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理解中,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研判形势。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周边环境以及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确实是近代以来周边总体形势最好的时候,同时现在处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跨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等,非常庞大也非常便利,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各方不同的反应,一些主要大国如美国“重返亚太”,把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周边国家给我们造成了时间的紧迫感,有些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中国的继续发展就可能受到影响。
但从目前来看,周边形势总体是和平稳定的。我们在捍卫领土主权的同时维护了周边大局的稳定。在钓鱼岛方面,我们有力反制了日本的挑衅。中国的系列反制措施打破了日本的单方面实控,但局面并没有失控,这叫做“打破实控而不失控”。钓鱼岛的局势从静态的搁置到动态的平衡,你走一步,我就走一步,绝不吃亏。在黄岩岛方面,菲方动用军舰对付中国的渔船,用军人对付中国的渔民,道义上就失分了。中国进行了坚决反制,实际上从此“终结了(菲方)在黄岩岛地区骚扰、查扣中国渔船的历史”。黄岩岛今后的问题是加强实际管理的问题。越南2012年搞所谓海洋立法,把中国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划进其“主权和管辖”范围。中国后发制人,有力反制,成立三沙市、建立三沙警备区、在相关海域进行石油招标并进行大规模巡航执法。与印度虽然出现了边防部队之间的“帐篷对峙”,但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和友好磋商把问题控制住了。
习总书记还说,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虽然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顺利,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利。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矛盾虽然尖锐,但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工作还是在进行。美国虽然重返亚太,搞所谓“再平衡”,但是对于中方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还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中俄关系、上合组织以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都在继续推进。
二是明确方针。座谈会突出了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强调用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来看待周边。我理解,与周边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问题现在能解决就解决,条件不成熟就先搁置,对方若挑衅就反制,把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分寸,掌握“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的外交艺术,争取最好的发展环境。习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关系四字真经,是理念的升华。“亲”是地域相连、血脉相通的情谊;“诚”是光明磊落、坦诚相待的胸襟;“惠”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信念,我们的发展要惠及周边,周边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机遇;“容”是在不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有相互包容的心态。
三是确定抓手。座谈会提出了四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是辩证地处理好维护领土主权与维护周边稳定的关系。周边涉及我们的领海、领土主权,必须寸土不让,如果领土丢了,还谈什么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和平发展”必须坚持,要维护周边的和平稳定,因为周边一乱,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会受到干扰。
第二个抓手是深化互利共赢的机制建设。许多新的思路提了出来,下一步要具体落实,比如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美好愿望的交融、泛亚铁路、泰国高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这些理念有待具体措施的支撑。
第三个抓手是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在过去说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基础上,又突出要推进共同安全、全面安全和合作安全。我的理解是,安全合作并不是说要跟谁去结盟或者说给谁提供保护伞,既然是全面、共同、合作的安全,理论上就不应该是排他的,大家要寻求一种共同的安全。
第四个抓手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就是说要进一步搞好涉及周边的公共外交,让中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实惠为相关国家更多的民众所了解,让更多的周边国家精英和草根都成为中国的朋友。
四是强化统筹。周边外交要注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在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安全问题是内外相联系的。周边外交就要面对很多内外联动的威胁。第二他讲了要找利益的交汇点,就是怎样与周边国家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第三,他也讲了外交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习主席特别强调要统筹兼顾,比如说中央和地方、经济和政治、官方和民间怎样齐抓共管形成综合实力,等等。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如何理解“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的关系问题。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搞好周边外交工作。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放弃了韬光养晦。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理解邓小平当年在使用韬光养晦这个词语时的含义。这不是普通意义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韬光养晦,而有其特定的内涵。邓小平讲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的是意识形态之“光”,“养”的是经济建设之“晦”,“作”的是秩序改革之“为”。如果从这三个要素来判断,韬光养晦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与奋发有为也并不矛盾。
