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努力 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想使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的创新教学,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 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创新准备
1.培养能力。小学语文的科目教学不仅仅关系到本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时期打好基础对以后的学业发展大有裨益。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小语文教育大纲规定: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一些基本的语文基础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教育培养,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
2.陶冶情感。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童年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身情感发展又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大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思想教育与文字教育的统一,不仅仅要教好基础的听说读写,还要教好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以文悟道,用道显文,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与传授知识以及思想教育、教人为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3.品格锤炼。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特别是小学语文,关系到学生基本知识、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因地制宜”,要把品格的锤炼与学生的年级、年龄以及发育特点结合起来,以便做到完整、统一、有序,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格。
4.培养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打算,我们就要在学生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的学习、作息、锻炼、阅读、说话等各种习惯,还有思维拓展习惯以及观察事物习惯等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例子,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多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能力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內在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知,渴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意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围绕问题的一种教学氛围。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材的矛盾之处质疑,使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写作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礎,培养创新精神,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学科的想象充分展现为作文的思维、语言、观察能力的有机结合上。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想像。应该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别具一格、“百花齐放“的景象。不要在作文前就给学生列好了文章的框架、思路,造成全班学生的作文都一样。让学生观察小动物,交上来全是“小白兔”,每一句话都一样,文章几乎全是临摹了老师的优秀范文。这样做固然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然而这不是创新教育的失败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构想如何完成这篇文章,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别怕学生写不好,写出了与日常生活不规律不符的文章又怎样、只要学生敢于冲破思维的禁锢,敢于想象,首先应给他打一个敢想的分数,教师再做适当的批改就可以了。不要将学生的想象成果“一棒子打死”。在美国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中发现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定将蛋拿回去放在烘箱中去孵——蛋壳破了,大家紧张的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 这篇文章由于结尾想象奇特,得到了老师的青睐,被推荐到全国性的报刊上刊登,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感觉是直观的,应予以鼓励。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想象,更不该给学生的四维箍上“枷锁”——“你该想什么,别想什么。”
四、激励性评价促进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前进到”教师预料不到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乍一提出来,让人听了,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滑稽。但它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学生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也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认可,得到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的发展、心里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创新的作品及问题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这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创新的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教师可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创新真令老师佩服”、“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你的思维真活跃”、“噢,你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想出来呢”等赞扬学生。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势必要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菊琴.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2]张小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的创新教学,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 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创新准备
1.培养能力。小学语文的科目教学不仅仅关系到本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时期打好基础对以后的学业发展大有裨益。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小语文教育大纲规定: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一些基本的语文基础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教育培养,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
2.陶冶情感。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童年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身情感发展又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大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思想教育与文字教育的统一,不仅仅要教好基础的听说读写,还要教好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以文悟道,用道显文,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与传授知识以及思想教育、教人为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3.品格锤炼。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特别是小学语文,关系到学生基本知识、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因地制宜”,要把品格的锤炼与学生的年级、年龄以及发育特点结合起来,以便做到完整、统一、有序,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格。
4.培养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打算,我们就要在学生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的学习、作息、锻炼、阅读、说话等各种习惯,还有思维拓展习惯以及观察事物习惯等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例子,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多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能力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內在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知,渴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意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围绕问题的一种教学氛围。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材的矛盾之处质疑,使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写作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礎,培养创新精神,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学科的想象充分展现为作文的思维、语言、观察能力的有机结合上。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想像。应该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别具一格、“百花齐放“的景象。不要在作文前就给学生列好了文章的框架、思路,造成全班学生的作文都一样。让学生观察小动物,交上来全是“小白兔”,每一句话都一样,文章几乎全是临摹了老师的优秀范文。这样做固然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然而这不是创新教育的失败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构想如何完成这篇文章,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别怕学生写不好,写出了与日常生活不规律不符的文章又怎样、只要学生敢于冲破思维的禁锢,敢于想象,首先应给他打一个敢想的分数,教师再做适当的批改就可以了。不要将学生的想象成果“一棒子打死”。在美国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中发现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定将蛋拿回去放在烘箱中去孵——蛋壳破了,大家紧张的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 这篇文章由于结尾想象奇特,得到了老师的青睐,被推荐到全国性的报刊上刊登,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感觉是直观的,应予以鼓励。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想象,更不该给学生的四维箍上“枷锁”——“你该想什么,别想什么。”
四、激励性评价促进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前进到”教师预料不到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乍一提出来,让人听了,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滑稽。但它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学生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也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认可,得到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的发展、心里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创新的作品及问题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这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创新的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教师可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创新真令老师佩服”、“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你的思维真活跃”、“噢,你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想出来呢”等赞扬学生。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势必要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菊琴.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2]张小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