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足疗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脑卒中存活者中约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已经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如何更加科学地为急性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是广大神经内科医务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祖国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泡脚是一种浸浴疗法。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长期卧床,自理能力差,泡脚时间不宜过长,由于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易加重偏瘫肢体的功能障碍。足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
国内外现状分析,20世纪初,美国医生威廉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反射疗法的成果,于1917年发表了《区域疗法》一书。他将人体垂直划分为十个反射区域,从头部延伸到四肢末端。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过份依赖化学药物产生的弊端,转而寻求各种自然疗法和替代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等日益受到重视,足部按摩也应运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人在学习和传播。1980年,瑞士神父吴若石在台湾大力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被称为“ 若石健康法” 。改革开放以后,足部反射区健康法通过各种渠道传回我国大陆。1990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大会。经过努力,199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复同意成立“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并指出 “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其现实作用。”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探索,我们将足部疗法应用于临床。针对于,应用足疗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这一临床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患者依从性好,国内外目前的相关报道还非常少。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神经组织遍布人体各个部位,在控制和调节机体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组织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完成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神经元。
神经元通过反射活动,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足部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使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足疗的主要原理:
1、循环学说 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有害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2、反射学说 人体各个系统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与协调,是依靠复杂的体液、神经等能流系统来完成的。因此,足部存在着人体各个部位和脏器的信息,同样足部受到的刺激也可以传递到全身,是一个反应最敏感的反射地带,所以当人体各部位脏腑器官发生异常时,足部就会出某些相关的信息。
3、全息胚学说 “ 全息” ,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运用激光拍摄下照片,其底片的一个部分仍可以复制出整体的影像。例如植物的枝叶,人体的手、足耳等,这些全息胚上存在着与整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位点,而位点的排列则遵循着人体解剖图谱。
因人的双足与其他全息胚相比,由于面积大而包含着的信息也丰富,复制的整体形象也较清楚,容易辨认和掌握,而且操作简单,故足部按摩作为防病、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足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我们选用的HYS-339数码经络治疗仪,是根据人体对特定电子波的生物效应,结合现代微电脑科技与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研制成功的新型经络治疗仪。该数码经络治疗仪是采用微电脑技术,产生各种与人体相似的电子生物波,经电疗、磁疗、热疗、足疗结合使用,集治疗、按摩于一体,具有仿真模拟针灸、推拿、按摩多种功能。对人体病变组织多管齐下,综合治疗,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且配备足疗鞋,是目前安全、简便、快速、无痛苦的先进治疗方式。临床可行性高,应用广泛,功能齐全,是广大脑卒中患者的福音。
我们将脑卒中偏瘫肢体治疗足部按摩取穴如下:
1、涌泉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跷足的姿势,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失眠、多眠症、高血压、眩晕等。
2、大敦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大敦穴位于大姆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主治:目眩、肌肋痛。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3、丘墟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也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
4、昆仑穴取穴法: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主治:头痛、腰痛、高血压等。
5、足临泣取穴法:取穴时,仰卧位,足临泣穴位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骨夹缝中。主治:全身麻痹、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6、高血压点取穴法:此穴位于脚的大姆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主治: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
7、解溪穴取穴法: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脚痛、头晕痛、便秘、下肢瘫痪。
8、中封取穴法: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主治: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9、冲阳取穴法:位于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胃胀、足麻痹。
10、陷谷取穴法: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胸壁胀痛、炎肿、盗汗。
11、太冲取穴法: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腰痛、调经。
12、内庭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腿肿、头痛、转腹。
13、行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
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主治:便秘、腹痛、腰痛。
14、侠溪取穴法: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耳聋、头晕、下肢麻痹。
15、历兑取穴法: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选用足疗反射区: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头、额窦、垂体、胃、心、脾、脊椎、髋关节、坐骨神经、肩、肘、膝、上下身淋巴结反射区。
足部按摩治疗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应用足疗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足部反射活动。对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后遗症)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需要2个以上疗程的按摩(1 次/d,每次按摩5 min,10次为一个疗程),会收到可喜的疗效。关键是要有“ 三心” 恒心、耐心、信心。贵在坚持。
以我院神经内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足疗方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严重出血、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危重病人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在足疗前30分钟,让患者静卧,然后使用HYS-339S数码经络治疗仪的足疗鞋,以达到按摩足底的作用,。评价时间点为: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并做好记录。
针对使用足疗2个疗程后的评估资料,应用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分别与对照组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用计算机自动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的各项指标数值,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平均值。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编程统计,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的各项指标数值的差异。
本课题通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足疗治疗的效果下观察,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变化和分析总结,应用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足疗在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功能恢复、缩短病程[2]的臨床作用和意义,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拓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慧霞.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0(10):168
