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实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支撑进行研究;其次,对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两种实践教学法进行分析并研究;再次,选取一门本科课程网络信息组织,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大量引入实践教学法,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对实践教学法的理论支持、目的、任务、流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法;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6-0001-05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福利。然而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看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或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培养,由此造成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脱轨。对此,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些改革有相当部分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各高校也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实践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实践教学法的理论研究,要追溯到实践哲学的研究。早期伽达默尔对实践哲学的探索,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实践哲学传统。作为实践哲学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最早从人的具体实践出发, 把实践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哲学来研究[1]。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为基础, 这种线性的教学设计思想模式过于僵化和呆板,教学设计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弹性、动态和互动, 应该由“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设计” [2]。不论是何种综合实践课题, 都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完成实践性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 “社会参与”和“实践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教室里完成的课题或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活动, 都需以最终作用于社会为目的[2]。以上的论述说明实践教学法有著深刻的理论基础,为了寻求实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我们对1999—2012年收录在CNKI、维普、万方三个数据库中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论文进行导出、遍历、筛选与统计,归纳出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实践教学的作用的支撑,现归纳如表1。
从上表的归纳与总结中可以看出,应用实践教学法,主要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自主意识等。这也是实践教学法能起到的主要作用与实施目的。
三、我国高校关于实践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实践教学在高校应用的不断深入,许多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也被应用于各种课堂教学中。目前,比较常用的实践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具体的描述如表2所示。
在对1999—2019年的CNKI、维普、万方三个数据库中收录有关论文进行分析与统计的基础上,得出上述实践教学方法在高校各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这些学科分别是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文、地理、生物)、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农业、医学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和经济与管理,相应的文献分析数据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医药卫生、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这些学科,在课堂授课中比较多地运用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农业学科则较少使用这些实践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医学卫生相关学科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用于文史哲相关学科的课程授课。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的文献研究中,并未将“实验”或“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收集与研究,因而,理工A、理工B、理工C这些专业中应用实践教学法的程度较低。
四、我国高校关于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应用研究
教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际操作、科研、综合素质、探索精神和创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5] ,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2011年对我国几所211高校的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有81%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很重要,并有61%的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有8%的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除了完成要求的实验之外,还会在课外自己去实验室做实验。有31%的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认为做实验就是在浪费时间。通过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的学习,只有2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兴趣提高了,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没什么变化,甚至有3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降低了。另外,在实验后,有18%的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不能独立完成”。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小部分学生能积极对待教学实验并从中得到比较大的收获[6]。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大学生的优良历史传统。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自发地走出课堂,积极参加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活动形式从课堂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校外[7]。经过40余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化提供了道路。到今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王小云、王辉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分为12个部分,分别是:“暑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创业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军训,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可见,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种类较多,覆盖面也较广。
从廖日文(2011)于2010年4月至5月对浙江大学等14所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4100份发放的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3619份。在调查的学生对象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有1181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有1077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有966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有240人,研究生155人,得出各年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状况和形式如表3所示[8]。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是集中在大三的时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大二和大一,在大四的时候比例较高,但人数却较少。有48.10%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有18.1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三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在单位实习,虽然这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教师的指导力度却比较薄弱。
