊,因记而刻诸石。光绪三十年(1904)岁次甲辰夏月,顺德黄建筅并书。(图4)(钤“黄建筅印”[回文]白文印、“花农”阳文印)
此碑汉隶,方正圆润有汉《乙瑛碑》的雍容华贵,秀整端庄之态,足见功力。全拓有南皮张宫保(张之洞)咏瞻园诗,行书(图5右)。张之洞题诗:去年入瞻园,水涸不盈尺。残梅如病旭,步步生草棘。山林有重游,相隔几何日。攒蹙寸楮画,展作寻丈壁。充悦盎百卉,苔润新阴碧。丘壑涌奇诡,寻路忘曾历。
虚尝久扃橘,
旦波照席。佳处添茅茨,爱之坐忘夕。
屋乌与储胥,非关好恶辟。物态由抉发,兼遇兴会集。
传舍何足云,沧桑亦过隙。不为大功哀,岂代青君惜。
达哉张全义,不理平泉石。主人观静妙,侥仰扫陈迹。
(开县李雨亭官布政使时题日静妙斋)
奉赠花农方伯粲正,孝达张之洞稿。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后来泛称地方长官。黄建笎字花农,时任江宁布政使,故有此称。
还有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夏花农黄建笎的和诗,行书。(图5左)
公今莅瞻园,池水涨盈尺。百卉皆向荣,爱兰轻护棘。
茅茨三两椽,告成不数日。扫径待公来,种花补四壁。
梧桐展新阴,满座迎虚碧。怀古发遐思,沧桑曾几历。
俛仰千百年,雄谈惊即席。读画引兴长,不觉日将夕。
独能鉴别精,好恶两无辟。东邻有适园,同时称雅集。
盛会纵可期,但恐少闲隙。清风入我怀,乍别应深惜。
仙句天外来,以之寿金石。静坐观众妙,得此壮胜迹。
恭步宫保元韵并录以志泥爪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夏,花农黄建笎甫稿并书。(钤“花农书画”阴文印)
黄诗曰“怀古发遐思,沧桑曾几历。”即指“园为明中山王故邸,高宗南巡赐名瞻园,嗣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重加修葺,略补旧观。今年春,爰捐资略加修葺。”
张之洞与黄建筅的行书均取纵长侧势,流畅率意,各有法度,但体势相近,唯张书字形略大一些,两者堪为兄弟书。
《瞻园碑志》的书者黄建筅,字花农,生卒年月不详。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人。据《清代职官年表》载历任津海关道、湖南按察使、山东布政使,两任江宁布政使,《碑志》是他第二次任江宁布政使(光绪30年-光绪31年)期间所书。清代始正式定布政使为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钱粮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1667)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江苏则设两员,分驻江宁(南京)、苏州。瞻园为明代中山王徐达故邸,清高宗(乾隆帝)南巡赐名瞻园,后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重加修葺,略补旧观。瞻园为布政使官署,黄建筅爰捐资略加修葺,增补景观,理所当然。
《咏瞻园诗》的作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因系直隶(今河北)南皮人,人或称之为张南皮。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他毕生致力于实业和洋务,热心教育事业,关心地方文化建设。清同治二年(18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提督湖北学政,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后晋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
上述三位既是高官,也是学人,书法艺术都很精湛。而题签的这位,则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名士——蔡守(1879-1941),原名殉,更名有守,字哲夫,号检泪词人、寒琼,晚号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等等。对于书画、篆刻、诗词、博物、碑版等均有研究,多才多艺。曾任《天荒杂志》、《国粹学报》主笔、广州市图书馆馆长、国史馆纂修、南京博物院古物保存所书画金石古物鉴定研究员。入南社、贞社。著有《印林闲话》等。《民国人物大辞典》有小传。拙文《蔡守生平》刊《书法研究》1999年第4期,介绍较为详尽,兹不赘述。
瞻园历经四朝六百余年,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园。笔者曾数次游览,多为美景所陶醉。为了验证一百年前黄建笎所述景观的沧桑变化,最近特偕友人并携照相机再次游览,让照相机留下了我的感受。
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在瞻园碑廊里找到了《瞻园碑志》及张之洞的诗刻,都有残损或漶漫;黄建筅的和诗似未找到(有一块碑刻涂黑了,看不清楚),但《友松题名》是真没找到,可能已毁于“文革”期间。此幅拓片拓于70年前,又有“三高官一名士”的合作,故弥足珍贵。我们在碑廊中还发现有同治八年(1869)川东李宗羲撰书的《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光绪十二年(1886)长白李佳继昌撰书的《瞻园记》,以及江宁布政使石阡盛世瑄撰书的《瞻园雅集记》,都是研究我国园林文化和瞻园历史的宝贵资料。如果玻璃橱窗内用拓片(宣纸墨拓)的形式展示,并另附说明介绍文字,则可能更便利读者研读、观赏,也是旅游文化的大亮点。
