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中一场新兴大国的盛会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正是在这次峰会上,南非成为正式会员,“金砖四国”扩大为五国,机制也更名为“金砖国家”。在全球200多家媒体的聚焦之下,五国领导人集体合影,定格了金砖国家走上世界舞台的历史瞬间,三亚也成为新兴国家扬帆起航、共谋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峰会的四大看点
  看点一:背景深刻。2011年对金砖国家来说是重要一年,适逢“金砖”十周岁。十年来,金砖合作机制经历了从经济学家的虚拟概念到国际关系中实体机制的转变,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有重要影响的力量。十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十年,新兴经济体普遍保持快速成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其中中国在10%以上,印度超过7.5%,俄罗斯达到6.6%左右,巴西3.6%,南非超过3%。过去十年,也是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变动的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美国深陷两场战争,西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过去十年里,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影响着世界和平稳定。南北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能源资源安全、严重传染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兴国家要想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获得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团结合作。
  看点二:时机敏感。此次“金砖峰会”,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上升、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区域及世界经济安全形势面临新的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举行的,面临很多敏感问题。其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美欧向世界扩散蔓延,对西亚北非各国造成冲击并导致多国经济社会危机进而引发政局动荡,下一波是否会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冲击,新兴国家将如何应对?其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二十国集团合作正处于进一步深入下去的转折关头,多哈回合谈判长期陷入僵局,气候变化谈判矛盾重重,全球问题治理亟待加强,但西方在危机压力缓解的情况下合作意愿下降,新兴大国如何引导发达国家坚持同舟共济精神,保持在全球经济治理上的合作势头?其三,美国、欧盟带头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但未能速战速决,利比亚问题陷入僵局,此前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对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投了弃权票,而南非投了赞成票,此次会议五国能否发出一致声音受到各方关注。其四,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并引发核泄漏,给周边国家带来威胁,引发国际社会对核安全问题的反思,日本经济走向会对亚太地区以及新兴国家造成什么影响,尚不确定。其五,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最近再度升温,“四国集团”发起新一轮“争常”攻势。峰会五国中,中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巴西、南非都有“入常”诉求,在安理会改革上五国将如何协调立场?
  看点三:机制扩员。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南非的正式加入。自2010年年底,南非被确定接纳以来,国际上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由于在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等方面,南非与其他四国差距较大,舆论对为什么接纳南非有各种猜测。普遍认为,四国愿意接纳南非主要是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因为南非背后是非洲大陆。非洲有53个国家、10亿多人口,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国家总数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还多,约占发展中国家的三分之一。吸收南非加入可以使金砖合作机制在政治上更具代表性。但“金砖”这样一个由英文字母组合出的虚拟概念,十年时间就成为地缘上跨洲越洋,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发展模式、民族文化等各不相同的实体机制,是否扩张得太快了?是否有能力协调行动?未来的机制建设能否跟得上?是否会沦为一般性的论坛?
