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教学法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利用早读时间实施诵读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树立诵读教学意识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诵读教学,重点在氛围营造和技巧指导上下功夫。
  师生对课堂的主观感受即是教学氛围,这种感受虽然不能对课堂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对课堂效率的高低影响颇大。如果早读课堂的诵读氛围压抑,学生不愿大声朗读,没有形成书声琅琅的读书氛围,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对早读失去兴趣,产生懈怠心理。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早读课堂的效率。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早读诵读教学氛围。第一,学校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约束、引导和鼓励中学语文教师开展高效的诵读教学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第二,教师要在诵读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诵读的活力和热情。第三,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认真融入教师努力营造的诵读氛围,进而进行自我诵读习惯的培养。
  至于背诵技巧,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記得就越牢。如果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只有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背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掌握好诵读时间。在认知心理学中,人的记忆会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规律来增强学习效果。有研究表明,睡觉前和醒来后是记忆的黄金时段,这也是我们给识记类的学科(语文、英语)设置早读的依据。早读课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前一晚复习过的内容,记忆效果会很好。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读诵读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如果时间太短起不到记忆的良好效果;如果诵读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效率。
  最后要掌握诵读频率。我们常说“熟读成诵”,那么诵读的文本到底要背几遍才能收到最佳的识记效果呢?以一首20字的五言绝句为例,研究表明最佳的背诵频率是5遍。第一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第二遍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内容;第三遍尝试背诵,了解生疏点;第四遍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第五遍尝试回忆,复习巩固。
  当然,由于个体记忆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在诵读频率的掌控上也不能一概而论。除了教师在技巧上的点拨,学生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也是决定效率高低的关键。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努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行科学量化管理  为发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指导作用,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评价
对统编教材进行研读中,笔者发现教材的编写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读写结合,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教材中安排的课后小练笔,就是由读学写,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教师执教时将小练笔与习作指导、日常生活巧妙结合,才能发挥小练笔的大能量。  一、重视课后小练笔,随堂模仿练  有人说习作难,也有人说会者不难,重在得法。统编教材中小练笔的设计,就给了教师指导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一堂课只有疏密结合、松紧有序,才能完成既定的训练量,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终获得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但现实是,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得太满、太密、太快,效果则是欲速则不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比如一节语文课,教师既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既想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常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到知识的传授上,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也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说”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通过互动合作,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特点是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式
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美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言感受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时的重要工具。教育家斯霞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经过它,能够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如果教师语言缺乏美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校通过改革作文教学的课型、环节步骤及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前小学生写作的教学流程,即“四步循环”作文法。在实验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流程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效果显著。推行“四步循环”作文法,需要进行三项改革。  一、改革作文教学课型  我们设置了四种课型,即读写结合课、指导交流课、反馈矫正课、佳作欣赏课。这
期刊
微课是指运用视频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先进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尝试。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微课教学具备简洁精炼、重点提炼、视频呈现、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有效利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在课前预习环节,促进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入  首先要加强微课在预习环节的有机运用。预习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关乎着学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对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品德、人格素质、人文素养等进行全面熏陶启蒙。只有培养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产生了一定的认知,才能学会甄别,从而丰富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融合,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内涵,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