刘同国(2010)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发展研究》中,从学生、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出以下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对待社会实践活动上持“愿意参加”的态度,有1.16%的学生持反对态度;从对学校方面的调查来看,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78%的学生能认识到学校對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开展力度。除该表以外,还有66.61%的学生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表示满意,100%的高校教师都表示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对企事业单位是否愿意大学生到其单位开展实践活动的调查中,刘同国发现有48.00%的单位表示非常愿意,48.00%的单位表示可以接受,4.00%的单位表示不欢迎。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是两种应用较多、范围较广的实践教学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却出现两个极端。实验教学应用于基础学科课程,在一般的实验教学中,方法与流程相对传统与固定,只要学生按部就班就能实现,从文献的数据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社会实践是另一种较为开放与自由的实践教学方法,鉴于这种实践的特点,教师很难给予到位的指导,基本上是学生自由发挥,专业是否对口、专业知识是否能够运用等深层次问题很难得到回答。这种方法基本上是不受教学体系控制的,很难作为高校课程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
五、实践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实践
通过文献的分析,实践教学法的作用与目标分别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自主意识与促进自我决定能力等。设想能否对实践教学法进行广泛的课程应用,使其变成一种更加广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资讯管理学院的本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在本科专业课讲授中,从2009级开始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本科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对2010—2011级资讯管理学院学生的初步调研来看,学生对抽象逻辑概念、专业知识运用、基于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内容呈现出较大比例的不理解与难以接受的情况。如在网络信息组织课程中,出现一个课程实践设计与制作需要追加三次共计9个课时的额外辅导课。但在学生的访谈中,学生都渴望有专业知识实操、应用等动手方面的教学内容。上述的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法最普遍的采用形式,但从之前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其效果也不甚理想。能否通过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法进行改造,脱离原来的实验模式,融入一些现代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法变成一种应用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法,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基于课程的实践方法设计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本次实践教学法实证研究所选择的课程是网络信息组织,这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是一门从信息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课程,对象是资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学生。该课程内容十分适合作为实践教学的研究课程,首先是部分课程内容由传统课程信息组织中继承而来,但却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异;其次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无论是课程理论体系还是方法,大部分都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再有就是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还体现了对其他学科和技能的依赖与整合,必须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满地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特点,传统的课堂授课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体设计上将课程分为课程知识、学科关联与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并通过课堂授课与实践项目练习将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这些实践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平台的企业信息注册
这个实践项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网络信息以及组织概念的认知,通过课程讲解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B2B网络平台注册企业信息,并且针对注册过程对所采纳的信息进行分析,参考网络信息和组织等理论知识,寻求对企业注册信息进行筛选与重要性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
2.传统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的比对分析
这个项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区分组织方式在传统与网络领域的差别,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参考课程内容的理论说明,通过某种原则,比较传统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形式。由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形式较多,可以选择公开目录的网站信息分类、Web2.0的个性标签与云图、Google和百度的信息分类(搜索引擎)等网络信息组织内容。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网络信息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结合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查找相关的资料,归纳出网络信息组织和传统信息组织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范围,最后形成报告与实践成果。 3.基于资源描述框架RDF的网站构建
这个项目主要强化学生的动手与制作能力,针对这部分课程内容的学科横向关联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整合网络信息组织与计算机相关科学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区分哪些是属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哪些是横向联系学科的研究内容,并通过实际的网站构建,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最终实现网站设计与编程实现并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
4.本体构建与protégé软件使用
这个项目主要是加深与强化学生对课程较难部分的理解与掌握,针对语义网是网络信息组织中较难的课程内容的特点,理解为何语义网是将来网络发展的主要形式,理解网络资源如何才能更加容易被计算机处理与组织,理解怎么才能减轻人面对海量信息的检索负担。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构建本体,理解本体就是支撑语义网的一种知识结构。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需要分析中大逸仙时空BBS上的舆情词汇,设计并构建一个领域本体,最终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protégé 导出的XML文档。
5.网络信息组织技术——ICTCLAS软件的使用
这个项目主要让学生熟悉运用一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核心方法,主要是如何对信息进行语义标注,要求学生在这个实践项目中,运用一款ICTCLAS软件(ICTCLAS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多年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一段网上收集的短文进行主题标引。其主要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运用TFIDF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短文的主题标注,并形成实践报告。
6.网站评价方法和体系的运用
这个实践项目主要让学生熟悉网站信息构建,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一个网站,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和其他课外资料,分析评价该网站的信息构建形式,包括信息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与检索系统,并且设计出一个网站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求公正地实现对网站的评价,最后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二)课程评分体现改革
网络信息组织课程的教授,由于引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要保证学生能按照这个教学设计进行学习,必须建立与实践教学方法配套的学生成绩测评与监督体系。本课程将课程的评价分成平时成绩、实践活动、思维训练以及期末成绩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比重分别为40%、20%、15%和30%。为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的传统,我们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降低至30%,而相应地增加实践活动和思维训练的评分比重,以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重视平时的实践活动,而非期末的考试突击。从微观上看,每一次实践活动的成果都需要以报告的文本形式呈现,包括最终的实践活动成果以及学生的整个实践过程和步骤。同时,我们对实践包括的文本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与标准化,设置了各种路标以方便进行测评。这种课程评价系统的设计,不仅能够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作为,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成果以及对实践成果的客观测评。在这样一个严格而合理的评分体系下,每位学生的成绩评定都比较客观与合理,这样不仅保证了成绩测评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主动进行学科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教学法的实施评价
