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膨胀。地籍测量是市镇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本文简单阐述了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
1什么是地籍测量
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含图)。所谓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作为依据,以现代化测量技术为手段,来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编辑绘制地籍图,藉此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按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
2地籍测量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在测区范围内选用少数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并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测量这些点的位置,而后利用这些点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测绘工作。由于地籍控制通常不包括高程控制,因此,不特意说明的情况下,地籍控制是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二、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相关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的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一项测绘工作。
三、地籍图绘制---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四、面積量算与汇总统计---地籍测量最繁琐、最重要的一步要数面积量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在微机内进行,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如此,在面积量算时仍应按照由高级控制到低级,再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汇总,也就是说应由测区到街道、由街道到街坊、由街坊到宗地,然后再倒过来逐级汇总。
五、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图是土地登记的主要依据。
3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的测量工作无论是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上还是在实际的房屋测量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地籍测量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规划,更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所以说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其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利用地籍图所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质量评价数据和有关图形信息,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地块及建筑物的评估更加合理,为有偿出让和转让、征收税费等以土地及附着物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处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尤其地籍调查和测绘是国家政策支持下依法进行的行政行为,所形成的地籍信息具有法律性、精确性、现实性等特征。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课税额的标准。反映宗地面积大小、大小、用途、等级状况的地籍,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前进,地籍测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加快了规划编制速度,而且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切合实际,并且可使规划的实施成本降低。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专业测绘工作,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由于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其既包含图形信息,又包含属性信息,精确表达了某一地块(或宗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界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正禄、李广云、潘国荣等.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琪.调查与研究,2007(4)
1什么是地籍测量
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含图)。所谓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作为依据,以现代化测量技术为手段,来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编辑绘制地籍图,藉此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按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
2地籍测量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在测区范围内选用少数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并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测量这些点的位置,而后利用这些点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测绘工作。由于地籍控制通常不包括高程控制,因此,不特意说明的情况下,地籍控制是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二、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相关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的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一项测绘工作。
三、地籍图绘制---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四、面積量算与汇总统计---地籍测量最繁琐、最重要的一步要数面积量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在微机内进行,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如此,在面积量算时仍应按照由高级控制到低级,再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汇总,也就是说应由测区到街道、由街道到街坊、由街坊到宗地,然后再倒过来逐级汇总。
五、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图是土地登记的主要依据。
3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的测量工作无论是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上还是在实际的房屋测量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地籍测量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规划,更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所以说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其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利用地籍图所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质量评价数据和有关图形信息,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地块及建筑物的评估更加合理,为有偿出让和转让、征收税费等以土地及附着物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处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尤其地籍调查和测绘是国家政策支持下依法进行的行政行为,所形成的地籍信息具有法律性、精确性、现实性等特征。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课税额的标准。反映宗地面积大小、大小、用途、等级状况的地籍,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前进,地籍测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加快了规划编制速度,而且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切合实际,并且可使规划的实施成本降低。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专业测绘工作,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由于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其既包含图形信息,又包含属性信息,精确表达了某一地块(或宗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界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正禄、李广云、潘国荣等.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琪.调查与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