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实施,公共财政必将继续转身,还原公共财政的公益属性
  
  2008 年9 月1 日,北大未名湖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国贸系的大四女生李燕一如既往地在这里读英语,为考研而苦苦奋战。
  这时,她突然在手机短信上看到了这一消息:“从2008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一刻,她不禁感慨万千。
  记得刚读小学时,上学的第一天,母亲特意为她做了一个花布小书包,手里攥着50 元的学费到十多里以外的山村小学报道。现在看来,几十元钱其实不多,然而在20 年前的中国偏远山村里,50 元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意味着半年的柴米油盐有了保障;意味着它可以为家里的几亩山田上更多的化肥。
  


  如今,坐在北大的校园里,回想着儿时的艰苦求学之路,仿佛还在昨天。
  
  回归公益性轨道
  
  “读大学是我儿时的梦想,记得在刚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经常督促我学习,在故乡的老屋里,煤油灯下,母亲经常陪伴我读书写作业直到深夜。没想到大学梦想实现后,自己又要忙碌着考研了。”谈到自己的少年时代求学路,李燕感慨良多。
  尽管如此,开明的母亲仍然节衣缩食地将年幼的李燕送到10 多里以外的乡村小学读书。母亲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
  同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一年两个学期,几百元的学费书费,成为八十年代李燕家里的一个重要且沉重的开支。
  “母亲为了我读书省吃俭用,为积攒这几百元的学杂费,她通常要凌晨四点钟起床,然后步行十几里山路到镇上的糖厂里为人家打工”。不光李燕读书需要交纳学费,还有她的弟弟将来读书仍然需要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读书所需的学费,压力可想而知。
  少年时代,李燕就读的那所山村小学简陋而破旧,桌椅板凳因多年失修而显得残缺不全。仅有的一个代课老师教着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三十多个孩子。隆冬季节,窗子屋顶会透风,三十多个孩子卷缩在窄小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当年教授李燕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当年他是从镇上被调去的老师,每月仅有30 多块钱的工资。因为天气寒冷,课余时间,王老师时常会带着孩子们到学校西边的大山上捡柴烧火取暖。有时,孩子们也会从家里带来成捆的玉米秆儿,在寒冷的教室里和老师取暖。
  多年后的今天,李燕当年的小学班主任老师王世德老人告诉记者:当时的教育条件却确实是不行啊,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跟不上,孩子们读书实在是太苦!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教学条件下,他以能培养出一个考进北大的学生而感到自豪。然而,如今在李燕的小学和初中同学中,现在仍在坚持读书的已经寥寥无几。
  许多同学中途退学了,有的是为了弟弟、妹妹继续读书而选择离开,把省下来的钱供弟弟妹妹读书。这在当时的中国乡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在他们读小学、中学的岁月里,李燕仍然记得每到周末,自己和小伙伴们步行十几里山路回家取食物的情景,因为学校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们建立起足够的宿舍,多数孩子只好寄宿在亲戚家里。每逢周末的早晨,李燕会早早起床,和小伙伴们会合在学校门口,然后大家背着口袋一起回家。
  当天下午,孩子们又会背着沉甸甸的口袋一起回到学校。口袋里装满了下一周要吃的煎饼、咸菜,以及母亲为他们换洗好的衣服。
  “我课本用完时并没有浪费掉,弟弟读小学时就用我的。”李燕对记者说。当年,在贫穷的中国乡村小学里,课本用了一茬又一茬是很正常的现象,姐姐用完了弟弟用,弟弟用完了妹妹还可以再用,甚至再可以借给邻居家的孩子用……
  2008 年春节,李燕和当年的小学及中学同学相聚了,地点选择在当年他们就读的那所小学里,他们当年的班主任老师王世德也参加了这个十几年以后的同学聚会。“当时许多同学喝醉酒哭了”,好多同学羡慕李燕和另外几个在外地读书的同学。那一刻,李燕内心复杂,热泪盈眶。
  而让这帮同学欣喜的是,如今的这所小学也不再是破屋漏天了。在原来旧校的基础上,一座新的学校于几年前竣工完成。孩子们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的山路回家带干粮和衣服了。离家远的同学就寄宿在学校里,他们也不用再到后山上捡柴生火取暖了,教室里已经安装了暖气片。更重要的时,学校里现在多了很多年轻的老师。他们为这所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这位北大学子的求学之路,这所鲁南地区的山村小学,正印证着中国义务教育20 年来的变迁。
  2007 年,中国农村率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国家将会拨出更多的资金来改善农村的义务教育条件,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还将免收教科书费,为此,中国农村将有1.5 亿学生受益。
  而到2010 年,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届时,全国将高质量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扫除15—24 岁文盲,基本杜绝新文盲产生,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成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根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性别差异。到2015 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在西部实施改革的地区,义务教育不仅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在政策惠及的5000 多万西部中小学生中,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 元,每个中学生减负180 元,贫困寄宿生减负500 元。
  