从习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新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更新。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或者程度更高的理念,比如说命运共同体扩展了中国外交的国际基础、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共融,比如说“共赢”成为国际关系中应该弘扬的理念、成为中国外交旗帜的四大要素之一,比如说外交要注重顶层设计,维权维稳要基于底线思维,面对新的形势要加紧推进外交和国家安全机制体制改革,等等。理念和机制的更新为中国外交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一是研判形势。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周边环境以及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确实是近代以来周边总体形势最好的时候,同时现在处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跨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等,非常庞大也非常便利,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各方不同的反应,一些主要大国如美国“重返亚太”,把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周边国家给我们造成了时间的紧迫感,有些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中国的继续发展就可能受到影响。
但从目前来看,周边形势总体是和平稳定的。我们在捍卫领土主权的同时维护了周边大局的稳定。在钓鱼岛方面,我们有力反制了日本的挑衅。中国的系列反制措施打破了日本的单方面实控,但局面并没有失控,这叫做“打破实控而不失控”。钓鱼岛的局势从静态的搁置到动态的平衡,你走一步,我就走一步,绝不吃亏。在黄岩岛方面,菲方动用军舰对付中国的渔船,用军人对付中国的渔民,道义上就失分了。中国进行了坚决反制,实际上从此“终结了(菲方)在黄岩岛地区骚扰、查扣中国渔船的历史”。黄岩岛今后的问题是加强实际管理的问题。越南2012年搞所谓海洋立法,把中国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划进其“主权和管辖”范围。中国后发制人,有力反制,成立三沙市、建立三沙警备区、在相关海域进行石油招标并进行大规模巡航执法。与印度虽然出现了边防部队之间的“帐篷对峙”,但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和友好磋商把问题控制住了。
习总书记还说,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虽然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顺利,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利。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矛盾虽然尖锐,但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工作还是在进行。美国虽然重返亚太,搞所谓“再平衡”,但是对于中方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还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中俄关系、上合组织以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都在继续推进。
二是明确方针。座谈会突出了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强调用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来看待周边。我理解,与周边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问题现在能解决就解决,条件不成熟就先搁置,对方若挑衅就反制,把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分寸,掌握“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的外交艺术,争取最好的发展环境。习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关系四字真经,是理念的升华。“亲”是地域相连、血脉相通的情谊;“诚”是光明磊落、坦诚相待的胸襟;“惠”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信念,我们的发展要惠及周边,周边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机遇;“容”是在不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有相互包容的心态。
三是确定抓手。座谈会提出了四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是辩证地处理好维护领土主权与维护周边稳定的关系。周边涉及我们的领海、领土主权,必须寸土不让,如果领土丢了,还谈什么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和平发展”必须坚持,要维护周边的和平稳定,因为周边一乱,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会受到干扰。
第二个抓手是深化互利共赢的机制建设。许多新的思路提了出来,下一步要具体落实,比如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美好愿望的交融、泛亚铁路、泰国高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这些理念有待具体措施的支撑。
第三个抓手是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在过去说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基础上,又突出要推进共同安全、全面安全和合作安全。我的理解是,安全合作并不是说要跟谁去结盟或者说给谁提供保护伞,既然是全面、共同、合作的安全,理论上就不应该是排他的,大家要寻求一种共同的安全。
第四个抓手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就是说要进一步搞好涉及周边的公共外交,让中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实惠为相关国家更多的民众所了解,让更多的周边国家精英和草根都成为中国的朋友。
四是强化统筹。周边外交要注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在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安全问题是内外相联系的。周边外交就要面对很多内外联动的威胁。第二他讲了要找利益的交汇点,就是怎样与周边国家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第三,他也讲了外交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习主席特别强调要统筹兼顾,比如说中央和地方、经济和政治、官方和民间怎样齐抓共管形成综合实力,等等。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如何理解“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的关系问题。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搞好周边外交工作。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放弃了韬光养晦。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理解邓小平当年在使用韬光养晦这个词语时的含义。这不是普通意义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韬光养晦,而有其特定的内涵。邓小平讲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的是意识形态之“光”,“养”的是经济建设之“晦”,“作”的是秩序改革之“为”。如果从这三个要素来判断,韬光养晦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与奋发有为也并不矛盾。
从习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新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更新。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或者程度更高的理念,比如说命运共同体扩展了中国外交的国际基础、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共融,比如说“共赢”成为国际关系中应该弘扬的理念、成为中国外交旗帜的四大要素之一,比如说外交要注重顶层设计,维权维稳要基于底线思维,面对新的形势要加紧推进外交和国家安全机制体制改革,等等。理念和机制的更新为中国外交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