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流变模型在孕震过程和前兆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yef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岩石流变模型讨论了地震孕育过程,以定常应变速率为地震孕育过程的基本条件.在解析解的基础上,计算了孕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和能量等各种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孕震过程中的各种前兆现象,探讨了多种前兆异常的综合机制,并初步给出了前兆现象和孕震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在1978—1984年期间的395次地震[1.0≤M_L≤6.2;10≤△≤600km]资料,讨论了近震震级 M_L 的量规函数、台基校正、仪器分量校正和震源区校正等,并着重研究了信号持续时间震级 M_D 的不同测定方法和误差。结果表明,如果采用本文中所述的方法,不需添加任何校正值,只用少数几个台甚至仅用一个台的资料就可逼近无偏震级。必须指出,持续时间震级 M_D 在震
期刊
本文探讨了华北小震时间间隔τ的统计分布规律,并且经过统计检验认为,它服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f(τ)=μτρ~(-1)exp[-μ(ιρ/ρ)]。实际计算表明,地震发生方式参数ρ一般小于1,说明华北小震活动呈续发性方式。本文利用可靠性理论中的一些成果,引入地震危险度函数D(t)=1-exp[-μ(t~ρ/ρ)],它表示 t 时刻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本文取 t=1d,将 D(1)称为地震危险
期刊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M_s≥6.0)的资料,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并利用断层的位错模式进一步研究该断裂带的应力积累和释放过程。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的强震活动大致以道孚为界,形成北西和南东两个活动地段,呈现南北交替活动的特征。地震能量的这种交替释放似具有准周期性质,M_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为27.6年。给出该断裂带在三个不同时间段(1700—1811,1816—1967,1816—1
期刊
本文使用10个工业爆破和154个天然地震,以及四川台网50个台站记录的 P 波组到时等资料,以龙门山断裂和二次大地构造单元分界线为界(图1),得出四川东部盆地和西部高原不同的地壳上地幔平均速度模型。若简单地采用双层地壳模型,则东部地壳厚40—41km,壳下 P 波速度为8.15—8.2km/s,壳内上层平均速度为5.82—5.9km/s,厚18km,下层平均速度为6.47—6.54km/s,厚22
期刊
本文利用震前断层蠕动模型(不考虑水的作用),对唐山地震前出现的地温异常做了探讨,提出地温异常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震前断层的加速蠕动。经过反复调试,一个较好的模拟结果是:由加速蠕动产生的唐山相对玉田的表层温度累计变化是2.5℃,此值与观测数据相同,震前加速蠕动的最大速率是12.1cm/d。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地温变化研究断层的震前加速蠕动和地震预报。
期刊
用双剪法对济南辉长岩和点苍山大理岩进行了摩擦滑动实验。实验中的应力变化方式有两种。A 型实验:先使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增加到一定值,然后保持正应力不变,并增加剪应力使断层发生粘滑;B 型实验:先使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增加到一定的值,保持正应力不变,并增加剪应力到断层发生粘滑前的某一应力状态,再保持剪应力不变,减小正应力直到粘滑发生。实验表明,B 型实验中岩石的摩擦强度高于 A 型实验。A 型实验中粘滑发生
期刊
本文研究了海潮重力负荷效应的计算方法和中国大陆海潮(M_2波)负荷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顾及测站高程的计算负荷效应的公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应该改化δ(?)因子,这样不仅消除了由伪潮高所产生的误差(?),而且使引力项加快了一阶收敛速度。对已有的远近区结合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截断角ψ_0和逼近阶数 m 之间的取值关系,认为取ψ_0=12°和 m=17是最合适的。计算了中国大陆共200个点的负荷
期刊
本文利用 ISC 和 USGS 的6级以上地震资料,计算了1964—1983年共2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指数.作者提出一种求 M_s-m_b 回归线的方法,得出一组换算公式.计算表明,1964—1965,1968,1971,1975—1976各年全球浅源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以1975—1976年的峰期最为显著.1984年已取代1954年成为20世纪中浅震水平的最低年份.按实际计算值,深震水平以1
期刊
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四类地电阻率季节变化的干扰模型.经模型理论计算及同有季节变化的四十多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得出:(1)地电阻率季节变化是探测深度偏浅时,地表层电性变化,特别是表层地下水水位年动态变化所引起的一种与地震无关的干扰变化.其变化形态与量级取决于干扰模型、地电断面类型以及探测深度.(2)通常地电阻率季节变化与浅层电阻率变化的符号一致,呈现出正常季节变化;但对 K,Q 型地电断面,当干扰层
期刊
在岩石电阻率随压力变化的不同阶段,部份地减低轴向压力后再加压(每回总压降约为破坏应力的10%).研究这种特殊的加载方式下,即所谓“应力反复”对电阻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对高水饱和度岩石,随压力不断增加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为上升—平稳—下降的变化形态(包括饱和度为100—70%).对低饱和度岩石(实验中饱和度为70%和50%),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已改变.(2)对高饱和度岩石共作了十一次“应力反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