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年眉间雪,此时心上意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冬之后,我就开始思念一场雪—悄无声息的大雪,一夜鹅羽纷纷,即刻覆染天地。
  下雪天,适合酽茶与诗话。呼知己一人,围炉夜谈,从不多求来客;偶而也有临枝赏木的不凡心情,婉叹“枝弱不胜雪”的柔软,却折服于“中心无蠹虫”的坚诚;抑或什么也不做,闭门垂帘,不看雪,只听雪,覆雪之下竹声清脆,便知今冬的雪已下得重了。
  觉得奇妙,我爱的咏雪诗,几乎都出自白居易之手。他其实是个很恋世的人,屡次写雪,却少有携带“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番空灵,多着眼于一些细枝末节,平淡起笔,意境幽远而有暖意。
  初次读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时,并非冬季,但已入夜,有种晚风独具的清寒。这十个字,白居易写的不是雪景,他在写听雪的姿态。守着室内灯火如豆,只静坐,听雪花簌簌伴着风啸声,若有炉烟袅袅,便闭目养神,怡然晏晏。
  静谧里,一句诗也能化作清脆的竹响,惊走旁侧的多余,天地之大,只留下忽觉雪纷飞的岁月陪着我们,消遣一个平凡而殊美的夜晚。
  某日,无意中读到一句话:“不论山不山居,写不写作,我们都在老去。”那刻不知怎地,偏偏就忆起了这首《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临竹听雪,把我拉回儿時景致,有山风有夜月的村居故年,暮色暗沉下来,雨雪声就变得格外清晰,响在耳畔心间。往事历历,一眨眼时过境迁,昏昏已阔别多年。
  有些事,不论做或不做,我们都在老去。这不是感慨,是事实。正因如此坦然,所以才会愈发觉得“时闻折竹声”更像一番致意,致那些匆匆的逝去,以一种莞然不迫的现时。懂得每个日子都珍贵,除了汲汲营营,还要为自己留出听雪的夜。也不去想省下的时光用在何处,索性浪费光阴、虚度朝暮。短暂的虚无里,内心填充得瓷实盈满。
  读诗的当下,诗里忍冬未谢,而纷雪犹在。古人总有独特的方式去记录他们的冬季,比如画消寒图。《帝京景物略》就曾记载:“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八十一瓣梅花,日日点染,不觉重复与无聊,反反复复间一冬便这样过去。
  这是越冬的日历,也是人心的日历。春花秋月,夏夜冬雪,每个季度、每个节气看似闲情散逸,可都有自己许给自己的一种仪式感,郑重、虔挚,是赠予自己的纪念。
  春沐花,夏临荷,秋拾叶,冬听雪。一年复来归,周而循环,岁月走得漫不经心又决绝,它一路向前,播种下无可逆转的苍老,以及生命的天高云淡。经年已然消融的雪,再带不来竹声与人听,然而它必然流入初春的清溪,滋养另一程光阴。
  以至于一冬又一冬,很久后,还能让人记得那听雪的姿态。
  什么都会变,世事无常,人心无常。但我想,直到老去,“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应还会是我很喜欢的诗句,静气而从容。
其他文献
翩若惊鸿无意,月色里迷离;疏影凌波出尘,流风飞白衣。鼓乐声起,玉笛音碎,灯影摇碎风月里。那一段錦绣华年里,你一舞倾城,我铭记此生。
期刊
私以为,沉迷于昆曲的人,无论是作者还是听众,定都是温柔细致之人。要有多少耐心才能将吴侬软语、少女情怀裁成曲目;又要用多少日夜不息的琢磨,才能领悟戏文之美。  古人常常斥责戏子是“小巧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昆曲却绝非如此。它巧丽雅致,像是扇子上的描金山水,映衬着戏中的金粉画廊、才子佳人。  昆曲源于江浙,兴盛于明清。一方小小戏台,几人几曲几扇几舞,自成一片天地。曲调婉转清丽,一如江南的白墙黑瓦,初见
