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生为本,彻底改变师本教育模式,正确认识学生,全面依靠教育资源——学生,教学中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一、为何要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车行陌上,春光袅袅,农民在田间不是在插秧,而是在抛秧,这种技术,是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勤劳的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悠闲的却享受着丰收的果实,这不是有悖于天道酬勤吗?细思之,在拔秧和密植秧苗中,固然注入了我们的丰收意愿,但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类比到教育上来,过去我们大量地做着类似插秧密植的事情。就像不惜损害根系,强行进行秧苗密植一样,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这就是人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比如在英语课上,教师一味地带着学生读单词,而不引导学生找拼读规则,从而自己学会拼读,导致学生学了很多年,遇到生词不会自己拼读,依赖老师教他读。再就是只能看着句子读,而不会用英文组织思维表达,这就是我们的教师自己一味地在课堂上授课,而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中英文的不同表达规律,导致中式英语等。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鞋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甚至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脚就被时时记起。类比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如果给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教育,学生忘记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就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空前提高了。
  二、课堂师本教育模式的要害——对人的虚体设计
  教育的设计,本质上就是对人的设计。对人进行设计的方式有“虚体”和“实体”两种。虚体,一般指用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的人的属性和人的内部关系等,表现为人的理性的某种逻辑构造。而实体则是指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个体。实体常常被人以综合的方式,如感知理解等加以把握。虚体不能独立存在,要附着在实体上面,但在许多情况下产生了用虚体取代实体的误区。师本教育模式的要害正在于此。它离开实体,用虚体的方式进行对象或目标的设计,这种设计容易产生两个趋向:一是离开实体的活动;二是高度分析化,认为只要教育对象掌握了被分析越细的“理”的条文,虚体的设计就算是获得实现。虚体设计之所以被广泛采用,首先是因为它内部的无矛盾性。但是事物是在矛盾之中变化发展的。师本教育总是采取理性灌注,而不是通过实体活动去实施教育,采取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的教育教学思维。也就是说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的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截流式培养的人是较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当教师的抓住了实体需要的“源”,就会使“流”变成有“源”之水,并会把教学转为学生自身的活动,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概括,积极地对比、归纳、判断。概括的过程也许比概括的结果更为重要。显然,虚体的设计,只能“截其流”,所培养的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无法自己去发掘源头,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从实体出发,才能真正把握源头,开源发流,把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身上。
  三、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有正确认识我们的教育资源的本能和天性
  师本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材,课室设备。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学生资源视而不见。今天的教育应想方设法使学生这一过去被忽视的教育资源获得开发。学生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是我们今天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所在。尽可能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的教育,是教育的新境界。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从而导致人们在内心里总是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完成的学习任务。然而我们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以至学生所展露出的这种学习本能和天性有时被人们予以无情地扼杀。
  尤其我们的传统教育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人,才能做好灵魂的引导者。然而教师迫于成绩标尺和升学率的压力,无暇顾及哪个情绪低落,哪个好奇心强。那些保障顺利授课的戒条,也就在这“无暇”的瞬间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更可怕的是,对于学业进度稍慢些的学生,教师家长联手提倡刻“苦”学习。而正是这一个“苦”字让很多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给孩子多一些自由,不要禁锢孩子孱弱的心灵。我们的教学经验是“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尽情吸收到它所需要的营养,才能滋生出向上的动力和创新的能量。”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幸福指数”很高,那么他自信、自尊、自强,学习主动性就会更高,学习对他来说肯定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他自然会习惯性地活到老学到老。毕竟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终生必需品了,即便没有超凡的成就,他的人生也是成功的。如果一个人在受教育时“痛苦指数”很高,那么面对学习,即使他有强烈的欲望,也要先压抑和对抗自己对学习的种种厌烦、畏惧等负面情绪,这需要付出比别的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学生在心里总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这种心灵的内耗将一直延续到他成年后的学习中去。情况严重的还会制约性格发展,使他习惯性地逃避学习和工作,即便有些成就,也不足以填补他那庞大的经年累月的内耗。一位理解真爱并践行教育理念的伟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摘取了科学界的桂冠,另一个在艺术之河里遨游,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居里夫人对她们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四、如何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1.尊重生命的天性