瞻园,在夫子庙西边,本是朱元璋为吴王时的旧居,明中山王徐达府邸和清布政使衙门。清高宗皇帝乾隆年间南巡时赐名“瞻园”。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先后成为杨秀清东王府、赖汉英的官衙和幼西王萧有和的府邸,嗣毁于兵燹。同治四年乙丑(1865),南昌梅少岩制军,承宣是邦,重加修葺,略补旧观。
《瞻园碑志》所云:以石胜,有友松、倚云、仙人诸峰,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玲珑峭拔,曲邃盘纡。倚云、仙人诸峰在后门附近,“玲珑峭拔”,倚云峰还刻有“倚云峰”三字铭文,皆明代旧物,一般不易被游客注意。友松峰最为雄伟,底座庞大,洞穴迷离,登峰道路盘旋而上,道路交错,“曲邃盘纡”,石势增嶙,峰后有三棵香樟挺拔屹立,峰右侧有松树二株,与石为友,故称“友松”(图6)。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皆存,但为游客安全考虑,有两洞已经封堵。“绿墅”亭虽不复存在,但有“岁寒亭”映衬于翠竹绿树之间。瞻园近年又恢复、扩大园区,增加了延安殿(原中山王徐达的祠堂)、逐月楼等景观,与原有的移山草堂、静妙堂、普生泉、扇亭、岁寒亭、回廊、鱼池等景观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楼台亭阁,回廊曲折,山水映照,峰回路转,移步换景,悦目澄怀;书法名家的楹联、牌匾或为景点追述史实,或为景观画龙点睛,增添了园景的文化内涵。园内的“太平天国史料展”、“中山王徐达史料展”、“罗尔纲史学馆”,资料详尽,图片丰赡,历史资料丰富,因此为多所学校和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先看碑额题书,白底黑字。瞻园两字均高26厘米;瞻字宽22厘米,园字宽20厘米。字风宽博雄强,豪迈浑厚,有皇家书风气息。据碑文首句“高宗纯皇帝南巡时,赐藩署以名斋也。”知此园名为乾隆皇帝南巡时题书(图2)。蔡守题签下有墨书“100”,可能是蔡守藏品的编号。
“友松”两字,隶书。落款“张炯题,时庚申(1920)二月。”行书(图3)。拓片21.5厘米×49.5厘米,镶嵌于碑文尊辞“高宗纯”左侧。
“友松”两字的书作者张炯(1879-1959),湖南常德人。一生多从事教育工作。“题时庚申”,1920年时任湖南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曾两次任师范学校校长,两次创办中学,在教育部门的最高职位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秘书。后多从事党务工作。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可谓高官。
冉看碑又,碑文曰:瞻园,为高宗纯皇帝南巡时,赐藩署以名斋也。考园本前明中山王故邸,相传以石胜,有友松、倚云、仙人诸峰,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玲珑峭拔,曲邃盘纤,惜毁于兵燹。同治四年乙丑(1865),南昌梅少岩制军承宣是邦,重修治焉。石势增嶙,回廊曲折,纵未能尽复旧观,而胜迹犹赖以存。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夏,余承乏斯篆,公退余闲,览园已就芜,盖距乙丑又越四十年矣。今年春,爰捐赀略加修葺,补栽修竹,复其亭日“绿墅”,于西隅山坡辟一草榭,曰:“迎翠”。深林峭石,四望宜人,观斯园之兴替,慨今昔之各殊,因记而刻诸石。光绪三十年(1904)岁次甲辰夏月,顺德黄建筅并书。(图4)(钤“黄建筅印”[回文]白文印、“花农”阳文印)
此碑汉隶,方正圆润有汉《乙瑛碑》的雍容华贵,秀整端庄之态,足见功力。全拓有南皮张宫保(张之洞)咏瞻园诗,行书(图5右)。张之洞题诗:去年入瞻园,水涸不盈尺。残梅如病旭,步步生草棘。山林有重游,相隔几何日。攒蹙寸楮画,展作寻丈壁。充悦盎百卉,苔润新阴碧。丘壑涌奇诡,寻路忘曾历。
虚尝久扃橘,
旦波照席。佳处添茅茨,爱之坐忘夕。
屋乌与储胥,非关好恶辟。物态由抉发,兼遇兴会集。
传舍何足云,沧桑亦过隙。不为大功哀,岂代青君惜。
达哉张全义,不理平泉石。主人观静妙,侥仰扫陈迹。
(开县李雨亭官布政使时题日静妙斋)
奉赠花农方伯粲正,孝达张之洞稿。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后来泛称地方长官。黄建笎字花农,时任江宁布政使,故有此称。
还有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夏花农黄建笎的和诗,行书。(图5左)
公今莅瞻园,池水涨盈尺。百卉皆向荣,爱兰轻护棘。
茅茨三两椽,告成不数日。扫径待公来,种花补四壁。
梧桐展新阴,满座迎虚碧。怀古发遐思,沧桑曾几历。
俛仰千百年,雄谈惊即席。读画引兴长,不觉日将夕。
独能鉴别精,好恶两无辟。东邻有适园,同时称雅集。
盛会纵可期,但恐少闲隙。清风入我怀,乍别应深惜。
仙句天外来,以之寿金石。静坐观众妙,得此壮胜迹。
恭步宫保元韵并录以志泥爪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夏,花农黄建笎甫稿并书。(钤“花农书画”阴文印)
黄诗曰“怀古发遐思,沧桑曾几历。”即指“园为明中山王故邸,高宗南巡赐名瞻园,嗣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重加修葺,略补旧观。今年春,爰捐资略加修葺。”
