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误解了“平衡发展”的真实含义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多年,中国人往东部大城市走,土地的配置向中西部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倾斜,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手段,把地的配置方向和人的流动方向来了反向操作。
  人和地的配置脱节,人的城市化进程远慢于土地的城市化进程,结果就是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放松(特)大城市的土地供应管制。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开始发展出口驱动型的制造业,两个力量夹击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发展制造业和服务影响的竞争力。
  流动人口往东南沿海和中西部的核心大城市流动,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趋势是加强的。
  而土地的变化呢?中国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搞平衡发展,而我们对平衡发展是怎样理解的呢?均匀发展。
  我最近的一本书《大国大城》里特别区分了这两个概念,平衡发展是人均收入的均等化,而人均收入的均等化是在空间积聚的过程中实现的,由于我们对这个道理不理解,我们追求的是人口和经济资源均衡分布,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把资源往中国的中西部导入,包括中小城市。
  这张图是中国的中西部省份在中国全国的土地供应当中所占的份额,可以看到2003年是非常清楚的拐点,之前中西部所占的土地份额是下降的,这是正常的,当时人是往东部流动的,东部的土地供应份额上升,中西部的土地份额下降。
  2003年以后出现了拐点,把土地供应大量导入到中西部地区,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份额持续上升,人口在流出,土地供应在流入。
  土地供应指标在中西部建了大量的工业园和新城。
  中国的工业园建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是每个县级单位都有一个工业园,全球的工业发展是集聚发展的,只有中国是离散发展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全国大概有3000个新城,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到底怎么度量测算的,我不知道。
  于是我自己做了研究,带着我的团队从网上找能够收集到新区的规划,中国绝大多数新区建设都有规划的,这个规划里面我们知道了要建多大面积,容纳多少人口。
  根据我们的数据,将近670多个新城,其中有人口规划的新城大概458个,规划容纳人口接近2亿,大家去想如果这不到500个新城在中国将近3000个新城里是具有代表性的话,全国新城容纳人口12亿;如果不具有代表性,12亿打对折是保守的估计6亿人口,意味着住建部、国土资源部有官员出来说据他所知,全国范围内不出现住房短缺的问题,这句话还真有点对。
  问题在哪里?空间分布出问题了,总量是够的,问题是大量房子建在人口流出地,这是今天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基本问题。
  政府建新城工业园的钱是政府借来的,借的钱投资下去了,楼造好了,基础设施造好了,工业园造好了,没有招商引资足够的企业进驻,房子没有卖掉,结果债务就成了中国今天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问题。
  图1:截至2006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
  图2:截至2010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
  图3:截至2014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
  根据我们对新城的研究,2006年好像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建设量比较大,到2010年,经过了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以后,很多的投资通过新城建设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大量的在中西部。
  2014年,根据收集的数据,新城的建设全国各地普遍开花,颜色最深的在辽宁。
  为什么辽宁经济特别差,地方政府成绩特别的明显?就是建新城市。不管是数量还是面积,大量的新城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而且这个新城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房地产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别。
  我这里特别要岔开一句,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传统的观念,城市不能摊大饼,我前面讲的新城,大量建得特别大,而且距离所在的主城区特别远,根据我的样本,平均每个新城能容纳的人口,规划当中人口是42万,平均值,距离所在的老城平均是25公里,大家不要小看25公里,天安门广场往南50公里到河北了,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连半径都没有10公里的,25公里是什么?就是拉开了和老城很远的距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收紧,人口在持续流入,三四线城市再建新城,而且建的新城离老城比较远,建得还很大,人口流出地,土地供应充分,房子建得太多了。
  2003年,中国在有一些地方是收紧土地供应,有一些地方是放松土地供应的,我就分成两组,一组是土地供应增加组,一组是减少组。
  就是2003年这个城市在全国的土地供应当中所占的份额是提高的还是减少的。
  这张图中的红线,土地供应减少,2003年之前,平均的土地供应略高于土地供应,2003年开始往下,增长趋势放缓了,蓝色部分是总体保证土地供应增长的趋势。
  怎样影响房价的呢?土地放松和收紧发生在什么地方?
