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本文从实验入手,比较整合与单一的核心训练,在训练中对人体的核心区肌肉激活的程度。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术科组武术学院男女生各10人以及学科组康复系男女生各10人共计40人进行实验、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以用来提高运动能力,稳定性,灵活性,帮助恢复,减少和预防损伤。
关键词 单一 整合 核心训练 激活 比较
单一的核心训练是指躯干的中心部位肌肉(只是腹部和腰部的肌肉)所进行的单关节的训练。整合核心训练是指包括躯干中心的肌肉和躯干远端肌肉(包括肩部肌肉和臀部肌肉)共同参与的多关节的多平面的、不稳定的训练。有无数的运动训练主要是进行单一的核心的躯干肌肉群(腹部和腰部),大多数人认为单一的核心训练较大程度地锻炼躯干的中心肌肉群,而整合核心训练虽然锻炼躯干中心肌肉的同时也有锻炼躯干远端的肌肉,但对躯干中心肌肉群的锻炼的程度明显小于单一的核心训练,但却没有具体的资料文献证明结果真正如人们所想那样。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一组术科组: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20名,女生10名,男生10名(运动水平都属二级以上)。
第二组学科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康复专业学生20名,女生10,男生1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百链云搜素引擎、EBSCO数据库查阅外国相关文献,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收集及整理大量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核心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功能性测试方法等,为本文打下基础。
2.实验法。实验器材:2公斤实心球,起点标志线,皮尺。测试流程:为了避免两次测试结果相互影响分别进行两次实验测试,每次测试在一周的第一天。每次测试前,先慢跑5分钟,再进行10分钟的动态牵拉,再进行相应的核心激活练习。
3.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测试结果统计并使用spss17.0对测试结果先做正态分布情况检验,并分别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配对样本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两组男生不同激活后最大能力抛实心球结果及分析
1.单一激活:经单一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男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三种实心球抛法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但大体上两组男生显著性差异并不明显,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虽然术科组男生总体有从事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已具备核心能力的基础,但学科组男生生活在有体育氛围的校园中,部分男生也有健身锻炼的习惯,也具备相当的核心能力;术科组男生从身高、体重等方面与学科组男生相比也并无显著性差异,所以也是造成两组男生核心能力显著性差异不明显的原因。
2.整合激活:经整合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男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四种激活后的最大能力抛实心球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所以大体上两组男生整合激活后即时核心表现力术科组比学科组要好,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整合核心激活对于有运动经历的人群具有更进一步的发掘其核心能力的效果,但两组的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讲并不特别明显,所以以后的实验被试应挑选术科组像重竞技项目等的男生,与学科组基本没有从事运动的男生进行实验,使选材具有代表性。
(二)两组女生不同激活后最大能力抛实心球结果及分析
1.单一激活:经单一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女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单一激活后,其中四项抛实心球两组女生对比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但大体上两组对比并不特别明显,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虽然术科组女生较学科组女生总体上经历过长时间的运动经历,可能已具备相对自身较好的核心能力,但其核心力量由于性别关系本身较弱,与没有运动经历的学科组女生相比显著性差异就并不特别明显。
2.整合激活:经整合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女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仅有两项整合核心激活后的抛实心球两组对比差异性明显,较先前单一核心激活后的两组对比结果更不明显,造成此结果可能是整合核心激活更好了发掘了没有运动经历的女生,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即时的核心表现力,使两组女生核心表现力的显著性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以后的实验中,更要考虑被试选材所具有的代表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整合核心激活对有专项训练及长时间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群具有较好的发掘其核心区肌肉潜力的效果。但不排除对于运动能力较强或核心表现力较强人群,整合核心激活对其即时的激活或较大提升核心潜力的效果并不明显。整合核心激活针对于没有运动经历的人群具有良好的发掘其核心区肌肉潜力和提高其核心表现力的效果。
(二)建议
掌握多种整合的核心以及单一的核心训练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日常活动更加容易提高工作负荷能力,并减少受伤的几率,以及有效防止许多如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病理性改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2] 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2).