张之洞与黄建筅的行书均取纵长侧势,流畅率意,各有法度,但体势相近,唯张书字形略大一些,两者堪为兄弟书。
《瞻园碑志》的书者黄建筅,字花农,生卒年月不详。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人。据《清代职官年表》载历任津海关道、湖南按察使、山东布政使,两任江宁布政使,《碑志》是他第二次任江宁布政使(光绪30年-光绪31年)期间所书。清代始正式定布政使为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钱粮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1667)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江苏则设两员,分驻江宁(南京)、苏州。瞻园为明代中山王徐达故邸,清高宗(乾隆帝)南巡赐名瞻园,后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重加修葺,略补旧观。瞻园为布政使官署,黄建筅爰捐资略加修葺,增补景观,理所当然。
《咏瞻园诗》的作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因系直隶(今河北)南皮人,人或称之为张南皮。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他毕生致力于实业和洋务,热心教育事业,关心地方文化建设。清同治二年(18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提督湖北学政,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后晋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
上述三位既是高官,也是学人,书法艺术都很精湛。而题签的这位,则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名士——蔡守(1879-1941),原名殉,更名有守,字哲夫,号检泪词人、寒琼,晚号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等等。对于书画、篆刻、诗词、博物、碑版等均有研究,多才多艺。曾任《天荒杂志》、《国粹学报》主笔、广州市图书馆馆长、国史馆纂修、南京博物院古物保存所书画金石古物鉴定研究员。入南社、贞社。著有《印林闲话》等。《民国人物大辞典》有小传。拙文《蔡守生平》刊《书法研究》1999年第4期,介绍较为详尽,兹不赘述。
瞻园历经四朝六百余年,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园。笔者曾数次游览,多为美景所陶醉。为了验证一百年前黄建笎所述景观的沧桑变化,最近特偕友人并携照相机再次游览,让照相机留下了我的感受。
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在瞻园碑廊里找到了《瞻园碑志》及张之洞的诗刻,都有残损或漶漫;黄建筅的和诗似未找到(有一块碑刻涂黑了,看不清楚),但《友松题名》是真没找到,可能已毁于“文革”期间。此幅拓片拓于70年前,又有“三高官一名士”的合作,故弥足珍贵。我们在碑廊中还发现有同治八年(1869)川东李宗羲撰书的《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光绪十二年(1886)长白李佳继昌撰书的《瞻园记》,以及江宁布政使石阡盛世瑄撰书的《瞻园雅集记》,都是研究我国园林文化和瞻园历史的宝贵资料。如果玻璃橱窗内用拓片(宣纸墨拓)的形式展示,并另附说明介绍文字,则可能更便利读者研读、观赏,也是旅游文化的大亮点。
瞻园,在夫子庙西边,本是朱元璋为吴王时的旧居,明中山王徐达府邸和清布政使衙门。清高宗皇帝乾隆年间南巡时赐名“瞻园”。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先后成为杨秀清东王府、赖汉英的官衙和幼西王萧有和的府邸,嗣毁于兵燹。同治四年乙丑(1865),南昌梅少岩制军,承宣是邦,重加修葺,略补旧观。
《瞻园碑志》所云:以石胜,有友松、倚云、仙人诸峰,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玲珑峭拔,曲邃盘纡。倚云、仙人诸峰在后门附近,“玲珑峭拔”,倚云峰还刻有“倚云峰”三字铭文,皆明代旧物,一般不易被游客注意。友松峰最为雄伟,底座庞大,洞穴迷离,登峰道路盘旋而上,道路交错,“曲邃盘纡”,石势增嶙,峰后有三棵香樟挺拔屹立,峰右侧有松树二株,与石为友,故称“友松”(图6)。磐石、伏虎、三猿诸洞皆存,但为游客安全考虑,有两洞已经封堵。“绿墅”亭虽不复存在,但有“岁寒亭”映衬于翠竹绿树之间。瞻园近年又恢复、扩大园区,增加了延安殿(原中山王徐达的祠堂)、逐月楼等景观,与原有的移山草堂、静妙堂、普生泉、扇亭、岁寒亭、回廊、鱼池等景观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楼台亭阁,回廊曲折,山水映照,峰回路转,移步换景,悦目澄怀;书法名家的楹联、牌匾或为景点追述史实,或为景观画龙点睛,增添了园景的文化内涵。园内的“太平天国史料展”、“中山王徐达史料展”、“罗尔纲史学馆”,资料详尽,图片丰赡,历史资料丰富,因此为多所学校和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