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苦,会使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简单而又重要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学生以后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基础知识。如何将小学数学的书本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了我,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数学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会使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就不言而喻了。经过我自己多年来的总结、反思和对教师教学的观察,对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些肤浅的认识,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创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倡导将静态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更多的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我们农村地区,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师满堂灌,完全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还比较多。这样的教学完全违背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也不符合儿童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教学会失去教材本身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学的组织者要有广阔的数学知识;要有灵敏的数学思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超强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很肤浅。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的教学生怎样去加、怎样去减、怎样去换时,很容易把学生弄糊涂,让学生感觉到很枯燥。如果换种方式效果肯定会不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进行有意义、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分组教学,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老板、顾客,让学生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件或几件)。学生通过付钱、找钱、换钱等方式来完成对人民币的换算、加法、减法的学习。而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不需多讲,只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具体的任务,然后巡回指导、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由于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各类方法给予一定的点拨。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远远的高于单纯的教师讲所获得的效果,而且也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参与 者和合作者。”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朋友关系,虚心地和学生一道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之中,消除学生唯师的心理障碍。因此,老师必须要熟悉教材的编排目的,要清楚的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能更充分的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前的教学,整个课堂就教师一人在说,这样的“独角戏”教学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我们所处的地方是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基础相对内地较差,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难度很大,这就在一部分老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层阴影,认为学生连语言关都过不了,在农村搞课程改革是不可能的。因此,仍然只追求教學的结果而根本不重视教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一味的按照课本的例题来给学生灌输,根本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照本宣科。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几个尖子生,而是要教会大多数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根本就不是一种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活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受课程改革的影响,将以前的先进经验毫不保留的通通改掉,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改革和创新。全然不顾课程内容的实际,根本不管有没有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必要,在每堂课中一会儿自主学习、一会儿小组讨论、交流,什么花架子都摆完了,而且每种活动的时间也就时一两分钟。一节课摆弄下来,大多数学生是连自己在干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又怎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呢?我认为,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形式的“新”而忽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行的。在我们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学中,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探究新知;才能使大多数人获得教材对学生的最低要求的知识点,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矛盾:第一,教师少讲一点,学生的活动多一点。但不等于不讲,不等于把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语言基础差,如何进行点拨、如何去引导学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第二,教师少问一点,学生的发问多一些。这不等于不提问,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精要,要有针对性;并不是让学生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第三,学生的书面作业少一点,学生自主学习多一点,这不等于不布置作业,有的教师习惯了搞“题海战术”,重复累赘的作业只能给学生增加负担,教师为何不从留给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去考虑呢?第四,对公式、概念等尽量少死记硬背一些,但不等于不背,在背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做到少死记硬背,多理解记忆。
数学教学并不是玩一些数字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一味的追求“新”,也不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的去想毫无意义的新花招。只有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路子。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简单而又重要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学生以后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基础知识。如何将小学数学的书本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了我,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数学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会使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就不言而喻了。经过我自己多年来的总结、反思和对教师教学的观察,对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些肤浅的认识,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创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倡导将静态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更多的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我们农村地区,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师满堂灌,完全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还比较多。这样的教学完全违背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也不符合儿童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教学会失去教材本身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学的组织者要有广阔的数学知识;要有灵敏的数学思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超强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很肤浅。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的教学生怎样去加、怎样去减、怎样去换时,很容易把学生弄糊涂,让学生感觉到很枯燥。如果换种方式效果肯定会不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进行有意义、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分组教学,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老板、顾客,让学生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件或几件)。学生通过付钱、找钱、换钱等方式来完成对人民币的换算、加法、减法的学习。而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不需多讲,只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具体的任务,然后巡回指导、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由于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各类方法给予一定的点拨。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远远的高于单纯的教师讲所获得的效果,而且也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参与 者和合作者。”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朋友关系,虚心地和学生一道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之中,消除学生唯师的心理障碍。因此,老师必须要熟悉教材的编排目的,要清楚的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能更充分的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前的教学,整个课堂就教师一人在说,这样的“独角戏”教学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我们所处的地方是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基础相对内地较差,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难度很大,这就在一部分老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层阴影,认为学生连语言关都过不了,在农村搞课程改革是不可能的。因此,仍然只追求教學的结果而根本不重视教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一味的按照课本的例题来给学生灌输,根本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照本宣科。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几个尖子生,而是要教会大多数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根本就不是一种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活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受课程改革的影响,将以前的先进经验毫不保留的通通改掉,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改革和创新。全然不顾课程内容的实际,根本不管有没有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必要,在每堂课中一会儿自主学习、一会儿小组讨论、交流,什么花架子都摆完了,而且每种活动的时间也就时一两分钟。一节课摆弄下来,大多数学生是连自己在干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又怎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呢?我认为,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形式的“新”而忽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行的。在我们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学中,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探究新知;才能使大多数人获得教材对学生的最低要求的知识点,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矛盾:第一,教师少讲一点,学生的活动多一点。但不等于不讲,不等于把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语言基础差,如何进行点拨、如何去引导学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第二,教师少问一点,学生的发问多一些。这不等于不提问,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精要,要有针对性;并不是让学生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第三,学生的书面作业少一点,学生自主学习多一点,这不等于不布置作业,有的教师习惯了搞“题海战术”,重复累赘的作业只能给学生增加负担,教师为何不从留给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去考虑呢?第四,对公式、概念等尽量少死记硬背一些,但不等于不背,在背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做到少死记硬背,多理解记忆。
数学教学并不是玩一些数字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一味的追求“新”,也不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的去想毫无意义的新花招。只有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路子。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