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体系的变革,使得教师更加重视对儿童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开展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当通过阅读活动、问题引导、角色扮演活动、合作活动等策略,助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教学策略;阅读活动;角色扮演;合作活動
[基金项目]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1612111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智力培育之外,也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能够更加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在实际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活动趣味性不足、幼儿表达机会不多等缺陷,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出发,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成长。
一、细化活动准备,提高口语水平
活动准备是教师开展集体活动前的环节,基于活动准备,教师不仅能够对活动中的细节有一个细致的认识,而且对幼儿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得整体活动在用心施教中走向理想的状态。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前做好准备,分析幼儿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口语学习材料,并为幼儿安排适当的口语训练活动,真正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展开口语训练前,教师可以从幼儿口语水平、活动材料安排、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活动细节的创建等方面出发,为幼儿口语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分析活动中幼儿的基本情况,如幼儿口语水平的发展程度、幼儿喜爱的口语培养方式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口语学习材料等,作为对幼儿进行口语培养的依据。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和需求,为幼儿挑选适合的学习材料,如《我爸爸》等绘本图书,以及一些简短的动画视频等,作为教学用具。紧接着,教师进行活动目标的设计,该设计作为整体活动的指引,在不断落实目标的同时,真正地提高对幼儿口语培养的效果。最后,教师再安排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提升口语水平。基于系统的备课,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口语水平。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口语训练前细致地备课,能够让整体活动开展得更加流畅,使幼儿真正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分析,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开展阅读活动,丰富词句内容
阅读是幼儿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能够打开视野,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中包含许多新词汇,能够帮助幼儿打好语言基础,丰富词句内容。所以,为了促使幼儿的词汇积累更加丰富,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让幼儿通过阅读行为,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锻炼自己的发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朗读比赛,让幼儿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促进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组织幼儿阅读《好妈妈》的绘本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有序的活动促进幼儿进行词句的积累。首先,教师组织幼儿通读绘本,让幼儿检验自己已经熟知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汇还没了解等。其次,教师为幼儿进行范读,让幼儿认识到绘本当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读音,进行词句积累。紧接着,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对绘本进行复述,从而熟练地掌握绘本当中词语的每一个发音。之后,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让幼儿饱含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进行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实现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这样,幼儿能够从基础层面出发,掌握绘本当中的词句,实现语言的积累,也能够在趣味性的比赛中主动地进行情感表达能力的锻炼,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
可以看出,教师为幼儿创建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实现对词句等知识的有效积累,促使幼儿在真正进行语言表达时做到有话可说,从而切实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问题引导,提升倾听理解
倾听理解是实现语言有效表达的前提。问题是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的渠道,基于问题,教师可以向幼儿传递基础知识,幼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双方在相互倾听理解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教师过度重视活动的时间利用率,多采用师讲幼听的方式单向对幼儿灌输知识,使得幼儿无法根据教师的话语进行倾听理解。为了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有必要利用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倾听理解的条件,促使学生在聆听问题、理解问题中建立对话交流。
以“纸宝宝洗完澡”的幼儿科学类集体活动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应用,搭建师幼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幼儿具备对教师的话语进行倾听理解的能力。“纸宝宝洗完澡”的科学活动主要讲解了不同纸张在水中的变化。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提出“不同的纸张在水中发生的变化相同吗”的问题,让幼儿在对问题进行倾听和理解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纸张入水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提高幼儿诉说自己想法的能力。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向幼儿提出“通过观察,不同纸张在入水后的结果怎样呢”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倾听理解,让幼儿结合实际观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幼儿完成实践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通过活动,你有什么认识呢”的问题,让幼儿对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发展幼儿的归纳能力,使幼儿学会精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使用问题贯穿集体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教师话语进行倾听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在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想法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四、设立角色扮演,创设语言环境