  教育资源共享
  
  继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之后,2008 年春天,在中国有16 个省区和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试点。
  到了秋天,中国所有城市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杂费。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中学校长认为:城乡统一免除义务教育收费,是国家发展基础教育,走向强国之路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中国,城市免除义务教育收费之后,将有2000多万城市学生受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的中国人往返于城乡之间,而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外来打工者为最多。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从遥远的中国乡村来到城市寻找梦想,以期开创自己新的生活图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共有约1.2 亿农民工进城务工,仅北京市就有280 万农民工,其子女中处于接受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近37 万人。
  对于农民工子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他们的教育问题。一位新华社记者曾带着调查问卷走遍大半个中国(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30% 的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义务教育,近65%的农民工子女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58.4%的受访农民工的最大心愿是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入学待遇”。
  在北京市昌平区霍营,早在2000 年就来北京打工的史军夫妇一回忆起当年为自己孩子找学校读书的情形时,就感到心酸。那时候农民工子弟学校少,而公办学校或者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让他们望而却步,天天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揪心。最终还是托一个亲戚进了一所普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里读书。
  随着国家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北京市有近60 所取得合法办学资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将从中获益,也能按照当地公办学校的标准,享受补助。
  “国务院文件要求,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与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样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对于取得合法办学资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可以享受补助。”顺义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说道。“这些就是我们办学的吸引力,在新的政策下,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有平等的地位。”
  而已经在北京待了十年的河北女士张悦对记者说,她仍然坚持让孩子继续在朝阳区的一所中学里读书,做皮包生意的张悦还记得孩子刚到北京读书时的情景,进一个公办学校复杂的入学手续就让她忙活了一个月,之后,高额的学费也不是她能承受的。孩子的借读费、学杂费等都要比老家的高。初来乍到,孩子当时不熟悉这边的环境,甚至有过退学的念头。
  而如今,张悦的烦恼也已经逐渐消除。在这次免除城市义务教育收费下发的国务院文件中就要求,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和公办学校学生一样的标准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
  “这让我吃了颗定心丸,以前总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似的,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要多交学费啊。”现在的张悦已经开始张罗着为孩子将来读什么样的大学做准备,中学基础打好了,考大学才有希望。
  伴随着中国经济大潮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当他们的子女接受着来自这个国家和社会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时,他们离自己的梦想生活又更进了一步。
其他文献
老猫   作家、编辑,著有《怪胎皇帝荒淫史》《我爱米臻:一个女鬼的故事》《天天天黑》《城市从此开始》《闲人的眼神》等书    有本杂志要我在70后女青年和80后女青年之间“找不同”,一时还真难。硬要说呢?根据我的印象,70后谈恋爱的时候多少还是不豪放的,早期公然拉手接吻都很困难,更别说同居了。当然后来她们终于也获得自由了,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个飞速变化的岁月里,人都是能跳跃的,一跳就是另外一种生
