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验;知识;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31-0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财富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增加技能的过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
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要有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为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利用一切必要的器材,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掌握实验技能的主要措施,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既有用,又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选修实验,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知识教学
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运用实验、直观教具来加深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比如,夏天扇扇子会感觉凉快、冬天搓手会感觉暖和等这些生活常识都阐释了物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并能掌握规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后,问学生:雾、露是如何形成的?在讲授“大气压”时,提出问题:吸管为什么能把饮料吸进嘴里?这些问题直接来自于生活实践,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讨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理解了,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或讨论一些必要的问题,以达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习惯。
4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运用。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途径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深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随时了解学生独立构思的情况,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动脑思维,这样会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物理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要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启发式教学模式,让物理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31-0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财富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增加技能的过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
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要有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为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利用一切必要的器材,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掌握实验技能的主要措施,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既有用,又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选修实验,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知识教学
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以运用实验、直观教具来加深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比如,夏天扇扇子会感觉凉快、冬天搓手会感觉暖和等这些生活常识都阐释了物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并能掌握规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后,问学生:雾、露是如何形成的?在讲授“大气压”时,提出问题:吸管为什么能把饮料吸进嘴里?这些问题直接来自于生活实践,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讨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理解了,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或讨论一些必要的问题,以达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习惯。
4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运用。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途径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深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随时了解学生独立构思的情况,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动脑思维,这样会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物理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要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启发式教学模式,让物理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