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失真”现象比比皆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呼唤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追求朴素的课堂,即本真、至简、宁静、实惠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 本真 至简 宁静 实惠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导: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为美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他原以为天衣无缝的课会受到外教赞扬的,结果外教不但不恭维,反而指出,学生答案太统一,课堂设计太完美了,提问太公式化了。言下之意,这是一堂“失真”的课。其实这样的“失真”现象比比皆是。仅就语文教学而言,或充斥着超文本的对话讨论,沸沸扬扬、盲目扩张;或充斥着表演、比赛;或仿佛在看电视剧,多媒体占领了多数时间,动态纷呈;或为了追求教学的“创新”,化简为繁,故意兜圈子,绕弯子,搭台子,设悬念,让学生往障碍和陷阱中钻,致使教学环节越来越繁琐……
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呼声:朴素——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
1 本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一则故事: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铜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把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真实”上,失去了这份真,古钱便一文不值。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因为教学是生活。生活给我们的命题是:真实!同时我们也承认教学是艺术,艺术给我们的命题是:美。美的真谛是:真实。因此,课堂教学根本也在于“真实”,换言之:本真。
本真是朴素课堂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才有可能达到“谁都能上”、“谁都能借鉴”的常态境界。
本真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实的眼光去看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材,教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是朴素平常的。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前的预设是重要的,因为教学设计其实是设计学生的未来;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找到所谓教材编者的思路、教师教学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三者的合一,因此,预设不能如期执行或者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是很正常的,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灵感形成新的教学环节更是重要的。所以,本真的课堂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完美的教学。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要追求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带着微笑、带着激情进课堂。就是教师真情投入的一种体现;至于学生,就要愿学、乐学,在课堂上不仅能感悟教材,更要敢想敢说,说“真”话,做“真”人。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有真实的表扬和批评。从宽容出发,带着关怀,带着呵护,老师少批评学生,多表扬、鼓励。但是,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大力称赞学生:“你真棒!”“你真能干!”明明学生的朗读很糟糕,还夸他是个“朗读小能手”;明明学生的回答错误,还要夸他的想法很独特很新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的成长是要付出点代价的。拿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成绩,无原则的表扬只能让学生飘飘然,模糊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
本真的课堂教学,教师也不要怕讲,而是该讲的时候就要讲,大胆地讲。叶圣陶老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切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这里面仍然有个分寸的问题,要讲的不多不少,要讲的切合实际。”
2 至简——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古人云,“大道至简”,课堂教学要追求这样的境界: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至简的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设计简约。课堂中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既看不到面面俱到的雕琢,又寻不见细微之处的刻意粉饰。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搞了不少花样,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郑板桥说“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的就是这富有美感的“清瘦”,就像徐悲鸿几笔勾勒出的奔马,简洁,明快,洒脱,充满灵性。
其次,至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语言简约。教师既没有过多的讲述,更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帮助、学生间的辩论与评价。教师只在关键之时给予点拨,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
再次,至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简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主宰,而是把更多的探究权、质疑权、评价权放给学生,但是教师是导师,是参谋,要发挥“引导”作用,所以该出手时还出手,真正做到关键时候引导而不代替,帮助而不强迫的“助产士”角色,要“导”在学生迷惑之处、困难之时,点到为止,让学生自感自悟。
其实,至简是精要、精良、智慧和超越,是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至简其实对老师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碎、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碎、不足”,才使得教学更精练、更精彩。
3 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课堂不是会堂,不是商场,不是集市,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正如诸葛亮所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现实中,有些课堂教学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既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有能力的锻炼,更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像吃了一些好看而无营养的膨化食品;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以为参与就是此起彼伏地举手,就是热热闹闹地讨论,就是积极而大声地发言。
课堂需要宁静美,宁静课堂能给人美的享受。课堂中的宁静,有时就像是一帖思维清醒剂,在静静的思索中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领悟能力。不管什么学科都需要学生阅读文本,这个时候需要一种宁静,让学生静读、静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需要一种宁静,让学生静思、默想;教学中,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管听老师教,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需要一种宁 静,静听、静看……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别忙着“点将”,应该给学生留点宁静的时间思考,供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进发。当学生还没讲完,思维出现暂时的空白时,教师不要过于“热情”,惟恐学生回答不完整,马上补充学生的回答。如果老师急于填补空白,教与学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就被湮灭了。学生、老师都可能与那即将到来的最激动人心、最幸福的情景擦肩而过。作为老师不要怕学生沉默,不要急于打破沉默。因为沉默是金,沉默是闪光前的“能量”累积过程,沉默不等于沉闷。
“热闹”的氛围要提倡,“宁静”的氛围也要珍惜,“热闹”与“宁静”,有机结合的课堂,才是完美的。
4 实惠——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如果能用最少的时间学会最多的知识,能用最少的精力解决一个最难的问题。我想,这种既经济又实惠的事情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朴素的目标。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或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是拓展了思维。或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教学是否实惠,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精辟地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掌握知识。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追求训练的有效性。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训练要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需求;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样化,避免单一乏味。