笔者对2010级与2011级两个年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在课程改革后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学生能接受这种授课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普遍认识到在中国应试教育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体制和条件等限制,很难真正在课堂上懂得“渔”。但这种实践教学法的尝试,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懂得“渔”的益处。另外,很多学生都反映自身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没有这种实践训练前,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是向其他同学求助,然后就是问老师要标准答案。学生也认识到这种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思维习惯、过于依赖环境的态度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无益的。经过践教学训练后,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本能地去寻求解决方法,比如在本体构建实践中,对protégé软件的操作方法不理解时,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资料研究与动手去寻求解决方法,而非依赖于别人直接告诉自己怎么去操作。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都普遍得到提高。再有,学生的求学意志得到了强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针对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这使他们面对问题时不那么轻言放弃,而是变得更加坚持,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课时较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花的时间过长与付出的精力过大,这些都影响了实践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实践教学法能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种实践活動都能够得到课程教师的指导,能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许多学生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习后,自我感觉好了许多。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出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从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讲述了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情况。为了对实践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网络信息组织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本文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对项目后期的问卷调查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在后续的研究论文中作进一步的论述。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大作用。要顺应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把握时代的潮流,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
[ 参 考 文 献 ]
[1] 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 ,2006(5):10-14.
[2] 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 .教育研究,2002(3):63-67.
[3] 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EB/OL].(2020-03-19)[2020-05-17].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4] Beretta, A.& Davies,A. Evaluation of the Bangalore Project[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al,1985(2):121-127.
[5] 汤百智,杜皓.论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6-48.
[6] 桑芝芳,彭玉华.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物理通报,2011(9):49-51.
[7]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8]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法;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6-0001-05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福利。然而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看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或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培养,由此造成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脱轨。对此,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些改革有相当部分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各高校也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实践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实践教学法的理论研究,要追溯到实践哲学的研究。早期伽达默尔对实践哲学的探索,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实践哲学传统。作为实践哲学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最早从人的具体实践出发, 把实践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哲学来研究[1]。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为基础, 这种线性的教学设计思想模式过于僵化和呆板,教学设计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弹性、动态和互动, 应该由“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设计” [2]。不论是何种综合实践课题, 都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完成实践性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 “社会参与”和“实践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教室里完成的课题或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活动, 都需以最终作用于社会为目的[2]。以上的论述说明实践教学法有著深刻的理论基础,为了寻求实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我们对1999—2012年收录在CNKI、维普、万方三个数据库中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论文进行导出、遍历、筛选与统计,归纳出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实践教学的作用的支撑,现归纳如表1。
从上表的归纳与总结中可以看出,应用实践教学法,主要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自主意识等。这也是实践教学法能起到的主要作用与实施目的。
三、我国高校关于实践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实践教学在高校应用的不断深入,许多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也被应用于各种课堂教学中。目前,比较常用的实践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具体的描述如表2所示。
在对1999—2019年的CNKI、维普、万方三个数据库中收录有关论文进行分析与统计的基础上,得出上述实践教学方法在高校各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这些学科分别是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文、地理、生物)、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农业、医学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和经济与管理,相应的文献分析数据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医药卫生、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这些学科,在课堂授课中比较多地运用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农业学科则较少使用这些实践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医学卫生相关学科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用于文史哲相关学科的课程授课。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的文献研究中,并未将“实验”或“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收集与研究,因而,理工A、理工B、理工C这些专业中应用实践教学法的程度较低。