摘 要 本文从实验入手,比较整合与单一的核心训练,在训练中对人体的核心区肌肉激活的程度。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术科组武术学院男女生各10人以及学科组康复系男女生各10人共计40人进行实验、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以用来提高运动能力,稳定性,灵活性,帮助恢复,减少和预防损伤。
关键词 单一 整合 核心训练 激活 比较
单一的核心训练是指躯干的中心部位肌肉(只是腹部和腰部的肌肉)所进行的单关节的训练。整合核心训练是指包括躯干中心的肌肉和躯干远端肌肉(包括肩部肌肉和臀部肌肉)共同参与的多关节的多平面的、不稳定的训练。有无数的运动训练主要是进行单一的核心的躯干肌肉群(腹部和腰部),大多数人认为单一的核心训练较大程度地锻炼躯干的中心肌肉群,而整合核心训练虽然锻炼躯干中心肌肉的同时也有锻炼躯干远端的肌肉,但对躯干中心肌肉群的锻炼的程度明显小于单一的核心训练,但却没有具体的资料文献证明结果真正如人们所想那样。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一组术科组: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20名,女生10名,男生10名(运动水平都属二级以上)。
第二组学科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康复专业学生20名,女生10,男生1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百链云搜素引擎、EBSCO数据库查阅外国相关文献,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收集及整理大量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核心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功能性测试方法等,为本文打下基础。
2.实验法。实验器材:2公斤实心球,起点标志线,皮尺。测试流程:为了避免两次测试结果相互影响分别进行两次实验测试,每次测试在一周的第一天。每次测试前,先慢跑5分钟,再进行10分钟的动态牵拉,再进行相应的核心激活练习。
3.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测试结果统计并使用spss17.0对测试结果先做正态分布情况检验,并分别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配对样本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两组男生不同激活后最大能力抛实心球结果及分析
1.单一激活:经单一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男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三种实心球抛法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但大体上两组男生显著性差异并不明显,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虽然术科组男生总体有从事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已具备核心能力的基础,但学科组男生生活在有体育氛围的校园中,部分男生也有健身锻炼的习惯,也具备相当的核心能力;术科组男生从身高、体重等方面与学科组男生相比也并无显著性差异,所以也是造成两组男生核心能力显著性差异不明显的原因。
2.整合激活:经整合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男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四种激活后的最大能力抛实心球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所以大体上两组男生整合激活后即时核心表现力术科组比学科组要好,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整合核心激活对于有运动经历的人群具有更进一步的发掘其核心能力的效果,但两组的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讲并不特别明显,所以以后的实验被试应挑选术科组像重竞技项目等的男生,与学科组基本没有从事运动的男生进行实验,使选材具有代表性。
(二)两组女生不同激活后最大能力抛实心球结果及分析
1.单一激活:经单一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女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单一激活后,其中四项抛实心球两组女生对比显著性差异(P值)较明显,但大体上两组对比并不特别明显,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虽然术科组女生较学科组女生总体上经历过长时间的运动经历,可能已具备相对自身较好的核心能力,但其核心力量由于性别关系本身较弱,与没有运动经历的学科组女生相比显著性差异就并不特别明显。
2.整合激活:经整合核心激活后术科组与学科组女生最大能力抛实心球对比,其中仅有两项整合核心激活后的抛实心球两组对比差异性明显,较先前单一核心激活后的两组对比结果更不明显,造成此结果可能是整合核心激活更好了发掘了没有运动经历的女生,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即时的核心表现力,使两组女生核心表现力的显著性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以后的实验中,更要考虑被试选材所具有的代表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整合核心激活对有专项训练及长时间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群具有较好的发掘其核心区肌肉潜力的效果。但不排除对于运动能力较强或核心表现力较强人群,整合核心激活对其即时的激活或较大提升核心潜力的效果并不明显。整合核心激活针对于没有运动经历的人群具有良好的发掘其核心区肌肉潜力和提高其核心表现力的效果。
(二)建议
掌握多种整合的核心以及单一的核心训练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日常活动更加容易提高工作负荷能力,并减少受伤的几率,以及有效防止许多如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病理性改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2] 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