   尊重人的天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在于最具有智慧。如果要开启每个孩子的智慧天空,只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情感、价值观、思维方式,去代替他们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看法、想法、情感、价值观、思维方式,那无疑是在扼杀青年或少年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关键是其个性能否得到张扬,自我能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制造条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了考试工具,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成了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不是一个主动寻求生命灿烂展示的生长者。教师成了学生的主宰,让学生失去了自主的平台。于是他们成了盲动的机器,成了少年老者,成了无知少年强说愁。这就要求教师开放课堂,开放校园,容纳其他的声音,接纳其他的生命,重视每一个人,激励他们,鼓励他们探索创造。我在讲到《The Earth》(地球)这一课时用英文问学生What does the earth bring us?How is it now?这时我鼓励学生用英文踊跃回答。随后我让学生课后准备一篇演讲文,《How to Protect Our Earth》(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要求学生在下次课上演讲。把自主还给学生,把活力还给学生,让鲜活的生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3.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精神天空。每个孩子都有梦想,都有希望,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又是什么呢?坐在教室角落里那位沉默寡言的孩子在想什么呢?作为教育者,要关注他们的梦想。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是在关心他们的生命,就是在尊重他们。一个孩子在人生中特别困难的时候,是教师给他们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让他们度过了生命的难关,至少他的心灵在颤抖,他腾飞的力量找到了契机。
  4.最大限度地激发生命的潜能
  自我是不断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潜能,潜能开发的本质是把人天生的智慧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效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的潜能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作为教师,应该做有心人,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一种智慧造就另一种智慧。因此教学应充满思想、活力、智慧,充分感受学生思维的活跃,探究的喜悦,个性的张扬,心灵的感化和灵魂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激活生命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5.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现场,而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发展意向,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等都给教学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去僵硬地约束学生,限定学生,把自己认为千真万确的东西强加给学生,不要只注重遥远的未来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当前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情境,引导他们成长壮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
  6.突出课堂的互动性
   教学应在合作、互动、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特长,如唱、画、辩论、表演、实验、游戏、 小品、竞赛、讲故事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成长。
  总之,自然的规律是不能被违背的,违背了必然会受到惩罚,但是找到自然的规律便能充分利用自然,教育也是如此,如能顺应人的自然,让教育者多些反思,让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挖掘,喷发出智慧的火花,便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批评是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要经得起批评。正确、有效的批评可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使其
新课改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动手能力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化学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初中生而言无疑是学科中的一个难关。学生如何学好这门学科?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高效地学到知识?这是新课改下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取代了以前的教学大纲,它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作为教师,不
所谓“体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体育研究者,从体育学习及与之相关的学习或在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搜集整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换而言之,它也是进一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呼唤研究性学习  这是由体育教学目的决定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巧和提高身体素质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生物教学中,一
了解英美人的写作习惯是做好完形和阅读题的基本。了解了英美人的写作习惯及英文的文章大体结构,我们只要读几个英语句子即可明白全文的大体意思。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有五十条王十朋的注释,它们能够解决王十朋是否为《百家注》编者这一学术公案。其中的十一条注释,是王十朋对不同的两首诗中内容相同、可以
目的:探讨近视眼检查后未行LASIK术的原因。方法:近视1026例(2039眼)进行术前检查后未行LASIK的165例(296眼),对未行LASIK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65例(296眼)中思想顾虑大者45例(89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58例(70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3g/L,时间为2~4min;
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最能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高考模块,也是广大师生在备考中花费精力最多却收效甚微的一个知识点。由于现代文阅读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考点能力要求的分布也十分广,所以在近年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失分现象也颇为严重。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速度和解题质量?有没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遵循?笔者在此探寻一些解题技巧。    一、观其大略    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