  中国土地供应在2003年收紧的地方就是曾经土地供应多的、沿海的、人口密度高的、人均GDP高的地方,是人口流入地。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在一个市场经济框架下怎么会在人口流入地、人口密度高的、人均GDP比较高的地方,土地供应是减少的,不造房子的?世界上有没有第二个市场经济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
  市场经济规律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
  先看结果,这张图的上面一条线是土地供应减少组,下面是土地供应增加组,2003年之前两条线,房价上升不快,几乎是平行的,2003年之后开始变化了,左边的线增加更快。
  看下面这张图,用数据计算房价和工资比,这是最接近房价收入比的数据,上面的线是土地供应减少组,下面是土地供应增加组,2003年之前两组是微微下滑的,而且是同趋势,2003年以后,土地供应增加组房价是微弱下降的,土地供应收紧组房价整体往上走。
  这两者的分化,惟一的差别就是土地供应,就是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应,有供应的地方没有需求,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希望我今天讲的数据能够说服大家,我更希望能够说服政府。
  要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政策很简单。必须且只有增加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應。因为住房供应,有的时候可以不通过土地供应来增加。
  首先是放开建设用地总量管制,吸纳人口数量和住房库存挂钩,不要再严格限制一线城市的用地。
  很多人说一线城市没有地了,一线城市真的没有地吗?东京圈的辐射半径可以达到50公里,上海大概是多少呢?大概半径在20公里到30公里左右,如果上海未来对标东京成为都市圈的话,上海的土地供应余地还早着呢。
  现在上海的政府界流行一个看法,上海开发程度太高了,高达45%了,这个指标算错了,或者说跟东京不可比,因为上海市的管辖面积只有东京圈的二分之一,分母是更小的时候,算一个建设用地指标的占比当然就会高上去,用这个指标来说上海的建设用地指标已经供应太多了,将严重制约未来城市发展的土地供应,并且会按照前面讲的思路,助推房价上涨。
  第二,建设用地的内部,哪怕是总量不变可以动结构,包括工业和商业的比例、商业和住宅的比例。
  第三是住宅容积率的问题,未来要对标纽约,建筑形态上是否有可能在市中心一些建筑对标纽约的曼哈顿。如果容积率的问题不解决,中心城区的供应不增加,会溢出到商业成本,会影响竞争力,最后导致对标纽约的道路只会更慢。(本文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6月13日举办的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上发表的演讲整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工程为宝沃印度工厂一期建设工程场地平整项目,项目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市恰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占地约22.6公顷,主要包括土石方、挡土墙、围墙、截洪沟和护坡分项工程。该项目位于山体南侧,且该地区雨季降水量较大,集中于每年6月底至10月初,雨量充沛且集中,因此做好场地内排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场平工程;截洪沟;降水量  1、项目及地理环境简介  1.1 地理环境简介  该项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了如何在基于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的选择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提出了一些选择的方法和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维修方式  在当前核电站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期可靠性的选择问题,在维修方式方面,进一步更加有效的进行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1、核电站可靠性发展情况  设备可靠
期刊
【摘要】反应位移法是目前地下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非线性动力时程法作为数值模拟的手段是对反应位移法的对比和补充。本文用反应位移法和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北京某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E2地震作用下的位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位移结果差别较小,进一步说明两者的结合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轨道交通;E2地震作用;反应位移法;数值模拟  1、引言  随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按照“绿色、生态、文化、宜居”的规划理念,将修复运河生态和再现历史文化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优化了用地布局,提出了景观风貌控制要求,希望为国内其他地区滨水景观带规划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景观带;景观风貌  1、研究背景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经浙、苏、鲁、冀四省及京、津两市,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
期刊
【摘要】新思想、新观念的快速传播,国际化与同一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与民族,区域个性与文化差别越来越小,然而此刻,我们似乎更应发觉我们中华民族那悠久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福祉,正应该提炼我们自己文化的精粹,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让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风尚。作为景观设计从业者,我想,新中式景观将成为未来中国景观的风向标,将以更加精良更加地道的作品呈现给世人。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继承与发
期刊
【摘要】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通过造价计算的办法,就高层建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首先从结构造价方面对高层建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个原材料成本进行经济性分析,然后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钢结构较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性更高,更适用于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升建筑经济性。  【关键词】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经济性  1、工程概况对比  本文选择XX市的
期刊
【摘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在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就要解决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控制。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机电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机电安装过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是深刻决定和影响现代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综合性组织开
期刊
【摘要】道路工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道路工程对经济快速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意义。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步入交通事业发展鼎盛阶段,全国各地大力开展道路工程建设,在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道路交通工程大力建设同时,很多地区出现了道路工程项目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情况,道路工程造价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针对城市道路工程造价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成确保道路工程建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凸出,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断加强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可为投资人的投资能力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还可起到降低成本投入、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等作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提高控制的有效性,来全面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整个建筑工程的环节中,建筑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工程的造价,指的是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所花费的整体费用。从资金的筹集到竣工验收的所有费用都被纳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建筑的原料采购、建筑的工程安装、设备工具的购入和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等都可以被纳入建筑工程的造价中。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