兴趣是让幼儿产生语言表达的动力,而趣味性的语言环境是让幼儿生成兴趣的基础。从幼儿集体活动可以看到,当活动的方式有趣、灵动时,幼儿会主动地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强化自身在活动中的参与性。所以,为了促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激活,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熟知的动画和童话故事,为幼儿创建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拥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环境,以便幼儿在尝试角色的扮演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兴趣。 以《狼来了》的故事为例,其中讲述了一个小孩儿辜负人们的信任,最后食得恶果的故事。在一开始,小孩儿撒谎说有狼来了,村民趕忙过来帮助小孩儿,却发现被小孩儿所骗。之后小孩儿又重复骗人的过程,反复几次村民都不再信任小孩儿,而当狼真的来了,小孩儿再向村民呼救,却已经因为失去信任而得不到村民的帮助。这个故事中包含小孩儿、村民等多个人物角色以及丰富的对话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对故事进行改编,理清其中主要包含哪些人物,以及每个人物所对应的话语。之后,幼儿自由进行组队,并进行角色的挑选。最后,幼儿还原故事的剧情,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营造出灵动的语言表达环境。
由此看出,教师利用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促进语言环境的创建,强化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性,让幼儿感知学习上的趣味性,从而主动地进行语言的表达。
五、创建合作活动,促进交流表达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要求后,教师就开始将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入幼儿集体活动之中,成为发展幼儿合作素质的有效形式。交流表达是沟通同组幼儿不同思想的途径,所以为了让幼儿基于活动的方式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借助合作活动的创建,让幼儿拥有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以便在发挥合作学习活动优势中,真正地提高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
比如在开展“变废为宝”的美工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发散幼儿的思维,教师为幼儿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哪些废弃物能够再次进行利用,成为工艺品呢”的问题。随后,教师为幼儿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创新性设想,构思对废弃物重新设计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为幼儿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让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在小组中向同伴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幼儿在清晰地表述自己所思所想中,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幼儿也可以获得新的设想,从而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工艺品。此外,在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时,教师要起到对幼儿进行指导的作用,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合作交流之中,在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桥梁,促使幼儿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表达可能,逐步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成长。在幼儿合作交流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结果展示的平台,让幼儿试着描述本组的讨论情况以及最终的讨论结果,使幼儿在不断进行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中促进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也可以设定“问答”环节,让其他幼儿进行提问,使不同小组的幼儿在交流中能够获得更多新颖的思维,得到更多交流的机会。
可见,合作交流活动的创建,能够让幼儿拥有更多自主交流的机会,使得幼儿在交换彼此思想的过程中,真正地利用语言来达到沟通的效果,促进幼儿交流表达的进步。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急于一时,为了真正地让幼儿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应当保持耐心,不断地进行集体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够逐步探索出一条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从而逐步落实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教学策略;阅读活动;角色扮演;合作活動
[基金项目]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1612111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智力培育之外,也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能够更加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在实际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活动趣味性不足、幼儿表达机会不多等缺陷,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出发,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成长。
一、细化活动准备,提高口语水平
活动准备是教师开展集体活动前的环节,基于活动准备,教师不仅能够对活动中的细节有一个细致的认识,而且对幼儿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得整体活动在用心施教中走向理想的状态。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前做好准备,分析幼儿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口语学习材料,并为幼儿安排适当的口语训练活动,真正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展开口语训练前,教师可以从幼儿口语水平、活动材料安排、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活动细节的创建等方面出发,为幼儿口语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分析活动中幼儿的基本情况,如幼儿口语水平的发展程度、幼儿喜爱的口语培养方式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口语学习材料等,作为对幼儿进行口语培养的依据。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和需求,为幼儿挑选适合的学习材料,如《我爸爸》等绘本图书,以及一些简短的动画视频等,作为教学用具。紧接着,教师进行活动目标的设计,该设计作为整体活动的指引,在不断落实目标的同时,真正地提高对幼儿口语培养的效果。最后,教师再安排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提升口语水平。基于系统的备课,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口语水平。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口语训练前细致地备课,能够让整体活动开展得更加流畅,使幼儿真正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分析,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开展阅读活动,丰富词句内容
阅读是幼儿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能够打开视野,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中包含许多新词汇,能够帮助幼儿打好语言基础,丰富词句内容。所以,为了促使幼儿的词汇积累更加丰富,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让幼儿通过阅读行为,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锻炼自己的发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朗读比赛,让幼儿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促进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组织幼儿阅读《好妈妈》的绘本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有序的活动促进幼儿进行词句的积累。首先,教师组织幼儿通读绘本,让幼儿检验自己已经熟知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汇还没了解等。其次,教师为幼儿进行范读,让幼儿认识到绘本当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读音,进行词句积累。紧接着,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对绘本进行复述,从而熟练地掌握绘本当中词语的每一个发音。之后,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让幼儿饱含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进行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实现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这样,幼儿能够从基础层面出发,掌握绘本当中的词句,实现语言的积累,也能够在趣味性的比赛中主动地进行情感表达能力的锻炼,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