四、我国高校关于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应用研究
教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际操作、科研、综合素质、探索精神和创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5] ,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2011年对我国几所211高校的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有81%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很重要,并有61%的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有8%的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除了完成要求的实验之外,还会在课外自己去实验室做实验。有31%的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认为做实验就是在浪费时间。通过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的学习,只有2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兴趣提高了,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没什么变化,甚至有3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降低了。另外,在实验后,有18%的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不能独立完成”。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小部分学生能积极对待教学实验并从中得到比较大的收获[6]。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大学生的优良历史传统。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自发地走出课堂,积极参加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活动形式从课堂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校外[7]。经过40余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化提供了道路。到今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王小云、王辉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分为12个部分,分别是:“暑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创业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军训,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可见,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种类较多,覆盖面也较广。
从廖日文(2011)于2010年4月至5月对浙江大学等14所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4100份发放的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3619份。在调查的学生对象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有1181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有1077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有966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有240人,研究生155人,得出各年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状况和形式如表3所示[8]。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是集中在大三的时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大二和大一,在大四的时候比例较高,但人数却较少。有48.10%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有18.1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三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在单位实习,虽然这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教师的指导力度却比较薄弱。
刘同国(2010)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发展研究》中,从学生、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出以下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对待社会实践活动上持“愿意参加”的态度,有1.16%的学生持反对态度;从对学校方面的调查来看,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78%的学生能认识到学校對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开展力度。除该表以外,还有66.61%的学生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表示满意,100%的高校教师都表示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对企事业单位是否愿意大学生到其单位开展实践活动的调查中,刘同国发现有48.00%的单位表示非常愿意,48.00%的单位表示可以接受,4.00%的单位表示不欢迎。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是两种应用较多、范围较广的实践教学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却出现两个极端。实验教学应用于基础学科课程,在一般的实验教学中,方法与流程相对传统与固定,只要学生按部就班就能实现,从文献的数据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社会实践是另一种较为开放与自由的实践教学方法,鉴于这种实践的特点,教师很难给予到位的指导,基本上是学生自由发挥,专业是否对口、专业知识是否能够运用等深层次问题很难得到回答。这种方法基本上是不受教学体系控制的,很难作为高校课程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
五、实践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实践
通过文献的分析,实践教学法的作用与目标分别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自主意识与促进自我决定能力等。设想能否对实践教学法进行广泛的课程应用,使其变成一种更加广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资讯管理学院的本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在本科专业课讲授中,从2009级开始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本科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对2010—2011级资讯管理学院学生的初步调研来看,学生对抽象逻辑概念、专业知识运用、基于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内容呈现出较大比例的不理解与难以接受的情况。如在网络信息组织课程中,出现一个课程实践设计与制作需要追加三次共计9个课时的额外辅导课。但在学生的访谈中,学生都渴望有专业知识实操、应用等动手方面的教学内容。上述的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法最普遍的采用形式,但从之前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其效果也不甚理想。能否通过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法进行改造,脱离原来的实验模式,融入一些现代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法变成一种应用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法,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基于课程的实践方法设计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本次实践教学法实证研究所选择的课程是网络信息组织,这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是一门从信息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课程,对象是资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学生。该课程内容十分适合作为实践教学的研究课程,首先是部分课程内容由传统课程信息组织中继承而来,但却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异;其次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无论是课程理论体系还是方法,大部分都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再有就是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还体现了对其他学科和技能的依赖与整合,必须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满地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特点,传统的课堂授课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体设计上将课程分为课程知识、学科关联与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并通过课堂授课与实践项目练习将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这些实践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平台的企业信息注册
这个实践项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网络信息以及组织概念的认知,通过课程讲解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B2B网络平台注册企业信息,并且针对注册过程对所采纳的信息进行分析,参考网络信息和组织等理论知识,寻求对企业注册信息进行筛选与重要性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
2.传统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的比对分析
