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治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ingguixu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病又被称为多发性浆膜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传染率。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生长的主要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会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95
  0 引言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生长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该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很大联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有很大帮助。但很多养殖户在发展生猪养殖时,盲目注重扩大养殖规模,没有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猪群饲养密度较大,圈舍卫生环境较差,没有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使整个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加重疫病的传播蔓延。该种疾病对仔猪和青年猪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影响到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饲料利用率下降,养殖场的淘汰率显著升高。
  1 发病经过
  2018年12月3日,某养殖场养殖的77头猪中出现了发病情况,主要以青年猪和仔猪发病为主,该养殖场共养殖成年猪44头,仔猪33头。养殖场的仔猪群中先后出现了以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急促为主的发病猪,在整个发病期间,养殖户尝试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并且出现了死亡现象。经调查,该养殖场虽然制定了比较妥善的疫苗免疫程序,但养殖户没有严格执行,整体养殖密度较大,卫生环境较差。
  2 流行特点
  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只会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引种不当,不同年龄的猪混群养殖是导致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多种应激因素刺激下,可以促进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气温突然变化,圈舍空气质量较差,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混群养殖,饲养密度较大,管理不当,营养价值较差,长途运输等。患病猪排出的分泌物中携带大量致病原,污染周围环境后,可以导致致病菌的传播蔓延。另外,副猪嗜血杆菌常和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感等免疫抑制类疾病混合感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临床症状复杂,诊断难度较大。该种疾病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常见的是4~8周龄的猪。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流产率急速升高。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流行,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1]。
  3 临床症状
  整个养殖场的发病较突然,病情传播速度较快,先是由个别猪出现发病,发病3~4d后,大群中普遍发病。根据猪年龄的不同可以将病情划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常发生于仔猪群体中,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最终停止采食,皮肤发绀,眼结膜潮红,有的患病猪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呼吸不顺畅。关节肿大,由于疼痛难忍不能正常行走跛行。大多数患病猪发病后,还会表现出典型的神经症状,全身肌肉震颤,行动迟缓,共济失调。
  4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特别是慢性病死猪心包内部蓄积大量淡黄色或黄色的积液,有时还会混杂少量的血液,心外膜存在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被称为绒毛心[2]。有的病死猪心包和心外膜粘连,难以正常剥离。将病死猪肿大的关节横切后,从中流出淡黄色的液体,液体浑浊。上述病变有时在一头猪的各个脏器器官中同时出现,偶尔呈现单一的病理学变化。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心脏病变淋巴结组织,常规方法染色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致病菌,呈现球形或丝状。将病料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37℃,培养48h后,在培养平板上生长出针尖大小、无色透明、湿润光滑的致病菌菌落。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转移到画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巧克力琼脂培养平板上,相同的温度培养48h后,可以发现致病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大量生长,呈现卫星现象[3]。由此可以初步判定致病菌为副猪嗜血杆菌。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的生化鉴定,可以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蔗糖,不能发酵棉籽糖,吲哚试验阴性。药敏试验发现该种治病菌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高敏。
  6 防治
  发病后应该在初期及时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大剂量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确诊后选择使用头孢噻呋和恩诺沙星治疗。上午选择使用头孢噻呋钠注射用粉剂,使用剂量为5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第1天用药加倍。下午选择使用恩诺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015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首次用药扣倍。在整个猪群中添加抗病毒1号粉剂、恒福特、水溶性阿莫西林,添加量分别为1g/kg、1g/kg、300ppm/kg,和饲料混合均匀后,连续投料10d,同时在整个猪群的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采用上述措施,3d后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没有继续出现发病猪,用药7d后个别患病猪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猪全部恢复健康。
  在生猪养殖中选择合理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选择使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7日齡的仔猪首次免疫,每头猪肌肉注射1mL,17~18日龄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每头肌肉注射4.5mL。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存在多个血清型,并且不同血清间的交叉保护能力较差,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分离本养殖场的菌株,制作成灭活菌苗后,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最好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卅的养殖原则,防止不同批次的生猪混群养殖,避免病情交叉感染。另外还应该重点做好养殖场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各种污染物和粪便,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产生的损伤。
  7 结束语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养殖场应该加强对该种疾病的认识。生猪养殖中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消除养殖场的各种致病诱因,加强饲养管理和周围环境的消毒。进入发病高峰期后,应该从母猪和保育猪入手,强化饲养管理,同时用药,这样才能达到净化猪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毓,曹振龙,郝庆斌,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8(1):47.
  [2]张秀静.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体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154.
  [3]李再兴,赵云芳,叶张利.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技术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2):120-121.
  作者简介:朱朋起(1973-),男,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治疗。
其他文献
计算机教学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学科具有很琐碎的知识,有很多的分支,且信息更新速度很快,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在学科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
摘要: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等相关要求,开展全流程同步检疫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没有严格开展兽医全流程同步检疫工作。该文分析了阜阳市屠宰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鼓励企业标准化创建,严格品质检疫,强化联防联控并尽快解决经费紧缺的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屠宰检疫;法律意识;品质检验  中图分类号:S851.4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
目的:研究加米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为其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60℃高温、4500±500 lx强光、加速、长期试验对其稳定性的影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不善读也可致愚。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高中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课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里就提出,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本人在多年来的实践中证明了灵活运
随着本科翻译专业发展的日益壮大,本科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也逐步完善。在新形势下,抓好教学运行与管理、落实质量监控是本科翻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摘要: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此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不同类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对羊造成的危害存在很大差异,但都会产生大量毒素,引发急性毒血症。该文主要结合1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希望通过该次研究进一步防范上述疾病的传播蔓延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氧产气荚膜梭菌病;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