可以看出,教师为幼儿创建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实现对词句等知识的有效积累,促使幼儿在真正进行语言表达时做到有话可说,从而切实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问题引导,提升倾听理解
倾听理解是实现语言有效表达的前提。问题是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的渠道,基于问题,教师可以向幼儿传递基础知识,幼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双方在相互倾听理解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教师过度重视活动的时间利用率,多采用师讲幼听的方式单向对幼儿灌输知识,使得幼儿无法根据教师的话语进行倾听理解。为了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有必要利用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倾听理解的条件,促使学生在聆听问题、理解问题中建立对话交流。
以“纸宝宝洗完澡”的幼儿科学类集体活动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应用,搭建师幼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幼儿具备对教师的话语进行倾听理解的能力。“纸宝宝洗完澡”的科学活动主要讲解了不同纸张在水中的变化。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提出“不同的纸张在水中发生的变化相同吗”的问题,让幼儿在对问题进行倾听和理解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纸张入水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提高幼儿诉说自己想法的能力。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向幼儿提出“通过观察,不同纸张在入水后的结果怎样呢”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倾听理解,让幼儿结合实际观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幼儿完成实践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通过活动,你有什么认识呢”的问题,让幼儿对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发展幼儿的归纳能力,使幼儿学会精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使用问题贯穿集体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教师话语进行倾听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在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想法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四、设立角色扮演,创设语言环境
兴趣是让幼儿产生语言表达的动力,而趣味性的语言环境是让幼儿生成兴趣的基础。从幼儿集体活动可以看到,当活动的方式有趣、灵动时,幼儿会主动地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强化自身在活动中的参与性。所以,为了促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激活,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熟知的动画和童话故事,为幼儿创建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拥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环境,以便幼儿在尝试角色的扮演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兴趣。 以《狼来了》的故事为例,其中讲述了一个小孩儿辜负人们的信任,最后食得恶果的故事。在一开始,小孩儿撒谎说有狼来了,村民趕忙过来帮助小孩儿,却发现被小孩儿所骗。之后小孩儿又重复骗人的过程,反复几次村民都不再信任小孩儿,而当狼真的来了,小孩儿再向村民呼救,却已经因为失去信任而得不到村民的帮助。这个故事中包含小孩儿、村民等多个人物角色以及丰富的对话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对故事进行改编,理清其中主要包含哪些人物,以及每个人物所对应的话语。之后,幼儿自由进行组队,并进行角色的挑选。最后,幼儿还原故事的剧情,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营造出灵动的语言表达环境。
由此看出,教师利用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促进语言环境的创建,强化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性,让幼儿感知学习上的趣味性,从而主动地进行语言的表达。
五、创建合作活动,促进交流表达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要求后,教师就开始将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入幼儿集体活动之中,成为发展幼儿合作素质的有效形式。交流表达是沟通同组幼儿不同思想的途径,所以为了让幼儿基于活动的方式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借助合作活动的创建,让幼儿拥有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以便在发挥合作学习活动优势中,真正地提高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
比如在开展“变废为宝”的美工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发散幼儿的思维,教师为幼儿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哪些废弃物能够再次进行利用,成为工艺品呢”的问题。随后,教师为幼儿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创新性设想,构思对废弃物重新设计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为幼儿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让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在小组中向同伴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幼儿在清晰地表述自己所思所想中,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幼儿也可以获得新的设想,从而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工艺品。此外,在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时,教师要起到对幼儿进行指导的作用,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合作交流之中,在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桥梁,促使幼儿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表达可能,逐步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成长。在幼儿合作交流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结果展示的平台,让幼儿试着描述本组的讨论情况以及最终的讨论结果,使幼儿在不断进行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中促进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也可以设定“问答”环节,让其他幼儿进行提问,使不同小组的幼儿在交流中能够获得更多新颖的思维,得到更多交流的机会。
可见,合作交流活动的创建,能够让幼儿拥有更多自主交流的机会,使得幼儿在交换彼此思想的过程中,真正地利用语言来达到沟通的效果,促进幼儿交流表达的进步。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急于一时,为了真正地让幼儿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应当保持耐心,不断地进行集体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够逐步探索出一条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从而逐步落实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