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外语教育政策;语言经济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38—02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其一,高校给学生所设置的《大学英语》为必修课,学生自入校就会使用统一教材,并且在毕业前夕都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高校还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作为毕业与否的硬性条件之一;其二,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没有按不同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教材,围绕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课文内容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关系甚微,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很难应用于今后实际的工作中,造成学生排斥这门课程,甚至产生“学英语无用”的消极想法;其三,大学英语教师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存在一些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不仅会限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其四,外语教育与经济活动没有紧密联系起来,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五,各高校对英语的整体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对英语的师资投入、教材使用、课程项目等方面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规划。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性质,具体包括: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收益(benefit)。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源,人们通过语言教育投资而获得经济效益。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了达到大学英语教育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把握市场的供求关系,牢记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而使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一、 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是在1965年由信息经济学家 Jacob Marschak提出的。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经济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Marschak的基本观点是: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也具有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等经济属性;一种语言的某些特征被保留亦或被抛弃取决于这种语言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学习英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该语言在市场上的使用程度等。此后,国外语言经济学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 Grin(1996)对北美和欧洲的语言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在研究表征语言变量关系时应当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其他学者还包括D. N. McCloskey、Carliner、Grenier、Dustmann、Rubinstein等人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双语人员的经济收入、语言兴衰的经济学原理等。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许多语言学界的专家陆续开展了对语言与经济的研究,例如,陈建民、刘绍忠、廖凤荣、谢之君、高一虹、苏新春、周雷、何自然等学者。但是真正引入并介绍国外语言经济学理论的第一人是许其潮,随后在2001年,汪丁丁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二语习得。自2003年起,我国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培养语言经济学方向博士,成立该专业的研究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语言经济学的发展。
二、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多元文化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对该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确立了其多语言的教育政策。进入九十年代后,澳大利亚开始强调“优化语言”这种政策,尤其是对亚洲语言空前重视,主要原因有四:其一,该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增加;其二,语言对经济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其三,增强该国与其它国家的交流;其四,提升该国国际竞争力。
自2008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大幅拨款用于支持该国基础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至少一门亚洲语言,专门开设了高中亚洲语言班。为了改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教育投资专款”。
除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澳大利亚还加大语言项目的投入,具体措施包括:专业语言学校的开设、对各级教育中语言学习的技术支持、鼓励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各大高校讲授汉语课程等。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引起了全世界政治家和语言学者的关注。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这就造就了该国独特的多元化、多语言的局面,系统而科学地规划外语教育政策可以促进该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全方位发展。这种外语教育政策既规范又科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启发。
三、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体现出的明显的经济相关性是值得我国外语界学习借鉴的。语言经济学认为外语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是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必需考虑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经济,促进国际贸易是当务之急,而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其功能也与经济密不可分。
首先,彻底改变以应试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育。 多年来,我国高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只重视考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把通过期末考试和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当作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校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学生不重视英语课堂,而到了英语考试之前为了应付考试购买各种“考试攻略”,疲于应试。这种被动的学习英语的学生不仅失去了对英语源自内心的兴趣,还会造成学生考试时取得高分,平时应用时却头疼的现象。应试教学主导的大学英语教育只是教授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却在考试之后付出很大的成本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
其次,设立明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为人际沟通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工具,我国高校应设立多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掌握适合他们的英语技能。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鼓励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目前,各个高校所采取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往往是在课堂上由老师直接传授知识,学生们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中,没有真正做到张口说英语。高校应当重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保证大学英语课程为学生传授真实的生活、工作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案例,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到英语国家短期学习或短期进修的机会。
第四,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但仍有一些教师专业素质欠缺。尽管大部分教师在学历方面几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缺乏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的深刻了解。继续强化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不仅要勤于钻研教学工作,还应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编辑:杨慧芳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38—02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其一,高校给学生所设置的《大学英语》为必修课,学生自入校就会使用统一教材,并且在毕业前夕都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高校还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作为毕业与否的硬性条件之一;其二,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没有按不同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教材,围绕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课文内容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关系甚微,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很难应用于今后实际的工作中,造成学生排斥这门课程,甚至产生“学英语无用”的消极想法;其三,大学英语教师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存在一些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不仅会限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其四,外语教育与经济活动没有紧密联系起来,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五,各高校对英语的整体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对英语的师资投入、教材使用、课程项目等方面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规划。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性质,具体包括: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收益(benefit)。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源,人们通过语言教育投资而获得经济效益。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了达到大学英语教育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把握市场的供求关系,牢记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而使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一、 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是在1965年由信息经济学家 Jacob Marschak提出的。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经济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Marschak的基本观点是: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也具有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等经济属性;一种语言的某些特征被保留亦或被抛弃取决于这种语言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学习英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该语言在市场上的使用程度等。此后,国外语言经济学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 Grin(1996)对北美和欧洲的语言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在研究表征语言变量关系时应当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其他学者还包括D. N. McCloskey、Carliner、Grenier、Dustmann、Rubinstein等人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双语人员的经济收入、语言兴衰的经济学原理等。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许多语言学界的专家陆续开展了对语言与经济的研究,例如,陈建民、刘绍忠、廖凤荣、谢之君、高一虹、苏新春、周雷、何自然等学者。但是真正引入并介绍国外语言经济学理论的第一人是许其潮,随后在2001年,汪丁丁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二语习得。自2003年起,我国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培养语言经济学方向博士,成立该专业的研究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语言经济学的发展。
二、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多元文化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对该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确立了其多语言的教育政策。进入九十年代后,澳大利亚开始强调“优化语言”这种政策,尤其是对亚洲语言空前重视,主要原因有四:其一,该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增加;其二,语言对经济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其三,增强该国与其它国家的交流;其四,提升该国国际竞争力。
自2008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大幅拨款用于支持该国基础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至少一门亚洲语言,专门开设了高中亚洲语言班。为了改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教育投资专款”。
除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澳大利亚还加大语言项目的投入,具体措施包括:专业语言学校的开设、对各级教育中语言学习的技术支持、鼓励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各大高校讲授汉语课程等。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引起了全世界政治家和语言学者的关注。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这就造就了该国独特的多元化、多语言的局面,系统而科学地规划外语教育政策可以促进该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全方位发展。这种外语教育政策既规范又科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启发。
三、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体现出的明显的经济相关性是值得我国外语界学习借鉴的。语言经济学认为外语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是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必需考虑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经济,促进国际贸易是当务之急,而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其功能也与经济密不可分。
首先,彻底改变以应试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育。 多年来,我国高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只重视考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把通过期末考试和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当作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校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学生不重视英语课堂,而到了英语考试之前为了应付考试购买各种“考试攻略”,疲于应试。这种被动的学习英语的学生不仅失去了对英语源自内心的兴趣,还会造成学生考试时取得高分,平时应用时却头疼的现象。应试教学主导的大学英语教育只是教授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却在考试之后付出很大的成本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
其次,设立明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为人际沟通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工具,我国高校应设立多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掌握适合他们的英语技能。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鼓励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目前,各个高校所采取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往往是在课堂上由老师直接传授知识,学生们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中,没有真正做到张口说英语。高校应当重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保证大学英语课程为学生传授真实的生活、工作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案例,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到英语国家短期学习或短期进修的机会。
第四,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但仍有一些教师专业素质欠缺。尽管大部分教师在学历方面几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缺乏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的深刻了解。继续强化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不仅要勤于钻研教学工作,还应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