这个项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区分组织方式在传统与网络领域的差别,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参考课程内容的理论说明,通过某种原则,比较传统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形式。由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形式较多,可以选择公开目录的网站信息分类、Web2.0的个性标签与云图、Google和百度的信息分类(搜索引擎)等网络信息组织内容。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网络信息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结合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查找相关的资料,归纳出网络信息组织和传统信息组织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范围,最后形成报告与实践成果。 3.基于资源描述框架RDF的网站构建
这个项目主要强化学生的动手与制作能力,针对这部分课程内容的学科横向关联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整合网络信息组织与计算机相关科学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区分哪些是属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哪些是横向联系学科的研究内容,并通过实际的网站构建,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最终实现网站设计与编程实现并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
4.本体构建与protégé软件使用
这个项目主要是加深与强化学生对课程较难部分的理解与掌握,针对语义网是网络信息组织中较难的课程内容的特点,理解为何语义网是将来网络发展的主要形式,理解网络资源如何才能更加容易被计算机处理与组织,理解怎么才能减轻人面对海量信息的检索负担。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构建本体,理解本体就是支撑语义网的一种知识结构。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需要分析中大逸仙时空BBS上的舆情词汇,设计并构建一个领域本体,最终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protégé 导出的XML文档。
5.网络信息组织技术——ICTCLAS软件的使用
这个项目主要让学生熟悉运用一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核心方法,主要是如何对信息进行语义标注,要求学生在这个实践项目中,运用一款ICTCLAS软件(ICTCLAS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多年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一段网上收集的短文进行主题标引。其主要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运用TFIDF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短文的主题标注,并形成实践报告。
6.网站评价方法和体系的运用
这个实践项目主要让学生熟悉网站信息构建,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一个网站,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和其他课外资料,分析评价该网站的信息构建形式,包括信息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与检索系统,并且设计出一个网站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求公正地实现对网站的评价,最后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二)课程评分体现改革
网络信息组织课程的教授,由于引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要保证学生能按照这个教学设计进行学习,必须建立与实践教学方法配套的学生成绩测评与监督体系。本课程将课程的评价分成平时成绩、实践活动、思维训练以及期末成绩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比重分别为40%、20%、15%和30%。为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的传统,我们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降低至30%,而相应地增加实践活动和思维训练的评分比重,以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重视平时的实践活动,而非期末的考试突击。从微观上看,每一次实践活动的成果都需要以报告的文本形式呈现,包括最终的实践活动成果以及学生的整个实践过程和步骤。同时,我们对实践包括的文本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与标准化,设置了各种路标以方便进行测评。这种课程评价系统的设计,不仅能够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作为,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成果以及对实践成果的客观测评。在这样一个严格而合理的评分体系下,每位学生的成绩评定都比较客观与合理,这样不仅保证了成绩测评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主动进行学科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教学法的实施评价
笔者对2010级与2011级两个年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在课程改革后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学生能接受这种授课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普遍认识到在中国应试教育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体制和条件等限制,很难真正在课堂上懂得“渔”。但这种实践教学法的尝试,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懂得“渔”的益处。另外,很多学生都反映自身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没有这种实践训练前,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是向其他同学求助,然后就是问老师要标准答案。学生也认识到这种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思维习惯、过于依赖环境的态度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无益的。经过践教学训练后,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本能地去寻求解决方法,比如在本体构建实践中,对protégé软件的操作方法不理解时,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资料研究与动手去寻求解决方法,而非依赖于别人直接告诉自己怎么去操作。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都普遍得到提高。再有,学生的求学意志得到了强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针对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这使他们面对问题时不那么轻言放弃,而是变得更加坚持,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课时较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花的时间过长与付出的精力过大,这些都影响了实践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实践教学法能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种实践活動都能够得到课程教师的指导,能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许多学生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习后,自我感觉好了许多。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出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从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讲述了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情况。为了对实践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网络信息组织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本文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对项目后期的问卷调查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在后续的研究论文中作进一步的论述。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大作用。要顺应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把握时代的潮流,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
[ 参 考 文 献 ]
[1] 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 ,2006(5):10-14.
[2] 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 .教育研究,2002(3):63-67.
[3] 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EB/OL].(2020-03-19)[2020-05-17].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4] Beretta, A.& Davies,A. Evaluation of the Bangalore Project[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al,1985(2):121-127.
[5] 汤百智,杜皓.论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6-48.
[6] 桑芝芳,彭玉华.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物理通报,2011(9):49-51.
[7]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8]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