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气候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粮食危机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挑战,可持续发展教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高等教育机构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力量,其能通过教学、研究、创新、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为高校改进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指引了方向。
在推动实现SDGs上,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教学、科研、运营管理、社会实践、治理结构中纳入可持续性原则,并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而对此开展定量评价,并推动高等教育机构成为SDGs的积极贡献者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趋势。
SDGs深入大学,全球高校参评热情高涨
2020年4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发布了第二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0)。与去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相比,今年的单项排名从11项扩充至包含所有SDGs的17项,成为全球唯一全面采用SDGs作为评估标准衡量大學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贡献的榜单。
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榜单分为影响力综合排名和针对17项SDGs表现的单项排名,从已发布的两届排名看,参评学校呈现大幅增加趋势。2019年的首届排名共有来自81个国家的560所大学参与了11个SDG单项排名;有76个国家的462所大学参与了综合排名。2020年的排名则吸引了89个国家和地区的857所大学参与至少一项SDG的排名,767所大学参加综合排名。参与单项排名的大学增加了53%,参与综合排名的大学则增加了66%。
今年参评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日本(63所)、俄罗斯(47所)、土耳其(36所)、英国(34所)和美国(31所)。来自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以98.5分在综合排名中蝉联第一,其在17项单项排名中,有12项进入前20名。排名第2至5位的高校分别是悉尼大学(98.1分,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97.9分,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96.6分,澳大利亚)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96.3分,美国)。
综合排名100强的高校主要集中在英国(20所)、澳大利亚(15所)和加拿大(13所)。亚洲地区共有16所高校入围百强,其中排名在前三位的高校是同济大学(94分,排名13)、台湾成功大学(89.9分,排名38)、香港大学(89.6分,排名41)。除同济大学外,中国大陆另有8所高校参加了综合排名。
中国高校在此次榜单上的两个单项排名中夺魁:南京农业大学以94.9分在零饥饿(SDG2)单项中位居290所参评大学的第一位;同济大学以83.2分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7)单项中位居361 所参评大学第一位。同济大学还在330所大学参评的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项目中排名第二。
评估设计三大特色
这项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力排名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对其传统旗舰项目——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拓展,它与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一起,被公认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参与排名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大学建立健全内部评估体系和数据系统,明确国际化的竞争定位。
从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参评条件上看,只要有本科教学任务并有相关教育机构认证的高校均可报名参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在设计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首先,构建三维评价体系。单项排名依据的是参评机构在该项目标上三个维度的表现,即研究力、贡献度和治理水平。其中,“研究力”指标评分来自爱思唯尔的Scopus文献数据支持,采集参评机构5年内在该项SDG主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贡献度”指标则度量参评机构在该项SDG中一定时间内展现出的持续影响力,如获得相关学位的学生数量、人均资源消耗量等;“治理水平”的评测是基于参评机构提交的机构相关计划和行动证据材料。
其次,单项评价指标针对性强。基于上述三个维度,评价体系针对各单项SDG表现设计出一系列细化的评分指标并分配权重。如针对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的评分指标,包括相关研究(27%),用水量(19%),水保护措施(23%),再利用或循环用水比例(12%),社区用水(19%)。再如,针对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SDG17)的评分指标,包括相关研究(27.1%),支持目标的伙伴关系(18.5%),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7.2%)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27.2%)。评分人员根据机构报送材料内容及核证结果进行打分。
第三,灵活参评。参评机构可自愿选择参与单项排名或者综合排名,有意向的大学只需提交一项SDG表现数据即可参加单项排名。但要参加综合排名,SDG17是必选项;此外,还需提供至少其他3个单项的数据。参评机构的综合得分是根据其在SDG17及剩余16项SDG中最佳评分前三项综合计算而来。其中,SDG17占总分22%,而其他单个SDG各占26%。这使得不同参评机构能基于各自的重点SDG领域获得不同目标组合的评分。
各类SDG高校排名涌现,评价体系不断升级
全球范围内,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和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正在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除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外,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能反映高校单个面向或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表现的评价体系开始涌现,如QS Stars对高校包容度及社会责任的评级系统;美国高等教育可持续性推进协会(AASHE)推出的,主要针对北美高校的校园可持续性追踪、评价与评级系统(STARS)。此外,国际可持续校园(ISCN)、英国大学与学院环境协会(EAUC)等机构也设立各种评比奖项,鼓励高等院校拓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校能够为SDGs的实施提供知识和解决方案,同时高校自身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场所。尽管关于可持续性的指标设计、权重分配、数据可靠性、排序位次等还有诸多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参评大学在提交意向的那一刻,就踏出了对标行业先进、变革校务治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一步。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在推动实现SDGs上,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教学、科研、运营管理、社会实践、治理结构中纳入可持续性原则,并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而对此开展定量评价,并推动高等教育机构成为SDGs的积极贡献者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趋势。
