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新常态”,铜梁共青团勇于顺应潮流,敢于解放思想,在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推动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共青团+”模式,以搭平台、做枢纽的方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市场主体、青年社会组织、互联网媒体等力量,延展了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扩大了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提升了共青团服务和引导青年的专业性和层次感,对县域共青团更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团铜梁区委的一系列探索和做法,正是近年来重庆共青团落实虚功实做、难事长做,坚持锐意革新、久久为功,扎实提升新时期团的组织建设水平、力争有效覆盖全市青年的一个例证和缩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出台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团重庆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和重庆市委的有关要求,坚持“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以群团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牵动,以学校、社区、新兴领域和网络为主阵地,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和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为两大抓手,探索实现对各类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是巩固和提升传统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以规范化建设和提升活力为重点,切实强化学校领域共青团、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将团员先进性建设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推动入团先当志愿者制度化、常态化,探索推行标准化的入团离团仪式,强化团员的荣誉感和存在感。
二是重点强化对新兴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通过党团同建、区域化团建等方式,着力加强共青团组织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覆盖力度,探索依托工业园区、创客园区、孵化园、专业市场、商圈、楼宇管委会等建立群团服务站,联合工会、妇联等其他群团组织共同推动对各类新兴群体的阵地覆盖。特别是突出青年社会组织这一工作重点,探索建立青年社會组织联系服务引导机制。我们计划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常态化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社会组织的各方面诉求,从而给予精准服务,并在青联组织中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加强对其中优秀代表的组织吸纳和工作引导。
三是将互联网作为团的组织建设的全新增长点。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为统揽,深化各类服务联盟建设,强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闭环建设,以此破解团青关系疏离、组织覆盖失效等问题。同时,大力推进“支部上网行动”,依托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工具,引导青年在网上开展团支部活动,推进互联网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机融合。探索在每个团支部建立微信群,由支部书记负责管理维护,引导团员关注和推广各类团属微信公众号,转发好文章、传播正能量。
四是坚持青年导向,以青年创新创业需求作为实现有效工作覆盖的重要突破口。青年最具创新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意识,我们不断加强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需求的职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众创先锋网”,探索通过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接创新创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等职能,搭建以创客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和扁平化的工作体系。
五是坚持基层导向,以城乡市民学校作为共青团覆盖和服务普通青年的桥头堡。致力于将市民学校打造为团组织与普通青年的连心桥、团员青年之间的朋友圈、社区青少年的服务站、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络点、志愿服务的集散地,努力凸显市民学校作为青少年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属性,打通联系服务基层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4年时间,全市已建成2393所市民学校,并培育出“四点半课堂”、“彩虹帮教”、助残“阳光行动”等一批深受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欢迎的品牌项目。同时,市民学校探索采用的“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以及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反馈机制,为市民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作者系团重庆市委书记)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出台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团重庆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和重庆市委的有关要求,坚持“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以群团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牵动,以学校、社区、新兴领域和网络为主阵地,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和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为两大抓手,探索实现对各类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是巩固和提升传统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以规范化建设和提升活力为重点,切实强化学校领域共青团、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将团员先进性建设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推动入团先当志愿者制度化、常态化,探索推行标准化的入团离团仪式,强化团员的荣誉感和存在感。
二是重点强化对新兴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通过党团同建、区域化团建等方式,着力加强共青团组织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覆盖力度,探索依托工业园区、创客园区、孵化园、专业市场、商圈、楼宇管委会等建立群团服务站,联合工会、妇联等其他群团组织共同推动对各类新兴群体的阵地覆盖。特别是突出青年社会组织这一工作重点,探索建立青年社會组织联系服务引导机制。我们计划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常态化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社会组织的各方面诉求,从而给予精准服务,并在青联组织中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加强对其中优秀代表的组织吸纳和工作引导。
三是将互联网作为团的组织建设的全新增长点。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为统揽,深化各类服务联盟建设,强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闭环建设,以此破解团青关系疏离、组织覆盖失效等问题。同时,大力推进“支部上网行动”,依托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工具,引导青年在网上开展团支部活动,推进互联网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机融合。探索在每个团支部建立微信群,由支部书记负责管理维护,引导团员关注和推广各类团属微信公众号,转发好文章、传播正能量。
四是坚持青年导向,以青年创新创业需求作为实现有效工作覆盖的重要突破口。青年最具创新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意识,我们不断加强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需求的职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众创先锋网”,探索通过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接创新创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等职能,搭建以创客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和扁平化的工作体系。
五是坚持基层导向,以城乡市民学校作为共青团覆盖和服务普通青年的桥头堡。致力于将市民学校打造为团组织与普通青年的连心桥、团员青年之间的朋友圈、社区青少年的服务站、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络点、志愿服务的集散地,努力凸显市民学校作为青少年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属性,打通联系服务基层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4年时间,全市已建成2393所市民学校,并培育出“四点半课堂”、“彩虹帮教”、助残“阳光行动”等一批深受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欢迎的品牌项目。同时,市民学校探索采用的“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以及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反馈机制,为市民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作者系团重庆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