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田园诗”中构建的精神家园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陶渊明在其开创的“田园诗”中构建的美好的精神家园令后世文人钦慕和追捧,也是追求诗和远方的现代都市人的心中的渴望。那么,“田园诗”中构建的精神家园的内容、诗人品格又是如何呢?本文通过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来走近陶渊明的精神家园,为我们自己建设一座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 田园诗;精神家园;诗意的栖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22-02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把田园风光作为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形成了静穆和谐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早已经成为了他的精神家园。在晋宋易代之际、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归隐田园得以躲避黑暗的现实,也为后世许多在仕途中遭遇坎坷的诗人开创了归隐的模式,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之于陶渊明,正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正如呼兰河之于肖红,正如故园之于李子柒。同时陶诗中为自己构筑的精神家园,也给现代的居住在钢筋水泥电梯房公寓的人以一种精神的慰藉,提供了一种诗意的栖居的方式,為我们自己精神家园的构建有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一、“田园诗”中的构建的精神家园的内容
  (一)欣赏自然之美 ,自得其乐
  陶诗《归去来兮辞》中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很多,句句都是经典。“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这首诗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而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创造了独特的意境,读来犹如喝了一口沁人心脾的香茶,温暖人心,又让人回味无穷。
  陶诗《饮酒(其五)》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过:“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就是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的意思。喜爱陶渊明田园诗的读者无不对这两句折服。从语言上来看,质朴无华,明白浅显,如白描的手法,但是却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极高的审美享受。也就算是历来对陶诗的评价:静穆和谐。后唐代虽有王国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具有禅宗意味的写景名句,然而都不及陶诗这两句的浑然天成,神来之笔。而“菊”的意象又间接传达出了诗人高洁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二)享受农耕之乐,躬耕不辍
  历来统治者都鄙视劳动,《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借指君子统治与小人被统治。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断为士大夫所认可。因此历代士大夫远离农业劳动,他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农业劳动的辛苦,但是无法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而陶渊明是少数能够归隐田园,亲自耕种并能够享受劳动乐趣的伟大诗人。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描写陶渊明在田间耕作的诗句,“理荒秽”也是化用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此诗原是杨恽得罪免官后发泄牢骚之作。
  据《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晏说,南山为“人君之象”,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豆实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此说大体不错。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这首诗包含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作者种豆、理荒秽、荷锄归、沾我衣、衣湿,都是作者劳动的真实画面,和普通农人无异,而且看得出他这个读书人对田间耕作并不在行,可以想象他没有劳动经验,应该是很辛苦的。而“善”体现在一个有理想抱负的读书人面对黑暗的社会没有满腹牢骚的抱怨,没有仇视社会,而是宽容以对,为了生活,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是人心里的善良和修养。而“美”则体现在他在诗中营造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让人忘记了耕种的辛苦,在劳动中充满了诗意与美好。“带月荷锄归”,月下晚归图,月本就是诗意浪漫的化身,诗人笼罩在月光之下,他享受这美好的一刻,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美丽心满意足的夜晚,我们仿佛听到了他与农人的愉快的笑声,理解了他之所以归隐田园的初心,他早就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何不早一点归田园呢?
  (三)珍视纯真友情,广交朋友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尽享交友的乐趣,以读书人为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农人们为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因此交友也是归隐田园的一大乐趣。同时我们看到他交友的原则是真诚,无论研究学问,还是谈农事,都不需要虚伪逢迎,这是我们多么渴望的友谊。同时这官场中的尔虞我诈、虚伪做作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移居》(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第二首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指的是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陶渊明与友人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而在《归园田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木长。”和村里的农民交往,见面时不谈世俗的杂事,只说与桑麻生长有关的情况。两句诗表明作者对农事的关心;同时,由于参加农业劳动,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感情。更是悟透了人生。拨开杂草走在乡间偏僻幽静的小路上,和农夫聊天畅叙,却不谈尘世功利。   (四)自在饮酒赋诗,直抒胸臆
  古代著名诗人总是与酒结缘:李白《将进酒》呼喊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酒喝的是潇洒畅快;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感叹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酒喝的是荡气回肠;杜甫《登高》中吟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酒喝的是悲愁苦恨;于是古人乐也饮酒,悲也饮酒,酒使诗人们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而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中的篇目大多没有直接写到与酒相关的内容,而是在酒后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感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喜爱,对污浊官场的厌弃。《饮酒十三》: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沒烛当秉。《饮酒十八》: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而其中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广为人所知,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更成为了陶田园诗的代表诗句。
  二、“田园诗”的精神家园中折射出的诗人品格
  陶渊明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和他崇高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具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苏轼所言:“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而延客。古今贤者,贵其真也。”
  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在田园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也根源在于他的高洁傲岸的,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而能够达到如此的人生境界,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精神,我想又包含了以下的内涵:不怕耕种劳苦的吃苦的勇气和胆量;包容社会的胸怀和气度;率真淳朴的心灵;不患得患失的洒脱;尊重自己内心感受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因此他能够以田园为依托,在田园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例如吃苦的精神,体现在他能够亲自耕种。农业生产劳动是非常辛苦的,能够苦中品出乐,一定是能够不怕辛苦;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文人能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呢?于是我们反思自己为何不能从生活中得到很多快乐,为何不能够达到陶渊明的境界?我想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不够丰满,同时又缺少实践。从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残缺不全,导致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狭隘和痛苦。所以我们首先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自己拥有成熟的思想和大胆的努力地行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丰富和拓展了诗歌流派,给读者以较高的艺术审美感受;“田园诗”构建的精神世界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归隐田园”模式为失意的文人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为现代社会的人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启发,“诗意的栖居”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渴望,感谢陶诗带给我们的精神的慰藉。
  参考文献:
  [1]宋婷.从陶渊明的田园诗看诗人的心灵世界[J].北极光,2019,(04):21-22.