[2] 黄丽华.头针加足部按摩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18);37-38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脑卒中存活者中约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已经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如何更加科学地为急性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是广大神经内科医务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祖国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泡脚是一种浸浴疗法。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长期卧床,自理能力差,泡脚时间不宜过长,由于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易加重偏瘫肢体的功能障碍。足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
国内外现状分析,20世纪初,美国医生威廉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反射疗法的成果,于1917年发表了《区域疗法》一书。他将人体垂直划分为十个反射区域,从头部延伸到四肢末端。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过份依赖化学药物产生的弊端,转而寻求各种自然疗法和替代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等日益受到重视,足部按摩也应运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人在学习和传播。1980年,瑞士神父吴若石在台湾大力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被称为“ 若石健康法” 。改革开放以后,足部反射区健康法通过各种渠道传回我国大陆。1990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大会。经过努力,199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复同意成立“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并指出 “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其现实作用。”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探索,我们将足部疗法应用于临床。针对于,应用足疗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这一临床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患者依从性好,国内外目前的相关报道还非常少。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神经组织遍布人体各个部位,在控制和调节机体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组织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完成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神经元。
神经元通过反射活动,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足部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使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足疗的主要原理:
1、循环学说 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有害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2、反射学说 人体各个系统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与协调,是依靠复杂的体液、神经等能流系统来完成的。因此,足部存在着人体各个部位和脏器的信息,同样足部受到的刺激也可以传递到全身,是一个反应最敏感的反射地带,所以当人体各部位脏腑器官发生异常时,足部就会出某些相关的信息。
3、全息胚学说 “ 全息” ,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运用激光拍摄下照片,其底片的一个部分仍可以复制出整体的影像。例如植物的枝叶,人体的手、足耳等,这些全息胚上存在着与整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位点,而位点的排列则遵循着人体解剖图谱。
因人的双足与其他全息胚相比,由于面积大而包含着的信息也丰富,复制的整体形象也较清楚,容易辨认和掌握,而且操作简单,故足部按摩作为防病、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足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我们选用的HYS-339数码经络治疗仪,是根据人体对特定电子波的生物效应,结合现代微电脑科技与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研制成功的新型经络治疗仪。该数码经络治疗仪是采用微电脑技术,产生各种与人体相似的电子生物波,经电疗、磁疗、热疗、足疗结合使用,集治疗、按摩于一体,具有仿真模拟针灸、推拿、按摩多种功能。对人体病变组织多管齐下,综合治疗,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且配备足疗鞋,是目前安全、简便、快速、无痛苦的先进治疗方式。临床可行性高,应用广泛,功能齐全,是广大脑卒中患者的福音。
我们将脑卒中偏瘫肢体治疗足部按摩取穴如下:
1、涌泉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跷足的姿势,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失眠、多眠症、高血压、眩晕等。
2、大敦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位,大敦穴位于大姆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主治:目眩、肌肋痛。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3、丘墟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也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
4、昆仑穴取穴法: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主治:头痛、腰痛、高血压等。
5、足临泣取穴法:取穴时,仰卧位,足临泣穴位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骨夹缝中。主治:全身麻痹、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6、高血压点取穴法:此穴位于脚的大姆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主治: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
7、解溪穴取穴法: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脚痛、头晕痛、便秘、下肢瘫痪。
8、中封取穴法: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主治: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9、冲阳取穴法:位于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胃胀、足麻痹。
10、陷谷取穴法: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胸壁胀痛、炎肿、盗汗。
11、太冲取穴法: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主治:腰痛、调经。
12、内庭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腿肿、头痛、转腹。
13、行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
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主治:便秘、腹痛、腰痛。
14、侠溪取穴法: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耳聋、头晕、下肢麻痹。
15、历兑取穴法: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选用足疗反射区: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头、额窦、垂体、胃、心、脾、脊椎、髋关节、坐骨神经、肩、肘、膝、上下身淋巴结反射区。
足部按摩治疗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应用足疗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足部反射活动。对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后遗症)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需要2个以上疗程的按摩(1 次/d,每次按摩5 min,10次为一个疗程),会收到可喜的疗效。关键是要有“ 三心” 恒心、耐心、信心。贵在坚持。
以我院神经内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足疗方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严重出血、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危重病人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在足疗前30分钟,让患者静卧,然后使用HYS-339S数码经络治疗仪的足疗鞋,以达到按摩足底的作用,。评价时间点为: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并做好记录。
针对使用足疗2个疗程后的评估资料,应用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分别与对照组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用计算机自动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的各项指标数值,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平均值。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编程统计,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当天、5天末、10天末、15天末、20天末的各项指标数值的差异。
本课题通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足疗治疗的效果下观察,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变化和分析总结,应用Fugl-Meyer量表来评价运动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足疗在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功能恢复、缩短病程[2]的臨床作用和意义,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拓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慧霞.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0(10):168
[2] 黄丽华.头针加足部按摩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1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