期刊
柳绪纲  北青网执行总编辑、资深媒体人    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至今沿袭的都还是“人治”,高层如有变动,公司定位往往也会随之轻易变化,说好听点,这叫“资本说话”或“权利说话”,无关乎之前的是对还是错;说直白点,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屁股决定脑袋”,谁在位谁当家。  举个我最熟悉的《华夏时报》的例子。2004年初,这份报纸定位为“商圈社区报”,经过近百名员工的努力打拼、摸索前行,到2005年年终的时候,
期刊
2008年的冬季,将是梅兰芳的季节。电影和话剧几乎同时亮相,“观梅”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继京剧版、纪录片版、芭蕾版在近年陆续问世之后,电影版《梅兰芳》从12月5日起登陆全国各地电影院,话剧版《梅兰芳》从12月12日起也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里连演4天。在梅兰芳先生诞辰115周年(2009年)前夕的这个冬天,举世闻名的戏曲大师和京剧泰斗比舞台更为绚丽的真实人生,被后生晚辈们慢慢翻开,细细品读。  195
期刊
位于江西九江的烟水亭,相传是周瑜点将台旧址,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开始在湖中建亭。后几经损毁、重建,烟水亭发展成现在的古建筑群,成为九江的地标性建筑    时值初冬,九江的行人依旧悠闲,雨也依旧缠绵。这座传承2200余年的江南古城,一年中有近百天都在雨季,铸就了特有的温柔。位于市中心甘棠湖中的烟水亭经过细雨的浸湿,白墙青瓦的色调更显清晰。在这里,它是当之无愧的长者,要细算年龄的话当追溯到三国时期。 
期刊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    前门对于我是一个儿时的惦念,一个过去的生命的痕迹的遗存。  小的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宣武区的教佳胡同,教佳胡同在城南的宣武门外的虎坊桥和菜市口之间,那里离前门不太远。那时,我常常和父母一道到前门游逛。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前门也早已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前门的老字号也早就过了它们风华绝代的时期,
期刊
“南城二哥”乐团把相声、曲艺、摇滚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连说带唱地诠释老天桥艺人风范,其原创作品紧跟社会热点和流行话题,影射大千世界    在这个据说流行音乐很不景气的年代,北京南城出了个 “南城二哥”乐团。他们穿着大褂,敲着板鼓,拨动三弦,弹着吉他,以一幅老艺人造型登台,口无遮拦地评说大千世界。曲艺、地方戏、民俗、流行、民谣、摇滚、嘻哈……这些看似不搭界的艺术形式,穿插在他们的作品中,竟然相
期刊
胡续冬  诗人、学者、专栏作家,著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等书    瑞典学院宣布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第二天,我去爱荷华城一个叫做“大草原之光”的书店,约好了在那里和从布朗大学赶过来做新书专场朗诵的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甘德见面。  “大草原之光”是美国最有名的文人书店之一,它的名字和它的经营路数都明显是在向位于旧金山的美国最大牌的文人书店“城市之光”致敬。虽然“大草原
期刊
更多的时候,我的表达近于疯狂,也近乎徒劳。但是这篇手记除外,它多少让我欣喜,让我心安,让我继续桀骜,以及有理想地生活。因为几个月前的被采访者,在前几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令他整个家庭困扰的案子和解了。  在正式写这篇看似炫耀、自我炒作的文章之前,我有必要先交代一下我自己。我一直想做一个好记者,当然,我与真正的好记者尚有距离。但我是一直追求真实的年轻人,讲究真实、相信事实,靠近真相,逼近我所能透射到
期刊
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影响通货膨胀双曲线原理    说到目前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美籍教授Michael Pettis 先  生将学者分为两派:猪肉派和货币派。猪肉派认为食品等行业的成本上升和供应不足是通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派则认为流动性过剩才是通胀的根本原因,而庞大的外汇储备则是超额流动性的来源。  国内主流学者大多属于猪肉派,P
期刊
中国经历了80 年代的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和90 年代的长江三角洲开发,21 世纪前10 年将集中培养开发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是其中的核心区域,奥运会将起到推进“京津冀经济圈”形成催化剂效果    北京的都市哲学是“政治”。如果上海被称为经济中心,那么北京就是政治中心。  奥运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有望打破这种传统上的认识。北京以奥运会为契机,希望自己的形象能转变为“北京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