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诗宗”黄节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诗人赵翼有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历史上,每逢时代剧变,常会涌现伟大的诗人,安史之乱有杜甫,靖康之变有陈与义,明朝灭亡有顾炎武、屈大均等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势危急,在我们广东,也出现了一位举国闻名的大诗人——黄节。
  黄节(1873—1935),字晦闻,广东顺德人,在广州长大。黄节自小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经籍研读,后随大儒简朝亮在简岸草堂学习,欲“明经以裨时务”。黄节不拘守于传统学问,而在此基础上广泛学习西方新学。他继承了岭南“学贵知疑,务求自得”的学风,古典文化的熏陶让他追求品行的高洁刚正,新学又使他开阔眼界,目睹耳闻日益艰危的国事,他忧心忡忡的同时又想凭自己的能力拯救国难。他是个实干家,在多次考试失败后毅然倾尽家财,在上海和朋友创办《政艺通报》《国粹学报》等重要报刊,宣传先进思想,守护正统文化。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学”“体育”等词语便由这些报刊发扬光大。后来,他出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兴办教育,造福岭南;北上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传授古典文化,沾溉后辈,影响至今。
  黄节受世间公认的最高成就在于诗歌。他的诗歌,融合唐诗之清丽和宋诗之骨力,人称“唐面宋骨”,在清末民国古典文化受到新文学冲击的危局中,独当一面,受到广泛赞誉。清末诗坛领袖陈三立评价曰:“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造意铸语,冥辟群界,自成孤诣。”可见当时之影响。
  1917年,黄节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赴北京大学任教,当时了解他的人还不多。有一次,担任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准备请当时著名诗人苏曼殊来校教授古诗。苏曼殊是黄节的好朋友,他委婉推辞,而向陈独秀力荐黄节:“贵校晦闻先生精于诗学,何不就地取材?”从此黄节受到校方重视。黄节的课一开,以其博学多才和精湛造诣,受到学生爱戴,课堂座无虚席,别的专业的学生亦来旁听。黄节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弟子,如萧涤非、李沧萍,后来都成了大学者。他的授课讲义也被编成《诗学》一书出版,对中国诗学史研究有开创性的意义。
  讲授古典诗歌,欲真正有水平有成就,讲授者首先应该深谙创作之道。黄节诗艺高超,其讲解自然高人一等。1931年,四川才女黄稚荃投考北平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前往拜谒黄节,并奉上自己写的十首诗。黄节看后,一针见血地评论说,她的诗受王夫之、袁枚影响太多,有油腔滑调之弊;又看出她亦学吴伟业、李商隐。黄节告诉她,作诗要讲诗格,就像做人要讲人格,诗格人格,皆不可卑,“诗教”如何,关系国家兴衰。其目光之锐利、见识之高远,令黄稚荃大为叹服。黄稚荃虽不在黄节任教的北大就读,但在学业上也多受其指导,对她产生很大影响。黄节去世,黄稚荃作挽诗赞曰:“风义平生事,文章万丈光。荣名付青史,归榇海山苍。”
  黃节的诗,在他生前以《蒹葭楼诗》结集出版。蒹葭楼即1902年他在广州建立的藏书楼。黄节关怀时事,情感浓郁,他的诗,正记录了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万方多难的这一段历史。他宣扬革命,揭露社会黑暗,悲悯黎民,用古典的方式创作出新时代的艺术佳构。
  黄节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是他在1932年冬写的《我诗》:
  亡国之音怨有思,我诗如此殆天为。
  欲穷世事传他日,难写人间尽短诗。
  习苦蓼虫惟不徙,食肥芦雁得无危?
  伤心群贼言经国,孰谓诗能见我悲!
  这一年,日本侵略者逼近首都南京,南京政府计划迁都洛阳,在行政院召开国难会议,行政院长汪精卫邀请黄节南下赴会,黄节对政府的对敌不抵抗十分不满,拒绝赴会。黄节这时已经59岁了,距离他去世只有三年,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想到令人忧虑的国家和失望的政局,写下此诗。他说,国家危难,我写诗又有何用?我像那吃很苦的蓼菜的蓼虫,不会改变志向,而那群像吃饱喝足的大雁一样的政客,处境就不危险吗?我最伤心的是国家由一群“民贼”掌控着,诗可以表达我的失望悲哀吗?这既是对作者一生写诗历程的回顾,也寄予了深重的忧虑和悲愤。国事日危,在黄节去世两年后,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黄节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方面代表了古典诗歌在20世纪的高度成就,一方面宣扬了新思想新文化,启迪民智。他的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的精品,也是岭南文化的骄傲,定会一直传诵下去。
其他文献
餐桌上那些温馨美好的温暖时光,却早就定格在我的心里,不断浮现眼前。  炎夏里的那一天,是我的生日。餐桌上的笑盈盈的脸庞,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饭菜,闪着橘色亮光的蜡烛……它们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我无法忘怀这温暖的时光。  指针摆向七点钟,餐桌上,瓷盘里摆着涂了番茄酱的面包片,牛奶杯里還冒着氤氲热气。这是我掐了提前的闹钟起床,“偷偷摸摸”为家人做的早餐。一直记得曾被教导:我的生日就是父母的受难日。于
期刊
这是触手可及的爱,是爷爷永恒不变的爱。  倚在窗前,庆幸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初春的阳光在渐渐密麻的叶层里渗透,点点光斑洒遍大地,风过,树上苟延残喘的几片枯叶,飘荡,打转,落地。冬天终于结束了,回忆却无休止。  又是一年严冬,虽说这儿不下雪,但这干冷的天气,寒风呼啸,不绝于耳,吹得人头晕眼花,给我们这群早睡早起的学生来了重重一击。  终于盼来了星期五的放学,伴着铃声,我背起早已收拾好的书包奔向校门口,
期刊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土木建筑选择使用屋面形式,这样可以不断实现建筑的多样性,提升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当然,建筑企业大量使用屋面形式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高效应对各类自然因素
本文针对软土地区路基的破坏,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软土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In this paper, for the destruction of roadbed in soft soil area, the treatment measures o
期刊
现阶段的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导致不能完全保障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下文分析了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探究了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
随着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也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快速的轨道之中,与此相对的是人们对于建筑暖通工程设计越来越高的需求.暖通工程设计的内
俗语曾说过“欲致富,先修路”,由此可以看出交通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随着现在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各种公路不断伸展,跨大江、穿高山,而怎样来保障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要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效率,同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