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改良"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彗星"分析法对10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鼻咽活检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将鼻咽癌活检标本制备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管和单次5Gy照射管.所有病例在放射治疗前及至50Gy时行螺旋CT或MRI检查,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S0为疗前,S50为疗中至50Gy时).临床放射敏感性评价应用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表示[即Rs=(S0-S50)/S0],Rs≥0.9为高度敏感,0.7≤Rs<0.9为中度敏感,Rs<0.7为不敏感.实验室根据图像特点将"彗星"图分为Ⅰ A、Ⅰ B、ⅡA、ⅡB四类,根据尾力矩、DNA积分吸光度等参数设定实验室放射敏感性判断标准.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用Kappa分析法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临床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41例,中度敏感21例,低敏感43例.改良"彗星"分析法放射敏感性敏感58例,不敏感47例.改良"彗星"分析法的敏感性为71.0%,特异性为67.4%,准确性为69.5%.两种检测方法接近中高度一致性(Kappa=0.38).结论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人鼻咽癌活检标本,在放射治疗前能对鼻咽癌的临床放射敏感性作出预测,方法简单、检测周期短,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