  看点四:中国色彩。三亚峰会是2011年中国举办的最重要的一次多边活动,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首次主办金砖峰会。在金砖五国中,中国无论在人口、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团结其他四国,建设和用好金砖机制这个平台,成为各方关注焦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的要求日益迫切,除了推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传统国际机构改革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用好G20、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兴的国际合作机制。选择在三亚举行峰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11年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十周年,两场盛会联袂举行,既扩大了金砖国家的影响,也给博鳌论坛增色不少,显示中国愿与新兴国家和亚洲各国一起实现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
  
  峰会的成果和影响
  三亚峰会,日程紧凑,交流坦诚,成果丰硕。在短短一天时间里,五国领导人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相继举行了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共同出席金砖国家有关合作文件签字仪式、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展望未来 共享繁荣》的主旨讲话,与会各国领导人在讲话中强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保持团结、加强合作、共谋繁荣。会晤中各国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发表了《三亚宣言》及“行动计划”。本次峰会向国际社会表明,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合作平台,将致力于“和平、安全、发展、合作”的宏伟目标,为人类发展以及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会晤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达成重要共识。金砖国家将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金砖国家应为保持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二是加强了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发展领域重大问题上的对话、协调与合作。三是深化并拓展了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三亚宣言》决定深化在金融、智库、工商界、科技、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
  第二,峰会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三亚峰会产生了三方面积极影响。一是进一步推动了金砖国家的合作进程。此次峰会是扩员后的首次会晤,能否在重大议题上凝聚共识、相互配合对今后合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次峰会成功地将主题聚焦在和平发展、共享繁荣的共同诉求上,引导各方就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全球治理、经济发展、国际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对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引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形成一致意见,并对今后加强金砖国家在经贸、金融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进行了规划,制定了下一步详细的行动计划,为今后开展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二是进一步维护了金砖国家的团结。由于中方的努力和各方的积极配合,金砖国家超越了彼此具体处境、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妥善处理了安理会改革、经贸关系、人民币汇率、核安全等敏感问题,彰显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精神,自始至终维护了峰会的良好气氛,没有给外界留下猜测和炒作的空间。三是进一步显示了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此次峰会通过的《三亚宣言》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均做出了坚定而鲜明的表态,内容丰富,特别是五国一致表示愿在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加强合作,强调应该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有力维护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安理会决议的严肃性。作为一个新兴而“松散”的集团,能够如此明确而一致地发声,完全出乎一些国家的意料,令国际社会不敢小觑金砖国家的影响力。有理由相信,峰会对国际金融改革的意见也将会对年内在法国举行的G20峰会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峰会的成功标志金砖合作平台初步成型。峰会成功吸收南非加入,进一步壮大了金砖合作机制,并使这一机制更具代表性。南非的加入,为金砖合作打开了通往非洲的大门。南非加入后,就形成了中、印、南非、巴西、俄罗斯分别代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地区转型国家的局面,涵盖了主要发展中大国,代表性更为充分,力量也更为壮大。此次峰会前首次召开了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还建立起了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晤、联大外长会晤、常驻多边机构使节非正式会晤机制,并在G20框架内建立起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晤机制,形成了与领导人会晤配套的金融、工商、科技、能源、智库等领域的对话合作机制,制定了“团结互信、开放透明、共谋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不结盟、不针对任何人的合作方针,达成了稳健、渐进发展的机制建设规划。本届峰会的成功召开,标志金砖国家合作开始走上正轨。
  
  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随着金砖国家的迅速发展壮大,机制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也在增大。
  首先,外部期待与关注同步上升。在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国际环境复杂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加快的情况下,金砖国家的合作备受世界瞩目,尤其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欢迎。金砖国家机制的诞生对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改革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推动世界多极化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发展中国家乐见机制发展壮大,作用持续增强。但西方大国对此持保留态度,不愿看到金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其次,金砖国家内部多样性特点突出,成员国政治制度和具体国情不同,利益取向各异,关系更为复杂,协调行动的难度很大。一是在政治上存在结构性差异。中国和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巴西、南非一直在全力“争常”,希望进入大国俱乐部的最核心。金砖国家能否在新旧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超越具体利益分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协调,始终保持互信合作,这也将是对五国政治智慧的一大考验。二是经济上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五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共同的弱点。中印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能源资源上明显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相互是竞争性买家。俄罗斯、巴西、南非战略资源丰富,是原材料供应大国。五国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看,五国总体上都处在下游和低端位置,面临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压力和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尴尬,五国在战略上的协调刚刚起步,在具体政策上还有很多相互抵触甚至摩擦的地方。三是机制上既有相互包容也有相互重叠。作为新生机制,金砖国家兼收并蓄,开放性强,包容性大,原则上与机制成员所建立的其他机制如中俄印对话、印巴南论坛、“基础四国”等三边机制并行不悖,但在实际中也确实存在相互重叠甚至冲突的地方。印巴南论坛成立较早,活动较多,但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三国均极力“争常”,在这方面对中俄甚至还存在一定误解和疑虑。中印巴南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场相近,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组成“基础四国”,四国均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但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立场也不尽一致。随着俄罗斯入世步伐加快,五国在多边事务和全球问题上的交集会越来越多。