总之,让我们对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为学生发展奠基的角度,去追求本真、至简、宁静、实惠的朴素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
关键词:课堂 本真 至简 宁静 实惠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导: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为美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他原以为天衣无缝的课会受到外教赞扬的,结果外教不但不恭维,反而指出,学生答案太统一,课堂设计太完美了,提问太公式化了。言下之意,这是一堂“失真”的课。其实这样的“失真”现象比比皆是。仅就语文教学而言,或充斥着超文本的对话讨论,沸沸扬扬、盲目扩张;或充斥着表演、比赛;或仿佛在看电视剧,多媒体占领了多数时间,动态纷呈;或为了追求教学的“创新”,化简为繁,故意兜圈子,绕弯子,搭台子,设悬念,让学生往障碍和陷阱中钻,致使教学环节越来越繁琐……
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呼声:朴素——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
1 本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一则故事: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铜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把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真实”上,失去了这份真,古钱便一文不值。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因为教学是生活。生活给我们的命题是:真实!同时我们也承认教学是艺术,艺术给我们的命题是:美。美的真谛是:真实。因此,课堂教学根本也在于“真实”,换言之:本真。
本真是朴素课堂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才有可能达到“谁都能上”、“谁都能借鉴”的常态境界。
本真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实的眼光去看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材,教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是朴素平常的。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前的预设是重要的,因为教学设计其实是设计学生的未来;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找到所谓教材编者的思路、教师教学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三者的合一,因此,预设不能如期执行或者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是很正常的,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灵感形成新的教学环节更是重要的。所以,本真的课堂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完美的教学。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要追求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带着微笑、带着激情进课堂。就是教师真情投入的一种体现;至于学生,就要愿学、乐学,在课堂上不仅能感悟教材,更要敢想敢说,说“真”话,做“真”人。
本真的课堂教学,要有真实的表扬和批评。从宽容出发,带着关怀,带着呵护,老师少批评学生,多表扬、鼓励。但是,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大力称赞学生:“你真棒!”“你真能干!”明明学生的朗读很糟糕,还夸他是个“朗读小能手”;明明学生的回答错误,还要夸他的想法很独特很新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的成长是要付出点代价的。拿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成绩,无原则的表扬只能让学生飘飘然,模糊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
本真的课堂教学,教师也不要怕讲,而是该讲的时候就要讲,大胆地讲。叶圣陶老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切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这里面仍然有个分寸的问题,要讲的不多不少,要讲的切合实际。”
2 至简——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古人云,“大道至简”,课堂教学要追求这样的境界: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至简的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设计简约。课堂中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既看不到面面俱到的雕琢,又寻不见细微之处的刻意粉饰。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搞了不少花样,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郑板桥说“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的就是这富有美感的“清瘦”,就像徐悲鸿几笔勾勒出的奔马,简洁,明快,洒脱,充满灵性。
其次,至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语言简约。教师既没有过多的讲述,更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帮助、学生间的辩论与评价。教师只在关键之时给予点拨,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
再次,至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简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主宰,而是把更多的探究权、质疑权、评价权放给学生,但是教师是导师,是参谋,要发挥“引导”作用,所以该出手时还出手,真正做到关键时候引导而不代替,帮助而不强迫的“助产士”角色,要“导”在学生迷惑之处、困难之时,点到为止,让学生自感自悟。
其实,至简是精要、精良、智慧和超越,是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至简其实对老师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碎、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碎、不足”,才使得教学更精练、更精彩。
3 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课堂不是会堂,不是商场,不是集市,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正如诸葛亮所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现实中,有些课堂教学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既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有能力的锻炼,更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像吃了一些好看而无营养的膨化食品;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以为参与就是此起彼伏地举手,就是热热闹闹地讨论,就是积极而大声地发言。
课堂需要宁静美,宁静课堂能给人美的享受。课堂中的宁静,有时就像是一帖思维清醒剂,在静静的思索中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领悟能力。不管什么学科都需要学生阅读文本,这个时候需要一种宁静,让学生静读、静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需要一种宁静,让学生静思、默想;教学中,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管听老师教,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需要一种宁 静,静听、静看……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别忙着“点将”,应该给学生留点宁静的时间思考,供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进发。当学生还没讲完,思维出现暂时的空白时,教师不要过于“热情”,惟恐学生回答不完整,马上补充学生的回答。如果老师急于填补空白,教与学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就被湮灭了。学生、老师都可能与那即将到来的最激动人心、最幸福的情景擦肩而过。作为老师不要怕学生沉默,不要急于打破沉默。因为沉默是金,沉默是闪光前的“能量”累积过程,沉默不等于沉闷。
“热闹”的氛围要提倡,“宁静”的氛围也要珍惜,“热闹”与“宁静”,有机结合的课堂,才是完美的。
4 实惠——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如果能用最少的时间学会最多的知识,能用最少的精力解决一个最难的问题。我想,这种既经济又实惠的事情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朴素的目标。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或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是拓展了思维。或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教学是否实惠,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精辟地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掌握知识。
实惠的课堂教学,要追求训练的有效性。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训练要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需求;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样化,避免单一乏味。
总之,让我们对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为学生发展奠基的角度,去追求本真、至简、宁静、实惠的朴素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