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膨胀。地籍测量是市镇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本文简单阐述了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
  
  1什么是地籍测量
  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含图)。所谓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作为依据,以现代化测量技术为手段,来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编辑绘制地籍图,藉此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按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
  2地籍测量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在测区范围内选用少数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并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测量这些点的位置,而后利用这些点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测绘工作。由于地籍控制通常不包括高程控制,因此,不特意说明的情况下,地籍控制是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二、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相关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的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一项测绘工作。
  三、地籍图绘制---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四、面積量算与汇总统计---地籍测量最繁琐、最重要的一步要数面积量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在微机内进行,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如此,在面积量算时仍应按照由高级控制到低级,再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汇总,也就是说应由测区到街道、由街道到街坊、由街坊到宗地,然后再倒过来逐级汇总。
  五、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图是土地登记的主要依据。
  3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的测量工作无论是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上还是在实际的房屋测量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地籍测量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规划,更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所以说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其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利用地籍图所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质量评价数据和有关图形信息,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地块及建筑物的评估更加合理,为有偿出让和转让、征收税费等以土地及附着物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处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尤其地籍调查和测绘是国家政策支持下依法进行的行政行为,所形成的地籍信息具有法律性、精确性、现实性等特征。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课税额的标准。反映宗地面积大小、大小、用途、等级状况的地籍,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前进,地籍测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加快了规划编制速度,而且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切合实际,并且可使规划的实施成本降低。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专业测绘工作,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由于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其既包含图形信息,又包含属性信息,精确表达了某一地块(或宗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界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正禄、李广云、潘国荣等.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琪.调查与研究,2007(4)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进步,园林中的彩色植物逐渐替代了单一绿色植物,使得园林色彩更为丰富多彩,环境更为赏心悦目。由于时代的发展,园林业也在不断创新,将色彩运用到园林培植上,让城市环境更为丰富,开创出园林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园林;色彩;创新;植物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人类生存在一个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空间里,环境的美化也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大空间的建筑越来越多,这也对建筑的消防灭火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本文中,对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进行了介绍,对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说明,希望可以为大空间建筑的消防灭火系统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功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介  王家岭隧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属秦岭南部中低山河谷区,隧道起讫里程:DK165+053~DK174+446,全长9393m,为全线第二长的越岭隧道。隧道进口内轨轨面高程为482.91m,出口内轨轨面高程为437.20m。全隧道进出口端位于曲线上,其它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除隧道进口段135m处于上坡外,隧道其它段全部段均为下坡,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正射影像的制作方法,对正射影像图的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正射影像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正射影像特点精度数据源更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正射影像圖的制作  1正射影像的概念  在进行航空摄影时,由于无法保证摄影瞬间航摄相机的绝对水平,得到的影像是一个倾斜投影的像片,像片各个部分的比例尺不一致;另外,根据光学成像原理
期刊
摘要: 输电线路由于大风而引起风偏闪络故障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风速的加大,风力对线路的影响加大。一旦发生风偏闪络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同时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防风横担能彻底解决风闪跳闸事故的发生,保证大风区域输电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大风 防风横担  中图分类号:F5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新疆大风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砌体结构的墙体裂缝在工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三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墙体裂缝对整个
期刊
摘要:经过长期高强度、大规模开采,贾汪区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同时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如何集约节约用地是当前贾汪成功转型发展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简单的分析了贾汪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转型发展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浅显的提出了促进贾汪区在转型发展中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转型发展,集约节约用地,建议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处徐州市东
期刊
【摘要】建筑物电气火灾事故通常是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电气火灾危险源的发现与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密切相关,有效的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方法与手段对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检测中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必要性、检测内容和意义,并对建筑物电气消防安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物;电气消防;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水利堤防工程,作为特殊的工程建设,其对施工的质量具有严格的要求,而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施工中我们加固软基主要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承载能力,增加抗滑稳定,减少压缩变形。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如何在软基上施工以及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水利堤防;软体地基;堤防防渗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城市的天然河流遭到破坏,从而引发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作者就河流在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功能进行阐述,分析城市化给河流带来的影响,如何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提行可行性的见解,从环境保护学的角度认识、整治、保护河流的生态结构,从而实现河流整治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城市发展河流整治环境保护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