期刊
夏日阳光透过蓊郁的叶片洒下一地碎金,左芬光脚在草地上肆意跑着,和风中欢快地喊道:“哥哥……快来看啊。”一转头却不是哥哥,背后的花树不知何时变成了高高的庙堂,她不由焦急地大叫出声。睁开眼时,见侍女慌忙进来掌灯,才知是梦。  这是她入宫的第八年。  年幼时,她也曾整夜梦到洛阳春景,只是多久没做过这样的梦了?左芬心里怅然。用过早饭,她换上正式礼服,今天是皇后生辰,她不能迟到,也不该早到,最好跟着各宫贺寿
期刊
愈是年长,回忆往事愈是吃力,不如年少时记忆深刻。当如花琳琅、繁华风景都一一赏完,蓦然回首才恍然发现,昔日海誓山盟的故人如今已再无音讯。诸般旧事要一一道清,当真不易。  谁曾说过要剪一段流光,系我半生滄桑。而今人事凋零,倏忽间,时光就从花明柳媚的春日瘦成了萧条严冬。韶光容易抛旧人,转眼间豆蔻光阴已成繁烟往事,再没有多少青葱岁月可供蹉跎。更怕来年再回首时,如今的繁艳也渐成为单薄的怀念。年华是纺娘手里不
期刊
看多了古装偶像剧,本攻发现“自古男二招人爱”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跟正经无趣的男主比,男二人設别致,让人眼前一亮;男二爱女主而不得,却又无私奉献,惹人泪目。这样的男二,最适合抱走啦!
期刊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圆形画幅中的水乡古镇似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国画。实际上,圆形構图也是古典园林的常用造景之法,谓之月洞、花窗。它含蓄灵动,清圆如月,似词中小令般柔婉美好。而月洞中的女子,只愿自己的心事如月般圆满。
期刊
那年,唐都长安南郊的桃花开了,盈盈堆在枝头。风吹过时,花瓣簌簌落下,如诗如画。崔护一袭白衣青衫,眉梢眼角都写满期盼,远道而来,找寻让他魂牵梦绕的身影。去年春日他闲游南郊,推开了一扇门,也推开了一个悠长美妙的梦境。他把桃花镶嵌在诗里,那扇门扉记住了他冒昧的造访,而他的诗记住了那个桃花般的女子。  人面桃花的邂逅,给长安点染了胭脂色,让那个厚重巍峨的城池瞬间温柔起来。长安花开依旧,桃色纷纭,只是有些缘
期刊
凤城山黑风寨里住着一只三百岁的猫妖,芳名小柔。小柔酷爱美食,时常上山打猎。只是最近时运不济,屡屡空手而回。在啃了几天竹笋蕨菜小蘑菇后,小柔决定去镇里碰碰运气。  那夜月光皎洁,小柔在小镇破庙横梁上坐定,闻到空气里有老鼠气息,决定守株待鼠,可谁知来的却是个巨鼠。它有犀牛那般大,在发现横梁上的小柔后,阴恻恻地亮出獠牙扑了过来。  正当小柔哀叹此命休矣时,一柄长剑如流星划过,鼠妖留下一个狰狞的怪笑后仓皇
期刊
若不是孔夫子,谁还记得南子?卫国后宫里,南子是一只浅笑媚语的蝶,做了一生浪漫多情梦,最后史官评她“美而淫”,历史的长门从此将她幽禁。若非夫子,哪有世人眼中不一样的南子。  子见南子,时在定公十五年。彼時孔子年近花甲,而南子花信刚过,年华正好。这场约会惊动朝野。圣人之德有如日月之辉,屈身拜见一个名德毁坏的女子,多少有些不成体统。  放在今日,南子该有多冤。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在好年华里爱一个年貌相称
期刊
暮春时节,落花成阵,又是一年芒种时。还记得以前大观园中,依着闺中习俗,她们都会在芒种这天盛装打扮,将锦缎裁就的丝带系上枝头,恭谨地送众花神退位。今年的落花时节,她却再没有细裁丝锦的兴致了,只是闲看桃梢褪粉,荷角试花。  开至荼 花事了,这是麝月曾抽得的花签,亦是她后来的宿命。家破人亡之后,她注定是最后退场的人,注定只能立在暮春时节的荼 架下,独自承受一场曲终人散的凄凉。  书中未曾细写过她的风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