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作为山区农业大镇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介绍了该镇的典型做法并提出了推进贫困山区土地流转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30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46-1
1 现状
1.1 土地结构
全镇耕地面积5656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92%,其中水田43065亩,旱地13500亩。林地面积339810亩,其中有林地210660亩,灌木林地40470亩,其他林地68665亩。天然草地面积2005亩。未利用土地41400亩,其中水域8595亩,荒草地253400亩,裸地6465亩。
1.2 土地利用特征
土地利用率较高,达91.27%,利用方式以农用地为主。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紅薯、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药材、茶叶、小水果;养殖业以生猪、土鸡、塘鱼养殖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较多,开发潜力较大。
1.3 土地流转情况
1.3.1 租赁承包 该镇东山村村民宁大作在广东从事劳务输出多年,有相当雄厚的资金积累,2009年返乡与人合伙创办“发祥厚朴基地”,并拟成立“发祥农业合作社”,目前已租赁该村村集体或农户山地共计1500亩,已投资120万元种植厚朴。另租赁承包该村林地5000亩,用于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天罩山厚朴种植基地。2010年,天罩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一强投资10万元,租赁当地村民100亩山地种植厚朴,创办“一强厚朴种植基地”。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种药材、种小水果,又创办了占地500亩的“天罩山厚朴种植基地”。
新桥养殖业协会,当地20多家生猪养殖户共计租用村民荒地、闲置地、旱地100亩左右建立养殖场,协会自订章程,自我管理,统一防疫和拓展销售市场,2010年1~6月份该协会出栏生猪2000头,产值400万元。
1.3.2 转包 位于该镇木溪村的天花山综合开发场占地5000亩,原为安化县职业中专租赁当地村民的山地作为生产实习基地,现由县职业中专转包给该村村主任黄健康等人,目前场内种植板栗、猕猴桃、白桃等,建有樟树苗圃基地1个,并大面积培育杉木林、竹林。
2 典型作法
2.1 大力宣传,把土地流转的政策交给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是联结承包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渠道。该镇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法律咨询等形式把现阶段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前提、主体、原则、底线、方式、机制等政策法规宣传到农户,动员农民成为规模经营主体。
2.2 培育典型,把土地流转的模式亮给农民
在这项工作中,该镇特别注意“典型引路”,力求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如宁大作创办“发祥厚朴种植基地”时,镇党政领导、农技人员多次到场给以政策、技术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也到场指导入股人订立章程、健全制度,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对于创办种、养业基地启动资金不足的,党政领导主动向金融部门引荐,但不以政府名义担保借款。
2.3 抓好服务,把土地流转的好处带给农民
如该镇新桥养殖协会有100多名会员,政府分管畜牧水产的领导联系安化县畜牧水产局专家到新桥讲授技术课,仅2009年就讲了5堂,共计300多人次参加听课。同时,该镇动物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也主动到协会开展免费防疫,并面授防疫知识。
3 促进贫困山区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
3.1 积极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制定政策、对于农民自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粮食、蔬菜、药材、水果、动物养殖等规模经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给予较大数额的贷款支持。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应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把更多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到土地流转这一块。
3.2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经营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推广的主攻方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3.3 搭建平台,畅通销售渠道
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一是要完善农贸市场建设,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完善农村集镇、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不断拓宽其功能,吸引客商前来交易,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发挥“一手牵市场,一手连农户”的优势,为当地农产品“联姻”,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销售成本;二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架起产销“金桥”。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和农业微博,免费为农民采集和发布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三是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兴建农业产业化项目,创办“农”字号企业,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外销连市场,订单连农户,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
作者简介:李小文(1985-),男,湖南新化人,湘潭大学法学硕士、安化县大福镇政府干部,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三农问题等。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30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46-1
1 现状
1.1 土地结构
全镇耕地面积5656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92%,其中水田43065亩,旱地13500亩。林地面积339810亩,其中有林地210660亩,灌木林地40470亩,其他林地68665亩。天然草地面积2005亩。未利用土地41400亩,其中水域8595亩,荒草地253400亩,裸地6465亩。
1.2 土地利用特征
土地利用率较高,达91.27%,利用方式以农用地为主。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紅薯、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药材、茶叶、小水果;养殖业以生猪、土鸡、塘鱼养殖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较多,开发潜力较大。
1.3 土地流转情况
1.3.1 租赁承包 该镇东山村村民宁大作在广东从事劳务输出多年,有相当雄厚的资金积累,2009年返乡与人合伙创办“发祥厚朴基地”,并拟成立“发祥农业合作社”,目前已租赁该村村集体或农户山地共计1500亩,已投资120万元种植厚朴。另租赁承包该村林地5000亩,用于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
天罩山厚朴种植基地。2010年,天罩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一强投资10万元,租赁当地村民100亩山地种植厚朴,创办“一强厚朴种植基地”。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种药材、种小水果,又创办了占地500亩的“天罩山厚朴种植基地”。
新桥养殖业协会,当地20多家生猪养殖户共计租用村民荒地、闲置地、旱地100亩左右建立养殖场,协会自订章程,自我管理,统一防疫和拓展销售市场,2010年1~6月份该协会出栏生猪2000头,产值400万元。
1.3.2 转包 位于该镇木溪村的天花山综合开发场占地5000亩,原为安化县职业中专租赁当地村民的山地作为生产实习基地,现由县职业中专转包给该村村主任黄健康等人,目前场内种植板栗、猕猴桃、白桃等,建有樟树苗圃基地1个,并大面积培育杉木林、竹林。
2 典型作法
2.1 大力宣传,把土地流转的政策交给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是联结承包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渠道。该镇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法律咨询等形式把现阶段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前提、主体、原则、底线、方式、机制等政策法规宣传到农户,动员农民成为规模经营主体。
2.2 培育典型,把土地流转的模式亮给农民
在这项工作中,该镇特别注意“典型引路”,力求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如宁大作创办“发祥厚朴种植基地”时,镇党政领导、农技人员多次到场给以政策、技术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也到场指导入股人订立章程、健全制度,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对于创办种、养业基地启动资金不足的,党政领导主动向金融部门引荐,但不以政府名义担保借款。
2.3 抓好服务,把土地流转的好处带给农民
如该镇新桥养殖协会有100多名会员,政府分管畜牧水产的领导联系安化县畜牧水产局专家到新桥讲授技术课,仅2009年就讲了5堂,共计300多人次参加听课。同时,该镇动物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也主动到协会开展免费防疫,并面授防疫知识。
3 促进贫困山区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
3.1 积极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制定政策、对于农民自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粮食、蔬菜、药材、水果、动物养殖等规模经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给予较大数额的贷款支持。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应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把更多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到土地流转这一块。
3.2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经营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推广的主攻方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3.3 搭建平台,畅通销售渠道
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一是要完善农贸市场建设,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完善农村集镇、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不断拓宽其功能,吸引客商前来交易,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发挥“一手牵市场,一手连农户”的优势,为当地农产品“联姻”,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销售成本;二是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架起产销“金桥”。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和农业微博,免费为农民采集和发布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三是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兴建农业产业化项目,创办“农”字号企业,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外销连市场,订单连农户,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
作者简介:李小文(1985-),男,湖南新化人,湘潭大学法学硕士、安化县大福镇政府干部,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三农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