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17-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ZDA228)(以下简称“重大课题”)研讨会及第二批试点学校启动会议在重庆市珊瑚浦辉实验小学顺利召开。“重大课题”主持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及来自全国“重大课题”的首批试点学校和准备参加第二批试点学校的学校校长、中小学体育教师共计2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目前,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和久坐行为的增加持续影响着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如何从国家视角推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家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重大课题”总课题组基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LA150010)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积累的实践经验,再度起航,从“建设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活力校园”“推进家校联动”“实施运动智能监控”“‘校长挑战杯’奖励计划”等5个方面内容着力干预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据汪晓赞介绍,其具体干预目标可分为4个方面:一是,提供儿童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和优质环境,以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久坐行为;二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和平台,最大化地帮助儿童青少年理解和实践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三是,帮助儿童青少年正确认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形成主动积极参与运动以及影响他人健康行为的素质和能力;四是,探索综合性干预项目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实际效果。
本次会议,“重大课题”首批试点的34所学校向与会人员围绕上述5方面的干预内容展示了各自学校的实施方案。整体而言,首批试点学校展示的选题方案较为新颖,立意明确。与会学校的教师告诉记者,通过本次展示交流,他们获得了较多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为更顺利地开展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汪晓赞教授也指出,本次展示有些方面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对总课题组下发的总的综合性运动干预方案的“干预内容”和“方案实施”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前测数据未及时提交,实施方案的修订未如期完成。对此,汪晓赞教授表示,希望课题组成员要保持初心,要一如既往地坚守研究岗位,保质保量,并按时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本次活动期间,汪晓赞基于首批试点学校的汇报情况及第二批43所试点学校启动工作开展的需要,分别作了题为《首批试点学校综合性运动干预实施方案总体情况介绍》和《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介绍》的专题讲座。她强调:本课题的主要干预思路就是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以及儿童青少年动作学习与发展规律,打造优质的适合3~18岁阶段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课内外体育教育一体化,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建设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校内外良好环境;设计校长杯奖励计划,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改进功能,促进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乐于参与运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大数据云平台,精准干预、科学布局,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课题组相关成员告诉记者,课题组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贯彻落实“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热衷于运动”培养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手打造了“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引入文化课的微运动、关注教职工健康促进,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更广、更高、更新的发展方向,带动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投身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研究;同时,设计、设置“校长杯”各项赛事以及亲子运动,从校内外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从而逐步改善提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生代儿童青少年健康逆发展的严峻问题,从而为中国乃至全球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事业做出贡献,并如汪晓赞所希翼,“立足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必须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且校长亲自参加启动会议,否则不予申报”,这是总课题组对未来参与“重大课题”试点学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心声。因为,一个爱运动的校长会带动一批爱运动的教师,一批爱运动的教师才会带动一群爱运动的学生。运动不仅能为学校注入全新活力,还能为学生构建更健康的生活。
目前,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和久坐行为的增加持续影响着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如何从国家视角推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家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重大课题”总课题组基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LA150010)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积累的实践经验,再度起航,从“建设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活力校园”“推进家校联动”“实施运动智能监控”“‘校长挑战杯’奖励计划”等5个方面内容着力干预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据汪晓赞介绍,其具体干预目标可分为4个方面:一是,提供儿童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和优质环境,以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久坐行为;二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和平台,最大化地帮助儿童青少年理解和实践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三是,帮助儿童青少年正确认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形成主动积极参与运动以及影响他人健康行为的素质和能力;四是,探索综合性干预项目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实际效果。
本次会议,“重大课题”首批试点的34所学校向与会人员围绕上述5方面的干预内容展示了各自学校的实施方案。整体而言,首批试点学校展示的选题方案较为新颖,立意明确。与会学校的教师告诉记者,通过本次展示交流,他们获得了较多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为更顺利地开展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汪晓赞教授也指出,本次展示有些方面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对总课题组下发的总的综合性运动干预方案的“干预内容”和“方案实施”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前测数据未及时提交,实施方案的修订未如期完成。对此,汪晓赞教授表示,希望课题组成员要保持初心,要一如既往地坚守研究岗位,保质保量,并按时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本次活动期间,汪晓赞基于首批试点学校的汇报情况及第二批43所试点学校启动工作开展的需要,分别作了题为《首批试点学校综合性运动干预实施方案总体情况介绍》和《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介绍》的专题讲座。她强调:本课题的主要干预思路就是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以及儿童青少年动作学习与发展规律,打造优质的适合3~18岁阶段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课内外体育教育一体化,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建设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校内外良好环境;设计校长杯奖励计划,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改进功能,促进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乐于参与运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大数据云平台,精准干预、科学布局,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课题组相关成员告诉记者,课题组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贯彻落实“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热衷于运动”培养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手打造了“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引入文化课的微运动、关注教职工健康促进,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更广、更高、更新的发展方向,带动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投身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研究;同时,设计、设置“校长杯”各项赛事以及亲子运动,从校内外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从而逐步改善提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生代儿童青少年健康逆发展的严峻问题,从而为中国乃至全球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事业做出贡献,并如汪晓赞所希翼,“立足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必须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且校长亲自参加启动会议,否则不予申报”,这是总课题组对未来参与“重大课题”试点学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心声。因为,一个爱运动的校长会带动一批爱运动的教师,一批爱运动的教师才会带动一群爱运动的学生。运动不仅能为学校注入全新活力,还能为学生构建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