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间朴素简单的办公室里,许越先脸色有些疲倦,“中午没休息,看了一会儿书。”他伸了伸胳膊,冲我们微笑。谈起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科协重大咨询项目“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时,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恢复了神采。他指着桌子上的厚厚的一叠打印纸说,“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成果,希望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许越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他去年牵头研究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组深入16个省市区的30个县、90个行政村、540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创业活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提升农村创业能力,提倡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意义重大。
农村创业将迎来“第三春”
“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广大农民创建产业、创立家业、发展事业的一种能力,具体的是指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农村新风貌,重点是充分地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展生产,提高产业水平。”
许越先介绍说,我国农村的创业活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体现着不同的重点和方向。
第一个阶段,土改运动,通过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第二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创业高潮,基本上结束了农产品供给缺乏时代。第三个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不仅仅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农村创业的重要契机。
提升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
“生产力发展仅仅靠国家给与技术、资金支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创业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生活富裕了,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许越先坚定地说。
首先,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是提升农村生产力。而创业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生产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态过程,创造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生产力进步有重要作用。
其次,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方向。以提升新农村创业能力为主导方向,有利于进一步破除“等、靠、要”、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安贫乐道、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新思想、新观念,坚信“人人可创业、处处能成才”;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确定投资方向和重点,调整资金投资结构,使新农村建设资金向提升创业能力、发展产业方向集中;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各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新农村创业、支持新农村创业,营造新农村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再次,提升新农村创业能力也是开拓就业新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升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性生产活动,能大幅度的增加就业机会。一个人去创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很多人去创业,就会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通过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充分激发农民的创业动力,挖掘农村创业内在潜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创业合力,掀起农民创业高潮,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许越先激动地说。
目标实现还需多策并举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创办的乡镇企业总产值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农民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创业的重要力量。“新农村建设创业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怎样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能力,促进广大农民创业,成为建立创业型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他介绍说,要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农民是创业的主体力量,农民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知识,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科技文化知识较少、能力欠缺、创业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对农民进行专业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在创业能力培养时,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创业的农民,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及时地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那些“有想法没办法”的农民,要积极引导,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培训一定要针对性,要教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技术、方法,不能走过场。”
第二,建立创业动力激活机制,激发创业主体的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创业。制定优惠政策,对开展创业活动的企业、个人和合作组织在项目资金、税收、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鼓励其扩大创业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创业意愿强烈、创业项目可行的农民和农村企业,作为国家产业开发计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地方选点的依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建立创业风险抵御机制,保障创业活动正常进行。
第三,建立新农村建设创业基金,增强创业资金供给能力,激活创业动机。资金是约束我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整体提升的关键要素,据了解,目前有66%的农户认为资金匮乏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稳定的新农村建设创业投资渠道,增强资金的供给能力,是新农村建设创设能力稳步提升的必要条件。
中央与地方政府要从年度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整合相关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新农村建设创业基金,形成新农村创业的稳定资金来源,为农村创业主体的创业活动提供贷款补贴和担保;对特殊地区的农村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项目,对贫困地区或地方配套确有困难的县(市)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四,夯实公共事业基础,为提升创业能力提供技术支撑。社会公共事业是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的制约着创业能力的提高。
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渠道资金,继续实施惠及广大农民的人畜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综合能源利用、邮政通讯、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确保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治疗。
公共事业搞好了,解决了农民的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创业当中,创业能力的提升才有现实意义。
第五,放活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这是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政府部门的职能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审批手续繁琐、政出多门的情况,“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无形地抬高了农民的创业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民创业的机制,降低企业、农民个体、合作经济组织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废除歧视与差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打破行政性、行业性垄断,为农民创业者营造与其他公民平等竞争的环境;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减少不合理的收费,降低创业成本。
“如果政策环境还能再放活些、宽松些,农村创业必将迎来第三次高潮,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才能实实在在的实现。”这是许越先由衷之言。
许越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他去年牵头研究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组深入16个省市区的30个县、90个行政村、540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创业活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提升农村创业能力,提倡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意义重大。
农村创业将迎来“第三春”
“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广大农民创建产业、创立家业、发展事业的一种能力,具体的是指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农村新风貌,重点是充分地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展生产,提高产业水平。”
许越先介绍说,我国农村的创业活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体现着不同的重点和方向。
第一个阶段,土改运动,通过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第二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创业高潮,基本上结束了农产品供给缺乏时代。第三个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不仅仅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农村创业的重要契机。
提升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
“生产力发展仅仅靠国家给与技术、资金支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创业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生活富裕了,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许越先坚定地说。
首先,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是提升农村生产力。而创业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生产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态过程,创造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生产力进步有重要作用。
其次,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方向。以提升新农村创业能力为主导方向,有利于进一步破除“等、靠、要”、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安贫乐道、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新思想、新观念,坚信“人人可创业、处处能成才”;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确定投资方向和重点,调整资金投资结构,使新农村建设资金向提升创业能力、发展产业方向集中;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各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新农村创业、支持新农村创业,营造新农村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再次,提升新农村创业能力也是开拓就业新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升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性生产活动,能大幅度的增加就业机会。一个人去创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很多人去创业,就会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通过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充分激发农民的创业动力,挖掘农村创业内在潜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创业合力,掀起农民创业高潮,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许越先激动地说。
目标实现还需多策并举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创办的乡镇企业总产值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农民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创业的重要力量。“新农村建设创业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怎样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能力,促进广大农民创业,成为建立创业型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他介绍说,要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农民是创业的主体力量,农民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知识,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科技文化知识较少、能力欠缺、创业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对农民进行专业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在创业能力培养时,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创业的农民,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及时地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那些“有想法没办法”的农民,要积极引导,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培训一定要针对性,要教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技术、方法,不能走过场。”
第二,建立创业动力激活机制,激发创业主体的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创业。制定优惠政策,对开展创业活动的企业、个人和合作组织在项目资金、税收、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鼓励其扩大创业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创业意愿强烈、创业项目可行的农民和农村企业,作为国家产业开发计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地方选点的依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建立创业风险抵御机制,保障创业活动正常进行。
第三,建立新农村建设创业基金,增强创业资金供给能力,激活创业动机。资金是约束我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整体提升的关键要素,据了解,目前有66%的农户认为资金匮乏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稳定的新农村建设创业投资渠道,增强资金的供给能力,是新农村建设创设能力稳步提升的必要条件。
中央与地方政府要从年度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整合相关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新农村建设创业基金,形成新农村创业的稳定资金来源,为农村创业主体的创业活动提供贷款补贴和担保;对特殊地区的农村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项目,对贫困地区或地方配套确有困难的县(市)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四,夯实公共事业基础,为提升创业能力提供技术支撑。社会公共事业是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的制约着创业能力的提高。
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渠道资金,继续实施惠及广大农民的人畜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综合能源利用、邮政通讯、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确保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治疗。
公共事业搞好了,解决了农民的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创业当中,创业能力的提升才有现实意义。
第五,放活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这是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政府部门的职能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审批手续繁琐、政出多门的情况,“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无形地抬高了农民的创业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民创业的机制,降低企业、农民个体、合作经济组织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废除歧视与差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打破行政性、行业性垄断,为农民创业者营造与其他公民平等竞争的环境;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减少不合理的收费,降低创业成本。
“如果政策环境还能再放活些、宽松些,农村创业必将迎来第三次高潮,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才能实实在在的实现。”这是许越先由衷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