  [2]高殿英.景色散发泥土芬芳情感出自率真自然——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美[J].教育现代化,2018,5(13).
  [3]姜娜.朴素自然,清新简约——浅谈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语言和艺术风格[J].学周刊,2015,(10):218.
  [4]江婷.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静穆之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7):9-10.
  [5]曹琳.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J].网络财富,2010,(14):143-144.
  [6]曾明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浅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09).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结构的均衡性固然重要,但是在非虚构性写作(Nonfiction)的框架内,写作与具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理应得到重视。基于“诗路考察”注重写作与人的活动密切结合的写作教学实践,既结合了施教者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又反映了其写作理念,融合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富于新意的大学写作教学尝试。  【关键词】诗路;实地考察;
期刊
【摘要】 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多样,通过利用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艺术性、社会性、民族性。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无数优秀的作者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读者通过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民族风俗以及政治经济,这些极具个性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让人们关注到女性群体,促进人们给予她们应有的尊重
期刊
【摘要】城墙及城门是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最初的出现主要是一种防御性功能的建筑。重庆老城区地势险要,三面环江,其城墙和城门的布局并不符合传统中国城市的布局规划规则,具有其独特性。近代以来随着列强殖民势力不断深入内地,重庆也受到了列强的入侵被迫开始近代化、城市化,城墙开始被迫拆除。现存的城墙已是断壁残垣,面对饱受磨难的城墙,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城墙,值得大家思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它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无法估量,其不仅对文学发展研究有着巨大价值,对语言研究也有着巨大价值。《红楼梦》的语言特征极富地域性特点,红学界对其方言研究也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江淮方言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本文首先分析江淮方言的概况,主要涉及其地理成因等方面,然后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例子,基于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
期刊
【摘要】 《时间的面孔》中安黎的批判思想涉及的领域广阔,有现实人性、社会官场、宗教信仰以及中西方思想等方面,在众多的领域里渗透不同的批判性。安黎在小说中将人性之恶、官场丑相、宗教虚伪、中西方思潮的差别一一暴露,对社会的思想教化、社会变革以及批判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安黎;《时间的面孔》;批判;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生态美学作为当代新兴的学科,试图引导人们走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包括自身)和谐平衡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尤其是《老子》的思想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在自然、社会和人生三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生态美学思想,对构建当代生态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和谐相处方面给予了诸多现实意义的启发。  【关键词】老子;生态美
期刊
【摘要】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 · 霍桑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一经问世,立刻引起轰动,引起很大反响。《红字》将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的灵魂细致描绘,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红字》的主旨就是探索和展现灵魂被压抑、被扭曲之后的种种现象,营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对四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表现出霍桑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并由此揭示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
期刊
【摘要】 在俄罗斯文学中,或者说在20世纪的俄罗斯文化中,弗拉季斯拉夫·费里齐阿诺维奇·霍达谢维奇的创作是一个值得引人注意的现象。作为俄罗斯域外文学“第一浪潮”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霍达谢维奇以自己不同于其他文学评论家的创作风格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领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璀璨的宝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俄罗斯侨民文学先驱人物霍达谢维奇的评论文章,揭示其文学批评的特点。  【关键词】 霍达谢维奇;文学批评;特
期刊
【摘要】宋词与唐诗并为双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北宋初期词坛多承晚唐五代的曲子词,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相较后世题材狭隘,手法浅薄,但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词文化的“定型期”和“勃发期”。在词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标志性的特点。本文以张先、晏殊、柳永等人的作品分析为主要方向,辅以北宋时文坛情况,来论证这一词坛沉寂时期对后世宋词鼎盛的重要奠基作用。  【关键词】北宋初年;词文化;张先;晏殊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指环王》是英国作家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各种族为追求自由联合反抗黑暗统治的故事。文中各方争夺魔戒的行为和动机,反映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和善恶是非观,这也是《指环王》饱受好评的魅力所在。本文以《指环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书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探究了书中反派人物丑陋人性的代表、成因、意义。  【关键词】 指环王;原型;意象;欲望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