  金砖国家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求同与存异的关系。尽管五国在某些领域和具体问题上利益不同,但在追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改革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推动世界多极化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根本诉求,求大同、存小异是金砖合作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模式。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合作方向和大局,深化利益交融,多做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合作的事,少做影响团结、引发分歧的事,妥善处理分歧,共同培育互信,推动机制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此次峰会,金砖国家的成员由四个扩大到五个。目前,提出加入申请的国家还有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亚等一长串名单,并且这个名单在逐渐扩展,将机制做大是具有现实可能的。但也要看到,金砖机制尚处于初创阶段,机构建设尚未完备,很多领域的合作刚刚起步,高层协调还有待进一步磨合,更多领域的合作还有待拓展和深化。当前不应追求规模和影响的急速扩大,还是应把重心放在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练好内功上,强化机制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实现稳步渐进式的发展。
  三是务虚与务实的关系。金砖机制诞生之时,一些人预言这将是一个“清谈馆”和“俱乐部”,只会讨论宏观问题和原则立场,缺乏具体的行动能力。所以,机制的发展在继续深化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同时,要大力加强在金融、财政、贸易、农业、环保、科技、能源、气候等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扎实推进金砖国家内部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循序渐进地扩大各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协调合作。
  
  美好的前景
  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五国同是本届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也同是G20的重要成员,俄罗斯入世之后,五国将同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金砖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这标志着新兴大国作为一支崛起的力量开始在国际经济治理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有人预计未来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将超过西方七国。金砖合作既是五国自主的选择,也顺应了新兴大国崛起的趋势,更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必然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年的积淀,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一定能在未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责任编辑:李瑞蔚)
  
  
其他文献
应英国政府、加拿大政府、哥伦比亚政府和执政的民族团结社会党、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12年4月15—28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等陪同访问。14天,46000多公里行程,近70个小时的长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自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反思甚或抨击自由资本主义,但并不代表彻底否认或抛弃整个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向来以弯曲而不是断
记者:中国和阿塞拜疆两国1992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至今已经十六年了,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阿关系,又是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使:中国是最早承认阿塞拜疆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后阿塞拜疆作为独立国家与中国发展了友好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利于双方的。实际在此之前,双方从古代丝绸之路那个时代开始就有了来往。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阿塞拜疆族专家,帮助中国建立起了
2015年是阿根廷的选举年,先后举行大小各类选举18场,共计选举产生24名国家参议员和130名国家众议员,22个省级行政单位长官、各省议员和数百名市长。轰轰烈烈的选战持续数月,而这一幕大戏的高潮正是总统选举。  在11月2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在首轮投票排名第二的反对党联盟——“变革联盟”候选人、共和国方案党领袖马克里,以51.4%的得票率逆袭执政的正义党—胜利阵线(简称“胜利阵线”)候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奥巴马在新任期内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重振美国经济,这将是奥巴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由于国内党派激烈纷争,需面对两党制民主带来的烦
2  013年10月21—25日,莱蒙湖畔,金秋时节。坐落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内别有一番景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机制(UPR)开始对中国进行第二轮人权审查,距首次审查已间隔四年。各国代表络绎不绝,气氛热烈,国际社会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中国。这是2013年联合国最重要的人权多边活动,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外交部特使吴海龙大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到访日本并与日首相安倍晋三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下称“日美共同声明”)。安倍对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则回报,“《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一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表态,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并给亚太地区注入了不安定因素。美国迫切需要日本配合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需要,支持日本
2009年3月23~24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俄罗斯统一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关系”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俄罗斯统一基金会、俄罗斯科学院、
记者:我们知道,这是您第六次访问中国,上一次是在2007年5月,每一次您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哪一次的感受最强烈?  维克拉马辛哈:每次来到中国,我都有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来到中国是1979年,我发现从那时开始,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进步,这种改变在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生过。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一局局长袁智兵:  扎实推进周边  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局(亚洲一局):负责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2014年,一局对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党工作配合周边外交部署,服务国家和平发展,取得一些新成效、新进展。  一、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引领着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一局在党际交往中认真贯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