SDGs深入大学,全球高校参评热情高涨
2020年4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发布了第二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0)。与去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相比,今年的单项排名从11项扩充至包含所有SDGs的17项,成为全球唯一全面采用SDGs作为评估标准衡量大學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贡献的榜单。
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榜单分为影响力综合排名和针对17项SDGs表现的单项排名,从已发布的两届排名看,参评学校呈现大幅增加趋势。2019年的首届排名共有来自81个国家的560所大学参与了11个SDG单项排名;有76个国家的462所大学参与了综合排名。2020年的排名则吸引了89个国家和地区的857所大学参与至少一项SDG的排名,767所大学参加综合排名。参与单项排名的大学增加了53%,参与综合排名的大学则增加了66%。
今年参评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日本(63所)、俄罗斯(47所)、土耳其(36所)、英国(34所)和美国(31所)。来自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以98.5分在综合排名中蝉联第一,其在17项单项排名中,有12项进入前20名。排名第2至5位的高校分别是悉尼大学(98.1分,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97.9分,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96.6分,澳大利亚)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96.3分,美国)。
综合排名100强的高校主要集中在英国(20所)、澳大利亚(15所)和加拿大(13所)。亚洲地区共有16所高校入围百强,其中排名在前三位的高校是同济大学(94分,排名13)、台湾成功大学(89.9分,排名38)、香港大学(89.6分,排名41)。除同济大学外,中国大陆另有8所高校参加了综合排名。
中国高校在此次榜单上的两个单项排名中夺魁:南京农业大学以94.9分在零饥饿(SDG2)单项中位居290所参评大学的第一位;同济大学以83.2分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7)单项中位居361 所参评大学第一位。同济大学还在330所大学参评的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项目中排名第二。
评估设计三大特色
这项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力排名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对其传统旗舰项目——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拓展,它与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一起,被公认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参与排名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大学建立健全内部评估体系和数据系统,明确国际化的竞争定位。
从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参评条件上看,只要有本科教学任务并有相关教育机构认证的高校均可报名参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在设计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首先,构建三维评价体系。单项排名依据的是参评机构在该项目标上三个维度的表现,即研究力、贡献度和治理水平。其中,“研究力”指标评分来自爱思唯尔的Scopus文献数据支持,采集参评机构5年内在该项SDG主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贡献度”指标则度量参评机构在该项SDG中一定时间内展现出的持续影响力,如获得相关学位的学生数量、人均资源消耗量等;“治理水平”的评测是基于参评机构提交的机构相关计划和行动证据材料。
其次,单项评价指标针对性强。基于上述三个维度,评价体系针对各单项SDG表现设计出一系列细化的评分指标并分配权重。如针对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的评分指标,包括相关研究(27%),用水量(19%),水保护措施(23%),再利用或循环用水比例(12%),社区用水(19%)。再如,针对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SDG17)的评分指标,包括相关研究(27.1%),支持目标的伙伴关系(18.5%),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7.2%)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27.2%)。评分人员根据机构报送材料内容及核证结果进行打分。
第三,灵活参评。参评机构可自愿选择参与单项排名或者综合排名,有意向的大学只需提交一项SDG表现数据即可参加单项排名。但要参加综合排名,SDG17是必选项;此外,还需提供至少其他3个单项的数据。参评机构的综合得分是根据其在SDG17及剩余16项SDG中最佳评分前三项综合计算而来。其中,SDG17占总分22%,而其他单个SDG各占26%。这使得不同参评机构能基于各自的重点SDG领域获得不同目标组合的评分。
各类SDG高校排名涌现,评价体系不断升级
全球范围内,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和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正在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除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外,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能反映高校单个面向或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表现的评价体系开始涌现,如QS Stars对高校包容度及社会责任的评级系统;美国高等教育可持续性推进协会(AASHE)推出的,主要针对北美高校的校园可持续性追踪、评价与评级系统(STARS)。此外,国际可持续校园(ISCN)、英国大学与学院环境协会(EAUC)等机构也设立各种评比奖项,鼓励高等院校拓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校能够为SDGs的实施提供知识和解决方案,同时高校自身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场所。尽管关于可持续性的指标设计、权重分配、数据可靠性、排序位次等还有诸多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参评大学在提交意向的那一刻,就踏出了对标行业先进、变革校务治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一步。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